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态系统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63 浏览:15557

摘 要:选取36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分成健康组和问题组两组,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技术(SEM),分析家庭生态系统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生态系统中的儿童子系统对问题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起抑制作用,父母子系统和家庭环境子系统对问题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起正向作用,家庭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均对健康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起抑制作用.

关 键 词:家庭生态系统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机制

儿童心理问题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其中家庭因素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起点,也是儿童与外界进行交流和相互作用的基地[1],因而加强对家庭生态系统对儿童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了探讨家庭生态系统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机制,本文选取36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36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男生185名,女生175名,年龄在7-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2±0.8)岁,其中小学三年级124名,小学四年级136名,小学五年级100名.经检验,所有被试在性别、年龄、年级等一般资料上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家庭生态系统包括父母、家庭环境、儿童三个变量,其中父母子系统包括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进行调查,包括11个因子;家庭环境子系统包括家庭类型、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家庭环境特征等,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调查,包括情感表达、娱乐活动、文化知识、组织程度等10个分量表[2];儿童子系统包括性别、年龄、个性等变量,采用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CPQ)进行调查,包括乐群性、敏感性、兴奋性、自律性等因素.并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CBCL总体T分或因子T分超出正常范围即为行为问题[3].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通过名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调查,共检出62名存在行为问题,占17.2%,并根据此分成健康组(n等于298)和问题组(n等于62),两组在CBCL所有问题的行为因子得分和总分上差异显著(P<0.05).

2.2家庭生态系统对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从父母子系统上看,两组在父母教养方式、父亲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母亲文化程度、父母职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家庭环境子系统上看,两组在亲密程度、矛盾冲突、情感表达、独立自主、文化知识、成功倾向、娱乐活动、组织程度、道德宗教、家庭控制10个分量表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儿童子系统上看,两组在自律性、忧虑性、紧张性、乐群性、稳定性、聪慧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恃强性、有恒性、兴奋性、敏感性、敢为性、世故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3建模分析

对于健康组,父母子系统、家庭环境子系统和儿童子系统对心理问题的形成起反向作用,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0、-0.10、-0.10;对于问题组,父母子系统和家庭环境子系统对心理问题的形成起正向作用,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4、0.14,儿童子系统对心理问题的形成起反向作用,偏回归系数为-0.12.

3.讨论

对于健康儿童而言,家庭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均对其心理问题的形成起抑制作用,而且父母子系统影响作用比家庭环境子系统和儿童子系统大,这充分说明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据相关研究表明,三个子系统之间呈正相关[4],说明三个子系统存在相互依赖,一个子系统中的因子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抑制,各系统的其它因子会向有利的方面转化,以保持结构的平衡.

对于问题儿童而言,父母子系统和家庭环境子系统对问题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起正向作用,而且父母子系统正向作用更大,也说明父母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儿童子系统对问题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起反向作用,但这种负向作用与健康儿童并不相同,其只是儿童通过过激反应或消极抵抗等方式在低水平上的抗争.鉴于父母子系统和家庭环境子系统的正向作用,应该采取一系列预防和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并且要多管齐下,打破儿童子系统的孤军奋战,实现家庭生态系统的重构[5].

总之,家庭生态系统中的儿童子系统对问题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起抑制作用,父母子系统和家庭环境子系统对问题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起正向作用,家庭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均对健康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起抑制作用.要从关键变量入手,对儿童心理健康进行预防和干预,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实现家庭生态系统的重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