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态语在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437 浏览:59752

【摘 要】教师体态语的运用是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的必要手段,它对于活动的开展、活动的效果以及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采用观察法和实况记录法,对教师组织的故事教学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认为在故事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起到良好的调控作用.教师的体态语不但可以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影响幼儿的倾听意愿,还能够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关 键 词】教师体态语;故事教学;体态语类型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87-04

【作者简介】张新敏(1968-),女,陕西咸阳人,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王海燕(1980-),女,甘肃武威人,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教师,幼儿园一级教师.

一、研究背景

《教育大辞典》对体态语(emblems)的注释为:指以具体动作来表达类似言语信息的沟通手段.体态语又称身势语言、动作语言、肢体语言、无声语言、非言语符号等.教师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手势、眼神、姿态、表情等身体动作对幼儿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态度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形式.相关学者对教师体态语的分类各有不同,英国体态语专家洛弗和罗德里克将体态语分类为积极体态语、消极体态语和无意义体态语;艾克曼和弗里森等人将教师课堂体态语分为象征性体态语、说明性体态语、表露性体态语、调节性体态语和适应性体态语;我国学者刘立祥在研究教学中人体语言的应用时,把教学中的非语言分为:面部语(面部表情的变化),眉目语(眼眉、眼睛及神情的变化等)、手势语(手势的变化)、身姿语(人的身体躯干的各种姿势,如站、坐、倚等);刘云艳等人则将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分为手势语言、面部表情、目光语言和空间距离等类型.

本研究主要参照艾克曼和弗里森等人的分类,结合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特点和实际观察的需要,将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体态语分为:表露性体态语、说明性体态语、象征性体态语、工具性体态语、距离性体态语、适应性体态语和调节性体态语等七大类型.其中,适应性体态语与调节性体态语是教师体态语运用不恰当的行为,对教学活动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表情和动作是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重要的交流工具,幼儿常常用表情和动作代替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或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会更多关注教师的体态行为,尤其是在故事教学中,教师正确有效地使用体态语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为此,本文通过关注在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体态语运用的现状,以此了解体态语对幼儿的兴趣、理解能力和复述水平产生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研究首先对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运用体态语的行为进行分类,把复杂的行为记录转化为可以数量化的材料,对教师运用的体态语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得到较为真实、全面的资料.

我们选择中班教师A和B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和记录了他们的10个故事教学案例.其中,A老师从事幼教工作5年,本科学历,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态度亲切自然,十分重视故事教学及养成教育,受到幼儿的认可和喜欢.B老师则刚刚参加工作不久,专科文凭,说话不紧不慢,较少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与此同时,两位教师班上的幼儿也同时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

三、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体态语运用的现状及结果分析

(一)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体态语类型的分析

根据观察的20个故事教学案例的记录(见表1),我们发现两名教师总共使用了272次体态语,并且他们运用体态语的类型较多样,其中,使用表露性体态语、说明性体态语和象征性体态语的情况居多.

1.表露性体态语

由表1可知,教师运用体态语类型最多的是表露性体态语(98次),占总数的36%.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开展部分、结束部分,教师都会通过表露性体态语与幼儿交流,以达到导入活动、提醒幼儿集中注意力等目的.教师注重运用眼神、直观动作、面部表情等表露性体态语与幼儿沟通交流.

如,在故事教学活动开始前,孩子们各自在活动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A老师微笑着环视了一圈,拍着手对幼儿说:“小朋友们,请拿起你们自己的小板凳做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边说边走到还在玩着玩具的幼儿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指了指已经坐好的小朋友,提醒他们按照老师手势语去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使用了口头语言指令后,就开始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该怎么去做,这种无声语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环视了一圈”“微笑着”“拍拍肩膀”等是属于表露性体态语,这些动作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目光在关注自己,并且知道老师是喜欢大家的.

2.说明性体态语

由调查可知,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说明性体态语达53次,占体态语总数的19%.教师使用说明性体态语,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口头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帮助幼儿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故事的情节中.

如,在进行《会爆炸的苹果》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了大量的说明性体态语:双手握拳放在身前,然后五指迅速打开,表示爆炸;抿嘴巴表示嘴馋;撅嘴巴表示不乐意;仰头表示向上瞧;把食指放在嘴角晃动身子表示不好意思;伸出三个指头示意小朋友们说出数字;食指放在脑袋边上转圈表明在思考;用双手抱住肩膀、蜷缩着身子表示出害怕;瞪圆了眼睛表示惊讶;用手指着斜下方,向前倾身,声音压低表示在教训小狐狸;两个食指合拢放在嘴巴前面表示小鸟的尖嘴巴;双手向外一摊表示无可奈何.教师的这些动作是伴随着讲述故事内容而进行的,不仅有效地解释和补充了故事的内容,而且还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能直观形象地记住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3.象征性体态语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36次使用了象征性体态语,占总数的13%.教师运用象征性体态语是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的,它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直观认识.在组织故事教学活动中象征性体态语一般都具有比较固定的含义.如,在幼儿表现良好需要给予肯定的时候,教师多会使用伸出大拇指的动作或拍手鼓掌;让幼儿起立参加活动时,教师会双手手心向上,由下向上抬起;表示赞成时教师会点头,否定时则摇头.

