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基因工程药物》公选课的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648 浏览:120896

【摘 要】药学院开设《基因工程药物》公选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改进对策一是端正认识,提高兴趣;二是重在普及,强调重点;三是加强交流,尝试讲座式教学;四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启发式教学.

【关 键 词】药学院;基因工程药物;公选课;意义;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基因工程是当前自然科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自诞生以来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不仅给生命科学带来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并且在化学、药学等诸多领域均有着引人注目的发展前景.自1982年美国Lilly公司推出重组胰岛素以来,基因工程药物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有效控制了多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而且极大扩展了疑难病症的研究范围,引起了现代医药行业的重大变革.因此,笔者于2007年起在学校开设《基因工程药物》公选课,并对其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一、开设《基因工程药物》公选课的意义

1、基因工程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必将在21世纪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核心之一

早在上个世纪日本学者伊东光就断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今天,这一预言已成为现实,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或多或少的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这一点从近几十年的许多诺贝尔奖得主的科研成果中也可以看出.而在生命科学中,基因工程是它的基础核心学科.所以,未来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必然需要与基因工程相结合.

从科学的发展来看,现代学科的发展已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学科的发展,而是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研究促进所本学科的进步,过去单一学科研究的问题现在很多已经变成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基因工程对理工科各学科相关专业均可提供更广阔的研究思路和重要的技术支持,因此基因工程现在已经成为各专业发展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大学教育也应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结合基因工程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开设《基因工程药物》公选课能够为理工科的学生打开一扇基因工程的窗户,培养必要的学科交叉研究意识,为他们以后在本专业的发展上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基因工程药物对社会影响巨大,必须引起相关社会科学专业的重视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全面的,不是单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也不是泾渭分明、互不侵犯,而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有相互融合的趋势.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必须要具备相当的社会科学常识,否则就有可能成为科学的狂人,社会的罪人,正如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进步,可是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同样,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或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自然科学的常识,能够在研究或管理中正确使用相关知识,对待相关问题,更好的为社会怎么写作.

今天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何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寻找或利用相关资料,就必须了解相关的知识;今天的时代也是科技的时代,各种高科技成果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使得我们必须在管理中要通晓相关的概念.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和进步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其产业化过程中的产品和概念也在社会中随处可见,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潜藏着各种安全性和学问题.例如“基因治疗”使得科学家具有“扮演上帝”的可能性,将引起基因争夺战和基因殖义等一系列学和法律问题等在未来,随着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如何能够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尽量减少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社会科学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生作为未来社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基因工程药物的启蒙教育,这样才能够在未来让基因工程药物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3、《基因工程药物》公选课的开设对提高素质教育质量非常重要

由于我国在中等教育中采取了文理分科的方法,大多数高中在高一之后就开始文理分班,这使得本科生各专业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别,理科生对于文科常识陌生,文科生对于理科知识不了解,这样的培养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基因工程药物》作为前沿性学科对于科学的理论、方法论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这样一门课较为系统的接受自然科学思想体系的训练,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的延展性,从而不仅能让理科生拓宽个人的眼界,也能让文科生学习使用理工科的思维方式,对于消除文理之间的鸿沟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本科生的培养中,我们一贯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全面发展”,只关注与本专业、本学科的成就与发展,只会让学生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如果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不能闭门造车.

从另一方面来说,新世纪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个人越来越大的压力,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多一份知识的了解就会更有利于个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基因工程》公选课的开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

二、《基因工程药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基因工程药物》学习意义认识不足

开设《基因工程药物》公选课的目的在于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意识不到学习《基因工程药物》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导致学习缺乏针对性.通过和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一些学生选课的目的是出于对基因知识的好奇,而不是针对自身知识结构查漏补缺,提升自身能力,还有一些学生选《基因工程药物》是受别人影响,他们也不知道学这门课有什么用,周围的或同寝室的同学选了自己就选了.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也不知道该怎么学、学什么.其次,学生对于公选课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基因工程药物》公选课的学习无所谓,认为这又不是专业课,只是混个学分,即使上课,也没打算好好学,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更没有明确的学习规划,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2、学生来源复杂,程度参差不齐

和专业课不同,公选课的同学来自于不同院系不同专业,成分复杂.对于《基因工程药物》这样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来说,专业的区别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各有不同,给授课带来一些困难.例如对于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要求可能就要深入一些,相关的概念、理论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但是对于一些文科学生而言,可能更希望获得一些科普性质的知识,太过于专业会让他们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进一步的学习.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是笔者在教学中始终面临的问题.

