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古建筑构件模型建立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283 浏览:57368

摘 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使建筑的非几何属性与实体图元产生一致性关联,具有设计参数化,数据可视化、统计自动化、工作协同化等特点,在古建筑保护领域当中可以完成建筑遗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工作.本文以北京市府学胡同36号院清代建筑为例,重点研究了基于BIM的一般木结构古建筑的族库分类、构件属性设置以及模型阶段化设计的问题,逐步探索大规模专业族库开发的理论和方法.


关 键 词:BIM;古建筑;族

古建筑遗产的保护离不开模型的建立,目前不论是三维激光扫描建立的表面模型、CAD建立的盒状模型、还是3Dmax建立的虚拟模型都仅仅是追求的建筑几何信息的精确或者是视觉感官的重现,很难表达古建筑非几何属性,比如模型的语义信息.信息时代的当下,建筑遗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出现和发展为古建筑保护带来了新的起点.

我国古建筑多是木结构件建筑,结构上和建筑方法相似.如果从构件层面上分析古建筑,则在古建筑模型的建立上可以减少建立模型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同时,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该技术依据建筑构件的构造位置和几何形态建“族”(Family),每一个族类型实例对应一个建筑构件或部件,通过将族实例调入项目来实现建筑模型的搭建,方便用户根据需要自行植入材料构造层次、尺寸、编号等非几何属性.所以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运用是有价值研究的.

1构件模型建立

1.1数据信息准备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古建筑模型信息,得到模型点云数据.点云数据精度高,采集速度快,是古建筑数据采集常用的方法.辅助拍照、手绘、资料查询等方法,为构件“族”模型的建立准备了丰富的基础数据.

1.2构件的分类

根据建筑类型学理论,以建筑构造特征为基础,尝试为府学胡同36号院单体建筑的构件进行分类,并按照遗产保护的需求设置构件属性.

1.3模型的搭建

在项目创建中,在轴网中对每个构件的插入位置进行定位后,从下至上逐个载入族类型,并进行构件实例属性的修改和添加.

2技术流实现

利用现有技术和设备,根据府学胡同36号院的实际情况,尝试建立府学胡同36号院某单体建筑的构件模型.通过对点云的分割、构件的建立、属性的添加,然后保存成IFC文件,实现构件模型的存储、模型信息的查询,最终实现不同环境下模型信息的通用.

3结束语

本文以府学胡同36号院的木结构件建筑为例,经过研究,基本得到古建筑构件的BIM模型的建立的依据和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建筑构件的更替、位移、方位移位等等的反复的工作劳度大.接下来,要利用所得到的经验方法,进一步完善基于BIM的古建筑构件模型建立.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