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初中生打好文言文基础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79 浏览:15636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语文教科书为例,六册书共安排了40篇文言文(除古代诗词外),可见对初中生学习古文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薄弱,学习古文困难,甚至害怕学习古文,达不到古文教学的要求.本文旨在分析学生学习古文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帮助初中学生打好文言文基础的方法.

一、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困难的原因

1.生僻字多.现代文大多使用规范的简化字,很少使用繁难生僻的字.大多数文言文中都存在生僻字,超出了学生的认字范围,造成了学生阅读方面的困难.如:七年级蒲松龄的《山市》,文中的生僻字有“甍、垣、睥睨、倏”等;九年级《出师表》中的“殂、陟、裨、攘、诹”等.文中存在的生僻字让学生觉得古文难读难记.

2.古今异义词多.词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有很多的词,古今的意思已不同.古今异义词的大量存在给学生造成了理解文章的困难.如《出师表》中的古今异义词就有“卑鄙、痛恨、开张、涕、感激、秋”等.《桃花源记》一文的古今异义词“鲜美、绝境、交通、妻子、间隔、无论”等.如果没有注释或老师的点拨,学生就不能准确地理解文意.

3.句式难.现代汉语中的句子一般都是按主谓宾的顺序排列.古代文言文的句子顺序较复杂,文中有很多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每一种句式又有好几种情况,这种现象也会造成学生翻译、理解方面的困难.如《愚公移山》一文中“甚矣,汝之不惠!”这个倒装句,学生翻译时就有困难.

4.时代久远,理解有困难.文言文的写作时代距今久远,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文中提到的器物用品名、地名、官名、社会风俗习惯等,现在的初中学生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如《隆中对》一文,在形成三国鼎立之前,全封建中国的形势,刘备的处境、吴国与魏国的实力等学生头脑中很茫然,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5.上课时间少.一篇文言文所用课时大多是两个课时,而教一篇现代文也是两个课时,学生在两课时内对文言文的理解是肤浅的,表面的.吕叔湘先生说过:“在充分掌握了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学习文言,达到阅读一般文言的程度,我估计至少得五六百课时,差不多要占去高中阶段全部语文课的教学时间,课外作业时间还不算.”事实上学生用来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太少,初中三年下来远远达不到阅读一般难度的文言作品的程度.

二、如何让初中学生打好文言文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结合学生的学习困难,认真研究,让学生爱上文言文.笔者在实践中有几点做法觉得效果不错,现与大家分享.

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认为文言文古奥难懂,所以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课的艺术十分关键.我们可以用出自课文的成语导入,也可由作者故事导入,还可用表演或用视频导入.如教《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类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一般可把课文编成剧本提前让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学生排练,上课时以表演情景剧导入,气氛轻松,学生兴趣盎然,再学习课文时就觉得有意思多了,效果良好.

2.激烈竞赛,主动学习.利用初中生好强好胜的心理,在文言文教学中,可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组,开展诵读竞赛,背默比赛等,赛后计算各组得分,优胜组给予奖励.通过竞赛,既可激发学生的荣誉感,更主要的是利用了学生的好胜心理,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做比老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效果好多了.

3.学法指导,培养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①认真读注释.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文言功底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养成读注释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②常查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学习文言文的好帮手,应要求学生至少每桌有一本,遇到不解的字词经常查字典,不断积累和掌握文言词汇的意思.

③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中,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文言作品时,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适时地点拨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打好文言文的基础,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