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方式培养科技翻译复合型人才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09 浏览:22273

摘 要:21世纪中西方国家在高科技领域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高端科技领域需要既具有自然科学背景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国内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现状是重视英语英语语言文学、英语翻译、外贸等方面需要的知识,与市场需要的既有理工科背景又懂英语的人才需求现实脱节,造成了科技翻译人才万元难求的尴尬局面.中外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方式培养英语高端科技人才是当前走出科技英语人才培养困境的理想选择.

关 键 词:英语;科技翻译;理工科;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01-02

1.英语专业的理想发展路径

21世纪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有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因此该领域需要大量的能及时准确高效翻译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项目,有大批高科技的合作项目急需高端科技翻译人才.然而,我国当前高效英语人才培养注重英语人文基础知识却忽视了专门的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这就导致了英语毕业生面临的矛盾局面:一方面高校英语专业大量培养英语基础扎实但缺乏能与某一专业领域相结合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中外高科技领域又急缺翻译人才.对此状况,国内英语专业教育亟需尽快调整,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笔者认为,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最好的方式是以合作方式培养英语高端科技翻译人才,这将是英语教育走出当前矛盾的最理想和理智的选择.

2.目前国内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问题

2.1英语高端科技翻译人才出现了断层现象.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尤其在汽车、电子、通讯、电力、水利、机械、建筑等行业,既有工科背景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培养这类人才将是新时期以培养人才怎么写作社会为己任的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内大学本科层次培养的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可能对本专业精通,或者至少可以说基础扎实,但众所周知,国内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主要动机是通过大学规定的必须通过的大学四六级考试,纯粹功利性的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很少有主动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英语.而科技英语需要大量既懂专业又能翻译的人才,这种翻译只能由有工科背景的专业人士来从事.而我们国内大多数英语专业学习者,却又因为没有理工科知识背景而无法从事特定领域的专业翻译.如果说文字功底是文学翻译的基石,那么专业知识则是科技翻译的基石.

2.2科技翻译课程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学校里面开始的翻译课程多侧重文学、社科,即使涉及科技翻译,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科普文章,与真正实际工作中的科技翻译相差甚远.学校里开设的翻译课程大多侧重于基本的翻译理论与技巧.即使很优秀的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若不经过在企业中实弹的实践,很难立即胜任翻译一职.

最近,在教育部高考网站公布了2010年中国大学10大"红牌"专业,英语专业就是其中之一.英语专业是全国高校开设最多的专业,有554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即超过的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可是那么多的学校并没有解决当前科技翻译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问题不在与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供应不足,而在于培养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无法从事科技翻译的工作.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工程系副教授余敬松于2009年11月14日在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上指出:"新时代的翻译人才,不仅仅是停留在语言的互译层面上,尤其是翻译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工作时代下,这个条件下,一个优秀的翻译人才需要又语言互译的基本能力,同时还要懂技术,能管理.可惜,目前市场上,类似的人才少之又少."余敬松介绍说:"我的学生刚接到一个单子,3万元帮助美国人翻译一款中国人研制的房地产软件,现在他最头疼的就是缺乏房地产行业的背景知识和术语.这已经不是一个人遇到的瓶颈,从一定角度讲,市场需要的翻译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立体的."

2.3高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的单一化,无个性化.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出版的《2012大学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显示:我国超过80%的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比其他任何专业都多,统计显示共有554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由于外语专业的科目特性,以及受长期以来的重文史轻科技的外语教育观的影响,这些专业从本科到博士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普遍忽略了科技知识的渗透和系统介绍.这使得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人士多为"单向度的人"而非文理知识兼备.英语教学多重视记忆模仿而非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少学生由于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惰性,在遇到需要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运用理工科学生养成的思维方式分析并思考问题,对实际问题手足无措.而这种教学模式在当前英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同小异,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当今技术分工日益细化的市场需求.对传统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将势在必行.

多数高校在招收本科生或硕士生时并没考虑该校所在地所需要的翻译人才该具备的能力和知识,设置的专业和开设的课程单一趋同,不能反应该地区需求的翻译人才特征.

英语专业的学生反映英语就不应该算是不专业,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学得扎实,比起他们来说,自己除了和别人差不多水平的英语甚至比别人还差的英语,自己一无所有.

