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48 浏览:41262

摘 要:教育是振兴一个民族的基石,实现教育公平符合各国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本文从实施教育公平的重要性谈起,认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实施教育公平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我国教育公平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建设分配不均;二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和责任机制和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公平的综合策略.从发达国家实施教育公平得出的启示一要有明确的政府责任观;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水平;三要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

关 键 词:教育;教育公平;公平

教育是振兴一个民族的基石.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党和政府对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对教育公平的认识,加快教育公平的实施.


一实施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教育公平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育公平主要有三层内容:一是入学机会公平,二是教育过程公平,三是教育结果公平.入学机会的公平是指人人都能有学上,提供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教育条件和师资均衡分布,但所有这些都不能保证教育结果的公平,这是因为人的天赋有差异,环境有差异,学生努力的程度有差异.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实施教育公平是保证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

1.从西方教育家的角度看: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所必需,生活即教育.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从我国的教育家的角度看: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即是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还提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学会“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

2.实施教育公平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教育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作为上层建筑,也需要经济的大力发展,尤其需要经济在教育设备,即我们所说的教育硬件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国家资源配置上,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以便协调好东西部资源的平衡发展.反过来,教育得到了经济的的支持,教育公平的实现得到了经济上的援助,使得教育公平不再成为难事,这样一来,通过教育,更多的人获得学习的机会,为以后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3.实施教育公平是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这里我们强调了公平正义,而实施教育公平就是和谐社会中公平正义的重要一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我国的法律更好的对公民接受教育机会做出了法律保障,也表明了我国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

4.实施教育公平是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培育“四有”新人是中心任务,而培育四有新人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所以,实施教育公平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家并不是生下来都一样的,个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个人不同的工作都是在为祖国做贡献.

二我国教育公平面临的重大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分配不均

(1)教师编制分配不公平.

如今教师编制问题,已经成为师范生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国家提出了乡村支教政策,许诺解决编制问题,许多大学生纷纷走向了农村教师岗位.教师编制政策,初中的生师比:农村18:1,县镇16:l,城市13.5:1;小学的生师比:农村23:1;县镇21:1,城市19:1.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农村教师配置编制理应等于或高于城市.但事实是:城市教师编制多于农村.

(2)师资队伍能力、结构、数量尚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虽然师资队伍数量、结构等总体情况良好,呈逐年良性发展势头,但总体数量增长速度较慢,跟不上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学校教师队结构与学校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发展目标要求的不够匹配;不同学科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青年教师仍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历学位层次和教学水平等.

(3)师资队伍整体实力、水平距学校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

师资队伍总体实力不够强,缺乏年纪轻、高层次、行业中有影响的领军人才;公认的高水平、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太少,不少学科的团队缺乏整体竞争力和承接重大项目的实力;优秀学科带头人才和学术骨干总体数量和梯队建设不足;适应普及化大学教育体系和创新科研体系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六大学科群师资队伍建设不平衡,具有海外工作和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偏少,教师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

2.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

(1)城乡学校建设投入不平衡.在城市,学校的建设资金充足,各种教育教学设备齐全,比如图书馆的建立,多媒体教学设备,有些学校还能请外籍教师上课,甚至有远程学习课程等等.而在农村偏远地区,教育教学设备数量不足,能力有限,几张破桌子,破椅子就能凑合着上课,图书馆,多媒体教学的建立更是遥远的梦想.总之,偏远农村地区的建设投入远远不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甚至中部地区.

(2)薄弱学校的存在.

在国外,也有薄弱学校存在的现象.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部分州开始制订本州中小学学生成绩等方面的标准.1994年通过的《美国教育改革法》,要求各州到2000-2001学年都要建立起教育内容和学生成绩标准以及与此一致的评估、奖惩机制.2001年1月,布什总统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要求到2004-2005学年,美国公立中小学所有3-8年级学生都必须接受各州政府举办的阅读和数学统考,所有学校都必须在12年内使阅读和数学达标的学生比例达到100%,各州均要建立针对本州教育机构和薄弱学校的扶助和改进机制等.在这场基于标准的改革中出现了很多薄弱学校,各州对薄弱学校的名称、鉴定标准以及扶助并不完全相同,但在鉴定标准方面,一般包括学生的州统考成绩以及学校的入学率、退学率、年度改进情况等指标.英、法等国也有大量薄弱学校存在,其共同特征是低成就的学生、令人失望的教学质量和低效的领导.同样,薄弱学校在国内也存在,这些学校一般分布在教育资源有限、设备和供应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甚至严重短缺的地区.其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学校管理者管理策略的失误;学校人事需求的稳定期限过长;缺乏相应的课程开发知识;改变参与模式的困境;对学生获取高标准成就的低期望值;缺乏地方教育部门、管理者、培训者和父母应有的支持力度;缺乏对实践中监督评价活动的理解”.

三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主要途径

1.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和责任机制.

首先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校院两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人才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二级管理部门人才建设工程的职责与任务,师资队伍建设应成为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明的“一把手工程”,成为办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要建立校院两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体系,依据学校的总体规划,各学院、学科群应结合发展定位于需求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并制定具体措施.最后要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投入力度.

2.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公平的综合策略.

在推进区域间教育公平发展方面,英、法等国纷纷实施“教育优先区”计划.“教育优先区”系指被政府列为物质或经济极为贫乏、须优先予以改善以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理想实现的地区,一般是依据学校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的社会职业状况以及当地学前教育入学率、中小学留级率、教师流动率等教育外部与内部的具体指标而定.对被确定为“教育优先区”的社区,政府将在经费、师资、设备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一旦达到规定的标准,“教育优先区”即被取消.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教育公平是一种政府责任和政府行为.

在推进区域教育公平发展方面,我国可以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建立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农村、城市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贫困家庭寄宿生实施生活费补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这也体现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责任,我国实行的是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制度.

四从发达国家实施教育公平得出的启示

教育公平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更是符合各国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尽管发达国家由于具体国情不同,各国所面临的教育公平问题不尽一致,但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各国政府、学校、社会“三管齐下”,共同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我们得出的启示如下:

1.有明确的政府责任观.

政府在追求教育平等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主要体现在政府通过积极的教育立法、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建立弱势群体补偿的政策机制和完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等来有效推进教育平公平发展.教育公平的实质是政府作为控制社会运行的中枢与公共资源分配的主体,对全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权利平等.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是一种法律责任和政治承诺.

2.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水平.

发达国家职教发展证明师资队伍的结构水平、知识技能地位、待遇等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保证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许多发达国家对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都有明确规定:德国对职业教育教师的选拔十分严格,规定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需经过3年的教育学和教学法学习与实习,必须通过国家考试才能取得高级公务员教师资格.实践课教师必须是具有实践经验的专科学校或专科大学的毕业生,经过2年的教师进修学院的学习,通过国家考试才能取得中级公务员教师资格.企业内的实训教师不属于公务员系列可以是师傅技术员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是通过考试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可全部或部分地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为保证职业教育教师的进修得以顺利进行.美国规定对于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计划给予协助采取专门教育研究机构,同地方大学签订合同的方式来指导进修人员开设进修课程提供进修设备和经费四校企紧密合.

3.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

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辩证关系.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两大主题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真正平等的前提和途径.在低水平的教育成效条件下,即使实现形式上的入学机会均等,教育的结果仍将是以牺牲部分人学业成功机会而告终.当入学机会可以通过法律规定,而且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可以实现基本的均等时,保证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就成为寻求教育公平更主要、更实质的内容,而这种公平必须依靠教育质量的提高来实现.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