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练习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53 浏览:18516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练习不当,费事费力;练习得当,不光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设计练习题目时要把握的要点:⑴练习题目要有针对性;⑵练习题目要抓住教材内容关键;⑶练习题目要有新的突破;⑷练习时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 键 词】精心设计;思维能力;针对性;关键;突破;和谐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①这里的“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做好两点:一是深钻小学数学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精心设计出的练习题,就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巨大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那么,该从哪些方面考虑、怎样精心设计练习题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1练习题目要有针对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能促进整体能力发展的训练题目;同时,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有“坡度”的练习题目,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争取有一定收益;中等学生能够“吃饱”;优秀学生能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从而更深层次地掌握所学内容,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行程问题的练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甲乙两地相距480公里,(1)小车每小时行80公里,大车每小时行40公里,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2)大车每小时行40公里,行驶6小时后停下休息,小车再从另一地出发,相向而行,行驶3小时后与大车相遇,小车每小时行多少公里?(3)小车每小时行80公里,大车每小时行40公里,大车行驶3小时后,小车再从另一地出发,相遇时大车行驶了几小时?小车行驶了几小时?而且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做第一题就行,争取做出后面的;中等学生做到第二题就行,争取做出第三题;优生全部做,还要说出思路.通过这样的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练习题目要抓住教材内容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基于教材内容而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那只能对学生起到固新知识的简单作用(注:这样的练习也很有必要,尤其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如果紧紧抓住所学内容的关键而精心设计题目,教师再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点拨”(这一“点拨”,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抓住关键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提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如在教学了《认识三角形》后,我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再设计了这样一题:选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有哪些选法?(7、8、13、15)学生们还沉浸在刚才的基础联系中,以为太简单了,有的甚至大声喊:随便三根都可以!我微微一笑,开始“点拨”:是吗?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是怎么说的?学生马上静下来,再通过认真思考,做出来正确的选择.

3练习题目要有新的突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主,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整合,用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特殊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在教学了《正比例》后,我设计了这样两个训练题目:⑴工人师傅锯1段木料要2分钟,把一根长8m的木料平均锯成4段,要几分钟?⑵小梅爬一层楼需要15秒,她从底层上到六楼要多少时间?面对这么“简单”的问题,大家高兴坏了,迅速做出答案1:2等于4:x.我巡视后发现,除了几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还在思考,其余的都是这样的!我于是立即叫停,“坏笑着”问:这题太简单了!是吗?大家看我“坏笑”,知道有问题,但一时转不过弯,不知道错哪里!我立即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然后我问:8m的木料平均锯成4段,要锯几次?大家恍然大悟:锯3次就可以了!同样:小梅从底层上到六楼,也只要5个15秒!我趁机又说:同学们,数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来自于生活,但又具有特殊性!所以我们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不光要考虑它的普遍规律,还要注意它的特殊性.

4练习时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给小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促使他们不断地产生学习、创造的.作为教师,还要明确: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整的思考.所以教师要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