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的文化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05 浏览:19687

摘 要:本文对我国校外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外教育之间的冲突进行分析,并就其作用展开简述,展望了校外教育的未来.

关 键 词:校外教育;学生;文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2—0001—03

一、中国校外教育现状分析

每当检测期来临之际,许多刚刚走出校门的中小学生又带着诸多无奈走进各种校外辅导班.在中小学校园周边的布告栏中、各类报纸广告版上,都可以看到诸如“数学补习班”、“英语辅导班”、“语文写作班”之类的广告,令人目不暇接.众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前来问津,精心地盘算着自己的孩子检测期怎么样补课才能不至于被落下并且过得充实.检测期培训班、辅导班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一)家长过于忙碌

每年寒暑检测时,学生在家通常由家长监护,但是家长通常会由于工作或农忙等原因,抽不出足够的时间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这导致学生们在检测期中的状态往往过于放松,对检测期安排没有一个合理且高效的计划.大部分学生除了完成必要的作业以外,养成了不是呆在家里看电视,就是去网吧玩游戏或者聊天等不良生活习惯,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而就目前来说,许多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甚至有些生活小区根本没有建设用于居民锻炼和娱乐活动的基础设施,学生因此缺失了参加户外活动的基本条件.由此,许多学生出现眼睛近视,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生理问题,导致身体健康下降影响学习和发展.

(二)应试教育模式下检测期辅导班的普遍开办

应试教育作为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一般以考试分数来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考核,这是不可取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认知方面的发展,更包括了心理、生理、情感等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群体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的优劣自然也不可避免.“差生”作为一个明显讽刺意味的词语,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意味着与大学无缘,也就是以后可能要过上比较艰辛的生活,而事实上我们的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由于教育部门颁布了相关的规范和制度,在检测期中学校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补课活动,所以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能通过参加校外辅导班来提高学习成绩.大部分课外辅导班都是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展开培训,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毫无帮助,依然落入了应试教育的窠臼.

(三)人口基数过大导致

当前,我国人口生育正处于第二高峰期,学龄儿童数量相应也较为庞大,各类学校中班级人数超编现象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农民工纷纷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弟在城镇学校中的比例因而大大增加,教育资源匮乏,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等现象也不鲜见.这必然会对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致使更多的学生需要通过课后补习来弥补.另外,城市中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望子成才”的普遍观念使家长们愿意在教育方面做出高投资.

(四)个别检测期辅导班成为部分教师的谋利手段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教育界也出现了极端功利的现象.部分教师在检测期为谋私利,大肆开办各类辅导班,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丰厚的收入,这些教师在检测期中比平时教学活动更为积极.出于对补习教育的依赖性,学校教育本身的缺陷进一步推动了检测期辅导班的扩张,同时学生家长们就辅导班展开的互相鼓动、攀比和效仿等行为亦是较大的助力.

二、社会对校外教育的意见

有人认为:在当今社会上,补习教育更多是一种由“市场”调节的商品交换行为.仅仅依靠单纯的指令或禁令无法使其有任何良性改变,但是如果对其不管不问、放任发展,则会对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种现象,部分地区和学校已经做出了相应规定,例如江苏某县明确规定在职教师不准为家庭教师或开办课外辅导班.

还有观点认为:根据校外教育工作实践,以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文化科学素质为宗旨.一是要研究和把握当代未成年人思想倾向、价值取向、心理特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制定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进步的怎么写作方针和工作计划,满足他们求知求美求新求乐的文化需求.二是要为未成年人走进社会、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做好有的放矢、讲求实效,立足今天、放眼明天、面向未来,把未成年人校外学习、活动的小课堂和现代化建设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热爱人民,增强社会责任感,立下报效祖国、怎么写作人民的远大志向,学习和提高文化科学素质,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三是加强校外教育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拓展.形成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怎么写作网络.

三、校外教育的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非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能使“青少年迈上科学思维的道路”.他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个条件去讨论全面发展,去讨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课外教育之所以有这样的价值,是因为它不受教学大纲和课程课本的限制,再加上课外教育的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多种多样,因而它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校外教育的德育功能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校外教育对其全面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与保护作用.诸如少年宫、文化馆等,能够帮助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趣味活动,例如舞蹈队、小合唱团、航模小组和业余足球队等等,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对不健康或消极的因素的抵抗力,同时给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以极大丰富.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校外教育是科学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参与活动、展开交流,学生的思想与道德素质才能有好的形成与发展.也就是说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需要一定的道德认识能力,更要有一个具体践行的发展过程.校外教育较好地契合了这个论点,学生在参与校外活动时,可以自身爱好、兴趣和特长进行自由选择,从而使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对社会实际有更广泛和更深入的接触与了解.