4.其他体态语

在调查到的其他体态语中,距离性体态语占12%,工具性体态语占11%,适应性动作占6%,调节性体态语占3%.距离性体态语的运用说明幼儿教师在故事教学活动中与幼儿的距离是有变化的,不仅仅是站在教室的前面,还会根据教学的需要走到幼儿的身边,与幼儿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工具性体态语主要是用来辅助教学,进行教具、图片、模型等材料的操作.适应性动作与调节性体态语属于教学中的不恰当行为,会对教学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等.这些动作虽然具有无意性的特点,但只要教师留意还是可以减少的.

(二)故事教学活动的不同时段教师运用体态语的情况

1.活动的开始部分(0~5分钟)

由表2可以看出,在故事教学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体态语运用最多的是表露性体态语,占41%.活动的开始属于导入部分,是吸引幼儿注意、引出故事名称的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到每位幼儿,将目光放到个别幼儿身上,提醒暗示幼儿进入活动,因此表露性体态语占主体.

2.活动的开展部分(6~15分钟)

在活动的开展部分,教师运用的体态语以说明性体态语(36%)和表露性体态语(35%)为主.活动的开展部分是故事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如果幼儿在这一时段不能理解词义,则不能很好地领悟故事的内容和主旨,会降低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会多使用说明性体态语辅助言语教学,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另外,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其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需借助表露性体态语提醒、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3.活动的结束部分(16~25分钟)

在这一阶段,工具性体态语较前两阶段开始增多,这与教师在一阶段开始帮助幼儿复述故事、检查和纠正幼儿活动成果有关.在活动结束时,由于教师需要到能力稍弱的幼儿身边给予指导,因而距离性体态语增加.另外,在该阶段,教师讲故事时也轻松了许多,所以调节性和适应性动作也明显增加.

(三)两位教师在故事教学活动中体态语运用情况的比较

1.表露性体态语、说明性体态语和象征性体态语的使用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A老师运用表露性体态语、说明性体态语和象征性体态语的频率明显高于B老师.通过观察和访谈,笔者发现A老师比B老师更为重视体态语在故事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经常根据故事内容琢磨、设计相对应的说明性体态语,以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工具性体态语和距离性体态语的使用情况

从表3可知,两位教师在工具性体态语和距离性体态语的使用上没有显著差异.这是由于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操作图片、教具等教学材料,更需要走到幼儿中间去,为个别幼儿进行近距离的示范和指导.

3.适应性动作和调节性体态语的使用情况

由表3我们还可以看出,B老师适应性动作和调节性体态语出现的频率高于A老师,这与B老师对于体态语的认知是相关的,其在平时教学中比较少使用丰富的表情和动作.

四、结论及反思

(一)体态语的运用效果与教师对体态语的认识相关

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果教师认为体态语很重要,就会在故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体态语辅助有声语言.由于幼儿生性活泼好动、爱说、爱模仿,如果教师对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进行拟人化、夸张化,通过肢体语言表演故事中的有趣情节,可以让幼儿在这种“动感十足”的轻松愉快氛围中体会到故事的趣味性.但如果教师不重视体态语的作用,则不会斟酌自己的体态语,有时甚至会出现消极体态语多于积极体态语的现象,反而会对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起到消极的作用.可见,教师对体态语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体态语在幼儿故事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适时地运用肢体语言可起到良好的调控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眼神与幼儿交流,当发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走到他的身边,以眼神与之交流或轻轻拍其肩膀,这样既可以避免直呼其名而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又可以避免影响其他幼儿听故事.在故事教学的各时段,教师对体态语的运用类型应当有所区别和侧重.在故事教学活动的准备部分,教师通过运用表露性体态语,如在用语言要求幼儿进入活动的同时,也会运用拍手、击掌、摸摸幼儿的头等象征性体态语和表露性体态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说明性体态语也提高了幼儿倾听的意愿.直观的动作辅助口头的讲述会增加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体态语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故事讲述部分是教师组织故事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有效的体态语(夸张的而又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如,在故事《熊猫的百货商店》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熊猫伯伯,检测装搬来一架梯子架在长颈鹿身边,熊猫伯伯爬了上梯子后量出长颈鹿脖子有多长;接着,熊猫伯伯拿来一根很长的尺,围着河马的嘴巴量了一下,量出河马小姐的嘴巴有多大;最后,熊猫伯伯拿来一根很长的皮尺,绕着大象的腰走了一圈,量出大象的腰有多粗.幼儿在教师富有戏剧化的肢体语言中较好地理解了故事的情节.同时,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决定了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姿势的变化会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优化教师的体态语,能够给幼儿带来美的体验和享受.运用肢体语言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各项智能特征,使他们在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脚、动脑等活动中,提高整体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庄锦英,李振村.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4]张武升.教学的非语言艺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5]邬艳艳.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6]林化君.论体态语言教学的模式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高职教学),2002,(1).

[7]尹金霞.试析肢体语言在小班幼儿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导刊,2009,(12).

[8]魏艳红.教师消极体态语对幼儿发展的影响[J].幼教博览,2009,(03).

[9]姜美芬.谈谈幼儿教师的体态语[J].学前教育研究,2004,(07-08).

[10]张冠文.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J].山东教育研究,2002,(9).

[11]达正岳.谈非语言表达方式[J].甘肃高师学报,2004,(1).

(责任编辑罗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