三、《基因工程药物》教学改进对策

1、端正认识,提高兴趣

由于许多学生选《基因工程药物》缺乏明显的目的性,对上课当然就没有兴趣.所以,第一节课特别重要,不能使用过于专业的语言阐述基因工程药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这样会让学生畏惧.要从学习《基因工程药物》的意义谈起,例如重组生长激素和侏儒症、如何正确对待流感疫苗等生活中、社会中常见的、有趣的案例入手,从科学的发展方向出发,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这门课无论对现在的专业学习还是对未来的深造、就业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好处,不仅要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中产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更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可以给他们带来实际的价值,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当然,仅靠一节课远远不够,要想每一节课都能留住学生的兴趣,就要每一节课都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笔者在每一节课上都以实际发生的案例引入,尽量使用浅显、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相关的概念,重点放在概念和理论的引申上,因为公选课的学生都来自于不同专业,有文有理,不能像本专业的学生一样讲的深入,而是要在广博上下功夫.例如从《逃离克隆岛》片段引入,介绍克隆的相关知识和原理,最后讨论在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对“医学克隆”的认识和争论;结合“甲型H1N1流感”,从基因角度讲述疫苗的研制、生产,说明基因工程药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用处等.这样做的优点是每一个专业的学生总能从课堂上找到和本专业相关的切入点,减少了距离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2、重在普及,强调重点

公选课的教学毕竟和专业课在授课对象上有较大差距,所以要有所区别,专业课的教学强调概念准确、原理清晰、深入透彻,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花很多时间在各种理论的说明和推导上.而公选课则不然,学生的目的各不相同,不同的需求会导致不同的学习行为,过于专业的讲授可能会让本专业的学生满意,但可能会让公选课的学生觉着索然无味.同时由于很多文科学生缺乏理工科的训练,一些专业的知识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因此,很多时候要把《基因工程药物》公选课当做科普课上,做好自然科学的普及工作,给予学生一些课程的基础训练.

同时,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也要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在一些可能会引起他们兴趣的要点上,用其他专业的方式或语言,如医学、化学、环境工程等,较为深入的讲述相关理论,这样做既能引起他们兴趣,又能让他们更快、更深刻的理解概念.

3、加强交流,尝试讲座式教学

学生是我们怎么写作的对象,了解他们的需求笔者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课前课后,笔者总是早到晚走,在讲台下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感兴趣的地方,按专业分成小组,指定组长,定期收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馈,对授课过程中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鼓励学生提问题,授课内容也会针对学生的需求做适当调整.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有学生无意中提出是否有“基因工程兴奋剂”?笔者针对这一问题组织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生长激素等基因工程药物的学习,并启发学生进行基因工程药物的学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让他们觉着上课内容和他们无关,极易造成学生的课堂流失,而讨论式、专题式的教学方式最能够调到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笔者采用讲座式的授课方式,课程内容不依照教材章节,而是按学生需求分成不同内容的讲座,课上加强互动,使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一次课的最后都要留出一部分时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交流,让他们主动思考,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例如“基因工程疫苗”一章,在最初两年是以“乙肝疫苗”为例进行学习,但在2009年后就改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结合“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乙肝疫苗”两者的对比,使学生正确对待疫苗的使用.


4、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启发式教学

《基因工程药物》课程的信息量较大,也比较抽象,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可以形象、细致的展示相关内容,能够让学生得到直接的体验,强低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如播放一些电影、电视节目等,通过讨论让学生说出从基因和自己专业相结合的角度在视频资料中看到了什么,能想到什么,启发学生独立自主的用基因的知识去思考.所以,要多利用、善于利用视频影像资料,制作精良的课件授课.例如,利用“记者探秘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过程”的视频,使学生对于疫苗的制备流程,以及正确使用等有了直观的、系统的认识;再比如“医学克隆”一章,首先让学生观看《逃离克隆岛》片段,然后利用专业知识对电影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描述,引出克隆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学生能够从较为专业的角度理解“医学克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授课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他们了解并能够简单使用基因工程相关理论,因此,要在启发学生思维上下功夫,我们甚至可以说,在这门课上学到什么并不十分重要,在学习基因工程药物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汪燕芳,何俊民,朱云国.谈“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公选课的开设思路[J].高教论坛,2008(1).

【作者简介】

任雪玲,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基因工程药物分析.

张楠,女,郑州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内药物分析.

张振中,男,郑州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纳米制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