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丰教育思想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44 浏览:8829

[摘 要]凯丰是前期领导人之一,其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且独具特点.对凯丰的教育思想进行整理,不仅可以丰富中国教育的理论宝库,而且对推动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 键 词]凯丰教育思想特点

凯丰,原名何克全,江西萍乡人,前期领导人之一.1906年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先后担任共青团书记、政治局委员、部长.1955年3月于北京逝世,享年49岁.他30年的革命生涯,都奉献给了中国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目前学术界对凯丰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其青年团工作和理论宣传工作上,对他的教育思想方面却鲜有研究.凯丰的教育思想虽未成体系,但仍比较丰富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凯丰教育思想的内容

1.青年的基本任务是学习

“开卷有益”,凯丰一直高度重视学习对青年教育的重要作用,多次号召青年人加强学习.1933年春,凯丰赴革命根据地,被任命为团书记.他认为当时的中国青年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担负着伟大的责任,具有伟大的力量,对青年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凯丰从青年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方法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他的这个观点.在青年学习的必要性上,凯丰认为学习是青年的特殊问题,因为无论从年龄上来说,兴趣上来说,任务上来说,从知识经验上来说,从将来做事和发展的前途上来说,青年都应当学习.在青年学习的内容上,凯丰认为一个青年人,要使自己的学习走到轨道上去,至少应当获得这样一些知识: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科学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职业技术的知识、中国历史、社会、经济、政治的常识、国际政治的常识,只有学好这些知识,才能打好学习的基础,将来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前途.在青年学习的态度上,凯丰认为青年学习的态度,就是青年学习的修养,而青年学习的修养体现在两方面:一、养成多读书,多写作,多思考,多讨论,多问人的作风;二、力戒自高自满,力戒一知半解,力戒好高骛远,力戒一曝十寒.在青年学习的方法上,凯丰总结出青年学习方法方面必须遵守的三点原则:一、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二、发挥创造性,创造性地学习;三、做到工作与学习的相互结合.[1]P122-135

2.团对教育部工作的协助作用

当时的教育部是苏维埃政府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部门,而教育工作却与青年有着特别的关系,凯丰主张开展团对教育部工作的协助运动.这首先就要认识到教育工作是在战争的情况之下、在苏维埃的政权之下进行的,就要同取消教育的倾向和资产阶级教育的倾向作斗争.凯丰同时指出团对教育部协助运动具体的任务:“团员应当为协助一切的学校中的协助者”“团应当成为这些学校的创办者与协助者”“动员自己的干部去做教育的工作和参加教育部的工作”“团必须用极大的力量去参加学校的建设,用群众的力量与苏维埃的帮助去发展列宁小校劳动小校工人学校”“团必须协助教育部制定教育制度,开始来组织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系统”“开展文化教育战线上的工作,为着共产主义教育斗争”[1]P61-64.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全国“二苏大”的报告中赞扬说:“谁要是跑到我们苏区来看一下,那就立刻看见是一个自由光明的新天地.”

3.吸收优秀的文化教育者参与文化教育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良好的老师是教育的推动者,凯丰也一直注重选择优秀的文化教育者参与文化教育事业.1933年10月2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在瑞金召开苏维埃文化教育大会,凯丰作为少共局书记兼部长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代表政府在会上作了《关于苏维埃教育政策的报告》,明确提出反对排斥知识分子的“左”的倾向,并主张吸收文化教育专家参与文化教育建设,允许私人办学等.此外,凯丰主张纯洁教师队伍,驱逐教育界的败类分子.在《寄语北方青年》中,凯丰明确指出“北方青年应不惜用一切努力,把这类败坏分子从北方教育界中驱逐出去”“驱除教育界的败坏分子,于青年的学习当然增益不少”.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观点,有力地促进了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重视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

1937年春,凯丰调任部长.为了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于1936年6月创办了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后改名为抗日军政大学).凯丰经常为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作形势报告和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他的报告、讲课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1937年11月,凯丰为抗大写下了《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这首歌教育鼓励了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驰骋沙场,奋勇杀敌,并于1989年被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正式定为军校校歌.此外,为了教育广大工农党员,凯丰还亲自编写了《什么是列宁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等马列主义常识普及读物.1938年,凯丰参加了《新华日报》党报委员会;1945年,他又创办了《东北日报》.这两份报纸起到了人民喉舌的作用,大量报道了抗日救亡运动和各地的剿匪、反霸、建设政权等运动,有效地沟通了党和人民的联系,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对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起了教育动员作用.

