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中学大课间现状调查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056 浏览:32176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就中学大课间现状对厦门市几所公立中学330名师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课改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组织形式新颖、多变,满足了广大学生的活动需求.存在的问题是,管理方面对学生活动行为的约束太多,大部分学生感到自由度不够,活动中难以尽兴.建议:学校在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相对灵活、宽松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

关 键 词:厦门市;中学;大课间;开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28-03

在以前,传统的课间操是实行全校学生统一做规定的一套广播操,用一样的音乐,其内容简单、枯燥,形式单一、呆板,长期都是一成不变,学生很容易感到厌倦,这使得学生在做广播操时没有兴趣,不认真做,敷衍了事,导致做操的质量下降,不但锻炼的效果低下,而且还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到了本世纪初,由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厦门市为了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课间操只采用广播体操的单一形式,全面实行学校自编操的活动形式,增加了很多学生喜欢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喜欢上大课间这种体育活动形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更好的做到劳逸结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对厦门市第一中学、厦门市第十中学、厦门市松柏中学、厦门市新店中学、厦门市莲花中学、厦门启悟中学六所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以及组织形式等的分析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为厦门市能够更好的继续大课间活动提供帮助,也给同样进行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以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厦门市第一中学、、厦门市第十中学、厦门市松柏中学、厦门市新店中学、厦门市莲花中学、厦门启悟中学等几所公立中学,共330名师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阅读相关论文、期刊,搜索网上资料(清华、维普、万方硕博论文网页)与网络信息.

1.2.2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对厦门市第一中学、厦门市第十中学、厦门市松柏中学、厦门市新店中学、厦门市莲花中学、厦门启悟中学等几所中学的学生,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抽取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访问面谈法:就大课间活动的相关问题访问厦门市第一中学、厦门市第十中学、厦门市松柏中学、厦门市新店中学、厦门市莲花中学、厦门启悟中学等几所中学的30名体育教师、班主任及校领导

1.2.3实地观察法:到厦门市第一中学、厦门市第十中学、厦门市松柏中学、厦门市新店中学、厦门市莲花中学、厦门启悟中学等几所中学实习基地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新课改后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

1.2.4数理统计法: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6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97%.对调查结果的相关数据采用EXCEL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的满意度.学生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课改后大课间体育活动在项目、内容、组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的满意度比较高,见表1、图1.

通过对师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满意程度调查,可以看到,70%以上的学生和教师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师生不足30%.学生喜欢大课间活动的理由,依次是,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缓解学习压力的占54.2%,喜欢体育的占17.5%,喜欢大家一起玩的占15.2%,认为可以锻炼身体的占13.1%.由此看出,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缓解学习压力的认可度最高,作为锻炼身体的认可度最低.总体上,可以认为,实施大课间活动,与学生统一做广播操,缺乏灵活、自由选择锻炼内容,每次应付了事的参与形式相比,学生更喜欢改革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表现为学生积极性增加,活动的质量明显上升,效果更好.

根据调查显示,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满意的占了44.9%,非常满意的占12.5%,比较满意的占27.9%,14.7%的学生感到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表2﹞.说明师生对新课改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大部分都是满意的,有些比较活泼的学生还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如今的课间操由传统的十几二十几分钟改为现在的大课间形式,深受师生的喜爱,间接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查中,学生经常参加大课间活动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89%,每周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3到5次的学生占了87%,每天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多于50分钟的学生占82%.

2.3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满意度.传统的课间操是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全校学生一起做规定的广播操,班主任及有关老师在一边监督的管理方式.这种活动安排不仅内容简单、枯燥,形式单一、呆板,而且影响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2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安排的满意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条》中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要给予保证[10]."《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也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这对于新课改后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起着很大的作用,推动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根据调查,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形式上,有37.8%的学生喜欢自己自由活动,31.4%的学生喜欢按个人的兴趣来参加,11.2%的学生喜欢组织竞赛,13.1%的学生喜欢以班级的形式,只有6.5%的学生喜欢学校统一组织﹝表3﹞.针对这些情况,本着尊重学生的活动个性,新课改后的大课间正在慢慢改变以前的形式,实行按学生意愿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和老师参与、干涉、监督的行为少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了.当然,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避免学生在自由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发生意外受伤事故,教师的组织、管理形式还是必须的,特别是当学生做一些有危险的动作时教师能够及时阻止,尽管有时候影响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学生还是有较高的满意度.2.4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满意度.体育活动内容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好与坏的关键,也是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所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开辟球类、健美操、武术、游泳等多种活动内容,让全体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调查显示﹝图2﹞,大多数学生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不喜欢传统课间操的全校学生统一做规定的广播操的内容方式.学生喜欢篮球、羽毛球、自编操等具有趣味性、艺术性、创新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其中喜欢球类运动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62%,说明现在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球类运动,特别是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有15%的学生喜欢舞蹈类项目,有的学生还会自己自编一些简单的健美操、舞蹈或街舞.教师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增多,丰富了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向趣味性、科学性、实效性的方向发展.有趣味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大课间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身体、心理特征,增设了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项目,更具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科学性.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在不同的活动项目中锻炼自己,更好的做到劳逸结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5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的满意度

调查表明:有16.5%的学生对大课间管理持满意的态度,83.5%的学生对大课间管理持不满意的态度.教师中持不满意态度的占66.7%,满意的占33.3%﹝表4﹞.这说明新课改后由于传统课间操的影响,有些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而是改革与传统的方式交叉管理.在调查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不满意的原因中显示﹝图3﹞,选教职工参与大课间活动和班主任监督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我国对传统课间操进行改革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可以自由、轻松的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但是有些学校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太大的改进,使得学生对学校的大课间管理不满意.这会间接影响我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进度.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师生对新课改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比较满意,会积极的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组织形式、内容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但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不是很满意.

3.1.2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但由于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升学压力太大,使得有些学生没有时间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不足也影响了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还有一些家长由于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怕大课间体育活动影响孩子的成绩而干涉孩子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

3.1.3在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时,老师会在一边监督学生,使得学生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3.2建议

3.2.1建议学校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参加他们喜欢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没有足够的场地器材时,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器材,在有限的空地里玩自编的游戏等.家长也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3.2.2建议学校可以按照学生的意愿来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实行体育教师为主导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来组织一部分工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他们在校期间的人际交往也有好处.

3.2.3建立严密的大课间活动管理体系.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学校必须建立一套由学校领导、德育处、体育教研组、班主任共同组成的管理系统对其进行评价和导向等工作.在进行大课间活动时,必须根据大课间活动的发展方向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项长期计划,由浅至深、由简至细的来逐步完善大课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