很多公司在招聘翻译时反应,希望学校能结合市场需求,有的放矢地开设翻译加技术的课程,培养既精通英语又懂技术并能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如EXCL,WORD,PPT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这就需要当地高校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进行调研,研究并分析出哪些产业急需翻译人才并在翻译+X的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这就使学生能更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科目,使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吻合,不至于出现翻译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相脱节的尴尬局面.

有三百所大学开设英语专业,有高职,本科,研究生层次的英语专业学生,本文主要针对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设置来探讨,并分析当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笔者本人也是英语专业出身,对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低年级的英语专业课程主要以基础课程为主,如英语听力,阅读,写作,口语,精读,泛读,高年级主要以英汉互译,第二外语,精读,词汇学,语言学,商务英语,英美概况,英美文学,外贸函电等等.本科层次的翻译很少有针对某一特定科目或领域开设一门深层次的系统的科技翻译课.即使有科技翻译者门课,也只是蜻蜓点水粗略地介绍各个科技行业的概况,不可能有能像中文的理工科教材那样系统地讲解知识点和科技术语.这就导致高校培养的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无法在短时期内满足科技翻译行业对人才具有某一科理工科知识背景的特殊需求,因为他们无法对特殊行业知识有细致深刻的掌握,因此无法胜任科技翻译的工作.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必须重新回炉深造获得某一领域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其符合科技翻译的要求.2.4因知识与现实需求脱节,毕业生很难立即从事翻译工作.笔者曾做过一个随机抽查的统计,在智联招聘网,重庆人才网,义乌人才网上输入"英语翻译"作为关键字,出现的90%以上的招聘翻译的公司列出的翻译人员的条件不仅要精通英语,而且希望翻译员在某一特殊领域如医药,电子、土木建筑,机械,汽车,贸易方面要非常熟悉甚至精通.但目前高校很少有把英语翻译和某一特定科目课程的学习挂钩,本科英语课程的在外贸方面将外贸函电,商务英语洽谈列入本科必修,这很好的与学生将来从事国际贸易打下很好的基础,但是仔细翻译课程我们很容易发现,学校的翻译课程目标是培养在各方面有所涉猎的所谓"通识"翻译者,而非精通某一特定领域的既精通外语又熟悉本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就导致很多企业招聘翻译时总是很难能满足该企业需要的懂该行业务知识的且精通英语的人才.对企业HR的无奈地说当今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手进入企业担任翻译的人员总是不尽人意,企业必须将新录用的翻译员进行职前培训,使其熟悉公司产品的专业知识,其中包括专业术语,产品知识,翻译软件的应用等等.这必将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且耽误用人单位让译员马上接手担任翻译工作并导致企业运转的低效率.

3.我国翻译人才特征及对培养合格翻译人才的应对策略

3.1目前我国翻译人才需求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翻译人才专业知识细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新型行业不断涌现,这就意味着从事英语翻译的人士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要更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专精细".第二,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合作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与国外科技部门的合作日益密切,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翻译人员将是连接本国核心技术研发人员与外国专家的桥梁,并对高精尖技术的翻译和传播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翻译人才和其他符合型人才一样,不仅要专,而且要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知识呈现日益细化和综合化的趋势,21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在自己的专业方面精通,而且有必要掌握相邻、相近、和自己的学科有交叉的其他领域.也就是要"博而专".

3.2培养合格翻译人才的应对策略.如何培养符合时怎么发表展需求的合格科技翻译人才呢?笔者认为,学生和学校的努力是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是企业.在学生努力学好英语专业必备的知识、自动化办公软件以外,学校应该让英语翻译专业的学生学会做市场调查,调查当前社会最需要哪些行业的翻译,再结合实际的需要开设具体的科技课程,让学生们有的放矢地学习.这样就可以避免英语翻译的学生们不会因为没有科技知识背景而无法胜任劳动力市场对英语翻译提出的条件.