5.主张建立统一劳动学校制度

在旧中国,由于受地主资产阶级国民党的压迫,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者无法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每百人中不识字的有八十人到九十人之多.在苏区,苏维埃政府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政府,能在政治上给以人民受教育的保证,物质上给以人民受教育的帮助.凯丰主张学习苏联的教育政策,实行统一劳动学校制度.所谓统一劳动学校就是在义务教育年限内的一切男女儿童同等的教育,把教育与劳动统一.他认为苏联的统一劳动学校制度是一种最优良的学校制度,这种学校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根据于马克思和列宁对于共产主义教育的理论,是消灭教育与劳动间的隔离.凯丰在充分吸收苏联统一劳动学校制度优点的基础上,也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对统一劳动学校的义务教育年限作出了修改:因为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战争的破坏以及革命战争的开展,我们急切地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所以在目前的教育政策应当把受普通的工艺的教育年限缩短到五年(而苏联的义务教育年限是从八岁起到十七岁止共九年的年限).凯丰战斗的期间,正是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紧急关头,通过武装斗争夺取革命的胜利、获得民族的解放是当时的中心任务,凯丰的教育思想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凯丰教育思想的特点

1.教育怎么写作于革命武装斗争

1922年在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在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革命最主要的任务,这一任务只能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来实现.因此,发展壮大革命武装力量就成为中国领导的新主义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环节.因此,凯丰做教育工作时主张教育要为战争怎么写作,“把教育服从于战争就是要把教育的工作适合于今天的战争的要求,满足战争的需要,战争的开展与苏维埃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求大批的文化政治水平高的工作人员,用文化教育去帮助战争的动员,这就是说要把今天的文化教育去为着战争的动员”[1]P62.在抗日战争期间,凯丰指出:“要完成这个(抗日)光荣的任务,须要我们青年自身力量的团结,自我教育的加强,与全国人民整齐步伐,到军队中去,到民众中去,参加到抗战各方面的工作中去,驱逐日寇出中国,建立新的中国.”[1]P107

2.教育与团的工作密切

凯丰自1931年初担任团巡视员后,长期从事青年团工作,先后担任过团委员、团部长和团书记等职,而教育工作是青年团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凯丰在教育方面的主张和思想多源自于他所从事的共青团工作.正是因为凯丰认为“教育工作与青年有着特别的关系”,所以主张团开展对教育部的协助运动.在担任共青团领导人期间,凯丰多次在开展共青团的工作中关注到了青年教育问题,如在《苏区团的组织状况与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凯丰主张“随着广大的加入团的潮流必须开展广大的对新团员的教育工作与团的教育网”[1]P59.在1933年10月的文化教育建设大会上,凯丰、王用济等代表团组织与教育部订立了协助条约,其中有“每个团员消灭十个文盲的任务”“动员年满学龄的儿童全体加入学校”[2]P173等规定.

3.学习苏联教育经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精心安排下,凯丰和一批革命青年抵达莫斯科,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期间,凯丰的政治理论知识与素养得到了极大提高,既懂得了马列主义理论也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还被任命为团支部委员,凯丰与苏联因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32年,苏联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文化教育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绩,全盘消灭了文盲,实施了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基于上面两方面的原因,凯丰主张中国的文化教育领域要学习苏联的光荣经验.例如在义务教育的年限方面,考虑到战争的破坏以及革命战争的开张,急切地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不可否认,凯丰的教育思想有着明显的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但他注重发展教育、注重教育改革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仍有借鉴意义,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