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电子工程类实训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763 浏览:133787

摘 要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电子科技产业随着世界的大潮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这种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电子工程类人才需求缺口持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培养方式而在众多一线生产企业受到了极大地欢迎.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实训方式却较为落后,刻板僵硬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均不能很好地掌握到电子工程从业人员必备的上岗素质,这与企业的需求显得格格不入,使得现在电子工程类毕业生出现就业率高而就业质量却很低的怪现象.本文从电子工程类实训方式改革作为切入点,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导向,探讨如何切实提高电子工程类学生的专业生产技能和个人素质,为我国电子科技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 键 词业质量;高职;电子信息;课程改革

一、前言

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一直以来均是各大高校开设的热门专业,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各类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如潮水般涌入开放的国门,以前高不可攀的各类电子产品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在这种形势下,电子科技的市场变得十分的广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有志之士走上从业道路并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作为占有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使命就是培养既具备专业文化知识,又具备较强实际应用技能的高素质学生.电子工程类专业每年都成为热门专业备受追捧,毕业生也受到众多一线生产企业的欢迎.但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电子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学校仅是跟风开设相关专业,却对此类专业极强的实习实训环境配套要求视而不见或是投入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继承了高职院校专业知识“够用”的特点,却没有掌握到真正的职业教育精髓的实际生产技能.学生进入到企业后,无论从知识水平结构还是从动手能力甚至是个人职业素养,都无法与企业的要求相匹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应付上级指标仅重视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却长期忽略学生的就业质量,导致毕业生就业后出现种种问题,对学生、高校、企业三方面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学生浪费了青春却不能学以致用,学校花费了精力却培养不出适用的人才,企业浪费了效益和金钱却留不住专业人才.本文试从电子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出发,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立足于最核心的专业实习实训方式改革,探讨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高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连接达到无缝化,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国家科技水平做出贡献.

二、目前高职院校中电子工程类实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就业质量是一个衡量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状况以及满意程度的综合性概念.[1]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依然沿用就业率的统计方法,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是却忽视了毕业生就业后的薪资、福利、平台、培训及忠诚度等因素,容易导致高校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和教学投入等方面的活动中产生误判,使得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出现了怪现象:一方面,企业无人可聘;另一方面.学生无业可就.大批的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难以谋得理想职业.即使找工作也往往只能干普通工人,干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也阻碍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材落后,配套实训设施与实际生产技能要求脱轨

电子工程技术是时代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技术产生和发展.然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却不能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变.部分高校教学内容陈旧,例如国内大部分通信原理教学的内容模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生所学内容跟不上社会技术的发展;学生不了解当前技术发展动态学校所配套的实训设施也仅仅是跟随相关教材中的实训项目而设立,这些实训项目重复使用了多年,仪器的更新和维修不及时,逐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得不到充分的动手实践时间,掌握的知识落后于生产实际.

(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不足,实训成分含量低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训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2]但是目前大部分课程的实训环节主要是验证性实训,只是简单的对某些定理进行验证,实训教学内容没有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部分课程甚至出现“伪实训”现象,即有安排实训课时却没有真正的实训条件用于教学,使得学生感觉枯燥,课堂出勤率低,实际的实训成效也不大.

(三)教师自身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对学生就业技能指导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就业适应时间长,知识转化率低的特点,这和他们知识陈旧有很大关系.[3]但其根本原因有部分是由学校导致的.实际上,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这种学到到学校的模式使得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另外由于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任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容易在教学时出现敷衍和完成任务了事的心态,也不利于教师在专业和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样教授出来的学生在毕业时必然脱离社会,难以符合行业和岗位的要求,必然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质量.

三、就业质量为导向的实训方式改革

科学设置课程安排,提升教师实战教学能力

在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上,许多专家学者都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要具备深入了解具体电路的知识和能力,二是要具备较强的设计组合能力,即将电子器件、芯片、电子组件设计组合为设备、部件的能力(包括集成电路的运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4]这样一来,我们的课程设置就应该更加的合理和科学,围绕专业应用的环境来设置相关课程,撇除无关的或应用性不强的落后课程,精简课时,加大实训课时的安排比例.同时,可考虑安排教师轮流到合作企业内进行轮训,定期将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技术负责人请到校园开展培训,真正落实“请进来、走出去”政策.只有真正提高教师理论和实战水平,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学习和掌握到实际的一线生产技能.

(二)加大实训室建设投入,营造一线生产实训环境高校首先要对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实训提起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实际生产技能就是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加大对实训室建设的投入.邀请企业来指导,科学安排实训项目,购置先进的实训设备,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打造一流的实训环境.同时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增强实训操作的实操力度,突出电子工程专业的应用技术.积极营造一线生产实训环境,让学生在校读书就有在企业工作的环境,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实现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连接.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办学机制,完善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电子技术应用特色的教学体系.营造校园与工厂“零距离”的教学环境.[5]

(三)推广“项目式”校企合作方式,鼓励学生创业

我们应该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鼓励推广“项目式”校企合作方式,鼓励企业将生产项目引入到校园里面,由企业、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同时完成项目.这样一来,既能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又能为企业和学校创造利益,还能为更多的学生培养实际的生产技能,拓宽他们的就业视野.与此同时,创业能够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对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6]通过创业教育,使高职学生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知识创新以及经验积累和技能培养等创业的智力因素方面得到锻炼,并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意志、毅力等创业的非智力因素.[7]经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学会做创业计划,敢于自己去开办企业,经营公司,从而不仅能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而且还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课程融入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个人素质

专业教师应该注意一点,一个学生毕业后的素质体现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所以,在教学当中不应该忽略任何一方面.为了确保学生毕业以后拥有良好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保证有较高的就业质量,教师应该将就业技能融入到课堂当中.大部分学生对于专门的职业规划课程给予的重视不够,他们往往会更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专业教师的课堂如果融入更多的职业规划、面试技能、职业素养等知识,反而更能得到学生的重视.所以,教师既要成为一名称职的专业知识教导者,还要成为一名学生实际生产技能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指导者.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