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992 浏览:83618

摘 要:小学生有智慧,小学低年级学生也有智慧,小学生学习数学完全可以生成智慧,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生成智慧,更好地让学生生成智慧是大家都在探究的话题.数学教学是学生智慧生成的理想课程,作为教师必须考虑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生成学生智慧的问题.

关 键 词:探究模式课堂应用智慧策略

笔者担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深知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而又富有个性的探究是我们所必须研究和追求的话题及目标.数学教学活动中生成了学生的智慧,课堂气氛就活跃,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十分和谐,也说明探究性模式应用发挥了作用.如何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生成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智慧?笔者的思考和实践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1]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需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数学课堂学习的,虽然他们还不完全知晓数学王宫里有着无穷的奥秘,虽然他们还没有真正去意识到应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意义,虽然他们也还没有去形成探究的习惯.但是,他们业已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学习乐趣.但从整个群体看一年级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存有一定问题.所以,让一年级小学生主动探究既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推进,也利于逐步形成学生探究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正如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的那样:“应该充满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过程.”这就比较有意义地启迪我们,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应当也完全必须体现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要再以学生去机械重复训练的途径,而要让学生怀有浓厚的探求兴趣进行意义性的互动探究,才能真正意义上形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智慧.事实说来,让学生在学习中逗着乐,让一年级学生置身于乐意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课堂.学生的探究兴趣将会更浓,探究的效果将会更为显著,譬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内容,笔者以一定的情境,让一年级学生十分乐意地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进位原理,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教学时笔者用ART技术让“小精灵”闪烁着话语引领学生,设计了比较充分地动手操作、表达语言、分析问题的复习情境.[2]


数学王国的小精灵:小朋友们今天我来到了大家的课堂上,我想先看看小朋友对下面的算式谁算得又快又好.在算的时候再去用心想一想,你发现了些什么?谁能够算得又快又准,而且又发现这组题目中的东西,我就给谁带上一朵小红花.

4+8等于9+7等于3+9等于24+3等于75+4等于32+5等于

9+4等于8+8等于6+5等于26+30等于54+42等于20+15等于

一年级学生要想得到夸奖的特别强,谁都想能够得到“小精灵”的夸奖.算的时候是那样的积极而又快速,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时,所发现的还真有道理,对后面过程的推进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儿,学生的乐意就在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和情境中产生.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需激活学生的探究力

现在数学教学课堂的丰富多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使得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渠道更为开阔,应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也显得十分灵便,探究性的诸多活动也在不断提高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我们所必须看到的现实是,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还是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幼稚,对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也显得极不稳固,探究的热情往往都是时起时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不断激趣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言过的那样:“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对知识的超越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数学智慧的形成需要激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也极易满足,当他们通过探究解决了一定的数学问题后满足感油然而生.这学生来超越知识、形成智慧的大敌,作为数学老师切不可等闲视之.要针对学生探究的弱点,思考应对策略.笔者以为,需要为学生去造起一座座桥梁,激发学生的探究.譬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内容,为学生建立促进学生探究的情境桥梁,则获取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电子白板上“小精灵”闪动着眼睛:说他约了三位小朋友一起到公园玩玩画片呢!朋友们想看吗?霎时间,小精灵又闪动起话语来:“你们发现小朋友们玩出什么名堂了吗?”

小学生们纷纷说我们看到它们的画片各不相同:小亮有24张画片,小明有8张画片,小红有7张画片

“小精灵”又闪动: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会列式吗?怎样列式?

学生列起算式,但计算时不少学生则遇到了麻烦.

“小精灵”又在闪动着: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吧!

“小精灵”闪出多个问号,你们是怎么摆出来呢?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吗?[3]

一个小学生便先说出自己的算理,

“我是先用4根小棒加上7根小棒等于11根小棒,11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表示1个10,再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是3捆,3捆就是30根.那另外再加一根就是31根”

这样的学习过程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当我们比较理想地搭建起桥梁,学生就完全能够去积极探究,并从一定的探究中获取相关的知识、道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需形成学生的合作群

一年级小学生小,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兴趣,但如果我们能够比较好地组织起来,合作探究能力还是值得称道的.我们经常看到小学生表达毫无顾忌,他们的说有时候就完全可以让所有学生的思维绽放出十分亮丽的奇葩.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经常会有小学生说出类似于“冰雪融化后是什么?”的问题,有学生会说是水,但不也有学生去说是春天吗?当有学生去说冰雪融化后是春天时对全体学生而言该是怎样的启迪呢?小学一年级学生,就是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算上,由于方法的不同,有时候也会呈现出诸多属于他们自己合作创造的美丽来.笔者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就形成了学生合作运算的亮丽风景线,那是让学生去说算23+7和25+8的算法,同学们在相互之间你说我说的同时,我发现孩子们所说的内容也是颇有其道理的,好多学生都是先把5根小棒和8根小棒合起来变成13根小棒,再和前面的2捆合起来就是33根(也就是先算5+8等于13,再算20+13等于33)应当说一年级的学生也还真是了不起,有板有眼的表达让我们去真正意义上看到,一年级学生能够表达得这样的有道有理,而且是无懈可击,于己于人都应当是一种智慧的生成.而就在节骨眼上,笔者还发现一年级学生更为了不起的地方,“小精灵”闪动起来:刚才你们都是用小棒算的,都是一个个自己去算的,你们现在应当先自己算,然后再去告诉同伴你是怎样去算的?学生看到了这些题目,总在努力地算着.

55+867+69+4236+8

24+6054+38+7437+2

他们完成得是那样的轻松,而一起交流时又显得是那样的愉快,更为主要的是,笔者从学生的合作中看到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形成数学思想的科学方法.这都让我去深刻意义上感到:当探究欲真正意义上根植于我们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根植于我们一个个小学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和学习数学的需求性特点,学生创新创造的威力当是十分的无穷.让学生们去合作可以比较快的形成空间观念、数学思想,解决诸多数学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去合作还可以让一年级学生能够比较广泛地探寻到自己生活周围的数学,使得学生能够初步知晓生活就是数学,数学也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