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31 浏览:56230

摘 要: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精髓,在知识体系、教学方式、价值观教育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定位.

关 键 词:课改;历史教师;要求

新课改推行实施后,初见成效,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师对自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师生共同探究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反响.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师不能把握新课改的精髓,存在“穿新鞋走老路”、“形式主义”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就教师如何克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加强理论钻研,树立多元的知识结构

首先,新课改简化了教材,教师凭借照本宣科的方式很难完成一节好的历史课.因此历史教师要勇于接受新课改的挑战,积极钻研,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历史教师要多学习理论知识,研究国内外历史学科教育的发展情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其次,历史教师还要具备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广阔的视野.新课改打破了以往以通史的知识结构,代以专题式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不仅要把握课本中西对比的发展还要有通史的线索体系,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再加上现代中学生知识面很宽,获得知识的途径广泛,他们不会满足于课本上的东西,希望教师能把他们引领到更宽阔的领域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博闻强记,结合教学实际,不断丰富知识解决教学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历史课的认知产生兴趣.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与现实的联系.历史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课本知识,注重与国内外时事的联系.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与现实的媒介,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同时了解当今中国和世界.例如在讲到新航路开辟时,历史教师可以联系到现代的全球经济一体化问题.历史教师要善于抓住历史与现实的共同点,达到以史鉴今的作用.此外,随着中学课改的深入,不断要求历史教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多角度合理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历史不是孤立的学科,学科与学科之间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前,自己必须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述四大文明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都建立在大河流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历史不仅与地理相关,与政治也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历史问题要用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把握事件的主要矛盾,抓住规律.对于复杂的历史现象,要善于应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多元的知识结构是历史教师应对新课改挑战的必要手段.

二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真正实现学生本位,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活动采用教师灌输式的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和机械学习的状态,缺乏互动,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新课改要求教师打破过去的教师讲述,学生死板记忆的方式.历史教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多媒体为载体恰当地利用照片、图表和相关的视频的多种形式,做到绘声绘色、图文并茂,发挥历史教学生动形象的效果.比如,在讲到辛弃疾时,可以找到他的诗歌和相关的历史图片;讲到孙中山时,我们可以从《走向共和》剪辑出相关的视频片段.同时教师要避免视频过长或者图片繁杂,尽量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今的中学生身处日星月异变化的时代,网络、电视、杂志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很多.教师要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新课改的精神为指导,将学生感兴趣的点与教学点结合,让历史与现实结合,把历史生动化、形象化,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让学生彰显个性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此,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讨论型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本并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相关内容,自己思考,论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方法,探索分析,在历史学习中发散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思维,比如在讲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与前两次革命的不同,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材料并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出这次革命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设计出如“科技是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又产生了哪些不足?我们如何趋利避害”等,一步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讨论和归纳中形成科学的发展观.


三 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实现人格的完善

长期以来,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多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判学生学习的标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殊不知价值观是教学评价的重中之重.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评价机制,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人文素养、价值观的培养.因此课堂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格教育的圣地.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播与人格完善的同步进行.比如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凝结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建筑和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陶冶情操,得到教育.另外,历史教学不能局限在历史的窠臼中,要发掘它的现实意义,实现以古鉴今的目的.历史是过去的,生动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事件都与现实存在着距离感.但是,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割断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把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使历史活起来,才能在历史课堂中寻获最大的有效值,才能充分体现新课改所要求的标准.比如在讲到战后国际格局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几次危机的了解和分析后,认识到争霸、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威胁.以此强化学生的和平发展意识.通过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态势的考察,认识到国际关系的演变最终取决于综合力量的较量,体会到加强自身实力的深刻的含义.让学生了解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历史责任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学生能够体验人生的意义.

总之,在新课改要求每位历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格完善的统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多学习、多领悟、多实践,不断创新打开教学工作的新天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史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几点转变[J].教改创新.2011

[2] 龚奇柱.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回顾和思考[J].历史教学.2006

[3] 尤洪辉.面对新课改,历史教师角色何为[J]科教文汇.2007

作者简介: 白敏(1988~)女,汉族,河北保定人,东北师范大学中古所世界史专业201硕士,研究方向:宗教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