鼓励文理兼修,打造"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鼓励国内本科生选修双学位,英语专业的可结合未来求职意向和个人兴趣爱好选修双学位,在打好英语翻译基础的同时加强理工科知识面的拓展.有的国家大学一、二年级文理不分科,一二年级是通识教育阶段,学文史的必须学习理科知识,理工科的也必须学习文史科目.到了三年级再来选拔本族语与外语扎实并且理工科成绩优秀的学生选择科技翻译专业,这样的学生既有扎实的双语转换能力又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扎实的理科知识为支撑,只有这样"文理双全"的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攻克科技翻译这座包罗万象的神秘堡垒.


4.以合作模式培养英语高端科技翻译人才的可行性分析

4.1以合作方式联合培养学生.高校在设置硕士专业时应考虑当代有重要的发展前景的行业,开设该行业的翻译硕士,招收翻译硕士时应当考虑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的优秀本科生;我国理工科高校与国外院校合作,招收英语翻译能力过硬的英语本科生,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互派留学生的交换生项目.大家多知道,欧美的很多国家的很多高科技行业的水平都值得我国研究者借鉴.欧美很多国家都用英语交流.国内的学生去西方学习的科技知识,外国的学生可以来中国学习历史悠久的在西方国家很受欢迎的中医,儒学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富有中国特色的工艺技术,中国学生可以学习西方的发达的汽车,电子,通讯,机械,土木,医药、生物科技等行业的专业知识;国内大学公费派遣有科研潜力的优秀工科学生去国外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并把它带回国内,怎么写作祖国;本科采取2+2的学年制度,在国内选拔英语优秀的本科生去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科技专业知识,或在硕士阶段采取2+1或1+1的学制模式,培养有科技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某科技领域有人才需求的企业应与学校合作,共商人才培养项目计划并积极投入到与学校和学生的合作,有的放矢地让学生选择所选科目,学为所用.

4.2以合作方式联合培养教师.能否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完善我们的课程设置体系,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确保培养英语翻译高级人才的关键所在.要实现"科技专业背景+专业英语翻译技能"的高端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队伍中除了要有英语专业的,跨学科专业的,尤其是有理工科专业的.所以,鼓励教师以不同方式到欧美跨专业、跨学科进修或攻读学位是最理想的选择.定期公派优秀英语专业的老师到欧美高校理工专业进修或学习两至三年.公派优秀的研究型理工科教师去国外进修,不仅学成归国后在国内高校任教,在前沿学科领域应该做好带头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联合培养科技英语翻译老师,对于教师素质的迅速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当今世界是一个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为导向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一个有长远眼光的明智的国家应该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互惠的国际关系.随着世界分工越来越精细,中西方应该建立教育合作互利机制,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借鉴他国的优势产业和学科发展经验.

4.3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指指高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人才供需关系,院校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不仅可以使高校在校学生能更明白企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的人才,以便带着更明确的目标进行学习,为将来进入早已瞄准的公司做准备.而且使企业在招聘时,不至于出现因为岗位要求具备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把所有应聘者淘汰出局而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校企合作就提前为避免这些不必要的局面,使求职者提前做好进入职场的准备.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成为某一领域合格的翻译人员,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是无法胜任的.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高校的企业甚至可以在应届毕业生毕业之前与有潜力的学生签订发展合作协议,即在学生毕业前,学生可以来公司实习,了解要做好该公司的翻译必须掌握的背景知识,熟悉掌握的办公软件等等.比如公司要招服装行业的翻译,做过翻译的人就知道,每一个行业都有该行业特定的专业术语.即使该学生过了TEM8,有12000的单词量,光凭这12000的单词量是绝对不够从事专业翻译的.退一步说,如果您不懂专业术语,即使拿中文的文字给您看,您也看不懂.笔者这个例子只想说明一点:不具备专业知识背景是绝对做不好翻译的.不管多么优秀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平时也不可能精通每个行业的知识.校企合作的便利在最短的时间内招到懂该行的翻译人员起桥梁作用.

4.4为英语高端人才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拓宽优秀学生进入国外企业实习的渠道,加强与国外名校建立合作交换关系.这样既有利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有机会深入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获得有价值、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同事又把自己所学的科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外语能力离现实工作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对科技翻译人才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有一定的帮助.还可以学到在国内学不到的知识.

5.结论

总之,培养英语高端科技翻译人才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而以校企合作、中外校际合作是高等教育由传统的封闭式教育变为适应时怎么发表展、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迎接国家化开发式教育的理想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