校外教育的智育功能

校外教育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增长、视野得到开阔.学生们通过校外教育了解到书本中所没有的知识.进而认识到世界的浩瀚和宇宙的无垠,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要在一生中不断学习,不断获取知识.同时,学生的智力还能通过开展校外活动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智力的再开发与增强,继而再次成为推进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校外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推动是显而易见的,走出课堂、融于实际生活,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外活动中能够对多方面能力和技能进行培养或者提高.

校外教育的体育功能

体育活动是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增强学生体能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同时也提高了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校外体育活动种类繁多,有着丰富的内容,不仅生动有趣,还能锻炼学生对该运动项目的技能技巧.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就是通过校外活动训练奠定了良好的运动基础.校外体育活动对培养体育积极分子和优秀运动员的后备力量也起着推进作用.例如我国著名的世界级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少年时的他经常在哈尔滨市少年宫训练乒乓技巧,进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中国文化对校外教育的影响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校外教育作为一个新名词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要想准确把握校外教育的真谛,首先要通过调研,对校外教育兴办的初衷予以明确.作为教育格局创新的尝试,校外教育很好地满足了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教育分为两大部分,即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两者并驾齐驱,共同发展,既可整合为教育整体,又相互独立,互有区别;两者各有特色,泾渭分明.不仅管理方便,且易于操作,从而达到各尽其能且又相得益彰.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构想和模式符合我国的教育国情,并能很好满足未来我国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

要明确提出校外教育理念,向社会传递一种信息.数百年的教育历史已经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顽固的思维定势,认为只有在学校学习才是真正地受教育,而对校外环境对孩子的熏陶与教育作用则无端忽视了.提出校外教育理念,将人们的注意力拉向校外领域,强调校外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在校教育给学生带来了不堪承受的压力,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学生都摆脱不开与书本的打交道,“分数万能”几乎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和普通人们心中万年不变的真理,对分数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社会病态得不到完全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改革先行者们为解决现状想出了推行校外教育的办法,推行两个长检测和双休日制度,为学生参与校外活动提供了充分而必要的条件.然而,现实情况却打破了这一美好构想,校外条件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很多学生走出校门却发现没有什么可供参加的活动,也没有更好的去处.所以,兴办校外教育成为形势所趋,它为学生创造校外可靠的乐园式的教育空间,使学生既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人身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校外教育具有较好的功能和效果,校内教育的不足可以通过发展校外教育来弥补.改革先行者针对校内教育的缺陷,寄希望于校外教育并积极发挥其各方面功能,推进教育自我发展与完善.校外教育作为当今时代医治教育痼疾的良方,只有全面推广并深入开展,才能对教育现状有所改善.在社会上,还有相当一部分闲置的人力与物力资源,能够切实地为校外教育做出有力支持,校外教育的兴办与发展,同时也为这些闲置的人才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闲置的物质资源也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不至浪费.在校外教育开展过程中,要力争做到人尽其才、为我所用,校外教育就会得到高水平的发展.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校外空间处于长期无人管理的状态,较为散漫和自由,个别地方极有可能对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而课外辅导班也往往只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则很难兼顾.家庭教育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有其局限性.不少家长由于文化知识有限,家教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学习往往放任自流,不能做出有效的约束.因此,要想彻底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现状,校外教育的兴办与顺利发展是重要的环节.

课外教育可以弥补中小学教育必修课程门类过多、选修课程过窄、教学内容较难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参加劳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涉及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一场重大转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自我完善.

校外教育要求合理稳妥地对校外资源进行开发,推行高规格、高要求、高起点的素质教育,推进现代教育的自我完善,拓展现代教育功能,以解决现代教育固有的弊端和各种新问题,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实现历史赋予教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焦秀杰.论课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03).

[2]柳军.试论课外教育工作的意义及要求[J].石油教育,2000(10).

[3]成力,成云.对“检测期辅导班热”的现状分析及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2).

[4]马克·贝磊.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冯军梅,石岩.对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关系的探讨[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5)

[6]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