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经济崛起的秘密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92 浏览:19104

中国迅速成长的私营经济是如何筹措到资金的?在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人们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中国经济的惊人成长应该被视作一个“奇迹”,至少《后街金融:中国的私营企业主》的作者是这么认为的.

通过动员基层的政治资源及社会资源来筹资兴业,中国私营企业主在缺乏常规的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已经发明了一套效率惊人的包括私人钱庄、信贷互助组织等“后街”机构在内的非正规金融机制.在作者看来,此一非正规机制生存和适应的能力,暴露出国家调节信贷供应能力的双重局限: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对私营部门进行有效的“输血”,同时也无法阻止私营部门另辟蹊径自我造血或从国家银行体系中“盗血”.

考虑到私人金融交易能够破坏国家控制通胀的努力,滋生投机性的资本投资活动,有时还会引发局部社会动乱危及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国家一直对其严防有加.那么后街金融是如何在国家的注目下繁盛起来的?那些场外市场的操作者如何在一个政治和金融具有压制性的环境中进行制度创新呢?

需求是创新之源自然有着巨大的解释力.但为什么有着类似的经济结构,因此对私营金融的需求应该有类似水平的地方,在场外市场活动上却显示出很大的差别?若不把非正式金融业的持久存在仅仅视为市场需求的作用,人们必须考虑其出现和生存的政经环境.


而欲准确把握这一中国特色的政治环境,人们必须超越国家与市场的二分法,从国家内部的分化,即央地利益目标的歧异中来理解.事实上,包括金融规范在内的各项政策,在各地并不是一致地得以实施.国家政策在从装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到基层的贯彻执行之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非正式金融业的范围与规模,依赖于作者所称的“经济可能性的地方逻辑”.在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口号下,各地政府对政策的具体实施有着弹性选择空间,其对发展路径的选择倾向,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各地从计划经济时代继承下来的经济机构遗产的路径依赖——那些国有经济曾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对非正规金融的认知度和接纳程度相对较低,反之亦然.

地方政府对私营经济的倾向性,进而还有他们对种种与之相伴的“金融创新”的容忍度,在解释任何特定地区非正式金融业的概貌时起着关键作用.说到底,非正式金融业的运作更像一家地下工厂,由当地政治及商业的利益所容许的结构提供动力.

然而与其把私人金融的崛起看做一个奇迹,不如把它看做一个尴尬的成长.当全球市场需求放缓、劳工工资及税收等各项支出升高,也就是当经营的收益无法涵盖非正规金融的成本时,故事开始是另一种写法.

由此作者发现,中国的改革并非是一个朝着人们熟悉的市场资本主义模式前行的单向车道,中国各地的政治经济策略一直是多种多样,在地方逻辑上五花八门,并且涌现出许多未曾预想到的经济组织形式.正是在这种发展型的多样性和可能性的大背景之内,私营企业家们一直在经营着他们的金融.

用作者的话来说,忠实的官僚们和完善的私人产权都无法刻意安排出这些地方上的奇迹和悲剧.这与当年韩国等所谓“发展型国家”自上而下严密控制的逻辑,或通过明晰产权而尽量减少经济不稳定的新制度经济学逻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后街金融:中国的私营企业主》

作者:[美]蔡欣怡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定价:42元

《现代世界的诞生》

作者:[英]艾伦·麦克法兰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49元

以最古老的现代国家英格兰作例,通过描述英格兰社会的独特性,丝丝入扣地剖解开启现代性大门的每一把钥匙及其之间的关系.

《当下的冲击——当数字化时代来临,一切突然发生》

作者:[美]道格拉斯·洛西科夫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59元

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当下的冲击”正在吞噬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在逐渐失去感知传统叙事的能力.

《成本冲击、通胀容忍度与宏观政策》

作者:伍戈李斌

出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定价:36元

对于成本推进型通胀,货币政策并不是无可作为,而是依然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作者:梁治平

出版:商务印书馆

定价:40元

作者以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特殊路径,解释中国古代法上若干重要观念的由来,并以反思的和批判的态度运用现代概念,达致对历史更切近真实的理解和解释.

《往事与怀念》

作者:王智量

出版: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38元

作者回忆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及一生的学术追求,特别是关于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