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27 浏览:11092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国历来就重视德育,我是一名班主任,也是一名化学教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学生工作只靠班会是不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同学校工作中最大量、最经常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既教书又育人,是化学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主要讨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以及探求真理优良品质的培养.

【关 键 词】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环境保护意识;优良品质

1化学教学中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中可以根据化学自身特点来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世界.例如:

1.1量变到质变的教育.

客观事物的变化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了使学生领会这一理论,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向学生揭示元素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时,笔者采用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想作为基础,强调指出正是由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改变,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改变,通过讲述这些知识,使学生懂得物质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没有量变也就没有质变这一辩证法则.领会了这一道理,能使一些学习成绩暂时处于低谷的学生能够充满信心,继续努力,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成绩才有大的飞跃.

1.2对立统一规律的教育.

在氧化一还原反应学习中,通过氧化―还原(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得失),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的初步教育,在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时进一步深化.原子内部存在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这两者从所带电荷来看是相对立,但由于它们之间的静电作用,使原子核与核外电子这一对矛盾形成了原子这一统一体.离子化合物是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构成的,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问存在着静电吸引,同时在两种离子核之间以及它们的电子之间又有排斥作用,当两种相反作用达到平衡时,就形成离子化合物,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各按一定数目交替排列的对立统一体.这样给学生讲,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对立统一的规律.

2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在青少年中树立保护环境、预防污染、大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大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环保教育赋予化学教学的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2.1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向学生介绍环保的相关知识.如高中阶段结合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和苯蒸气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及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结合硫、氮的氧化物,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结合磷酸盐的相关知识,介绍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结合烃的有关知识介绍光化学烟雾的几次事件及其原因;结合有机物中高聚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解决方法等等.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2.2在实验教学中推进环保教育.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小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

2.3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强化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试题自1988年"露面"以来,就一直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常客".这些题有的落点仍在化学的基础知识上,如1999年高考上海卷第25题,有的试题直接考查环保常识,如1999年高考全国卷考查了"城市禁用含铅汽油的原因",1995年高考上海卷考查了"光化学烟雾",有些知识教材都没有提到.命题者的意图是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近年来,高考中环保试题向着综合型发展,难度有所提高,范围更加广泛,促进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多了解环保常识,多把书本中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我们化学教师要在平时就注重把身边实际与知识相结合,在日常考试练习中给学生营造一个重视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

2.4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根据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仅靠在课堂上的培养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把环保活动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认真有效的实施.

①专题讲座.

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重大的环保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如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向学生介绍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结合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的相关知识及其被破坏的原因和氟里昂的应用及其替代技术;结合全球的二恶英事件谈谈多氯甲苯、多氯乙苯及烃的卤代物的毒性和食物污染问题;结合我国提倡消除白色垃圾活动谈谈白色垃圾的起源及其危害等.②组织学生参观活动.

我们可以利用检测期组织学生到附近典型的污染工厂(如钢厂、石墨厂)和受污染湖泊等处参观,与厂里工人和技术人员及湖泊周围的居民交谈,明确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保的紧迫性.

③组织学生进行小课题调查研究.

a.组织学生对雨水、江水和工厂废水、民用废水的pH值测定后进行比较;b.了解空气质量是怎样评估的,API值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c.调查目前各品牌冰箱中氟里昂的使用情况,与以前情况对比如何;d.调查繁忙公路边民警、商店职员的身体健康情况,明确铅的危害;e.从环保角度改进课本上一些实验,并进行讨论研究等等.

通过这样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活动在环保第一线,把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到实处,亲身参与环保活动,真真切切体会到环保任务的艰巨性,有利于学生把被动的培养环保意识转为自发的主动的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3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几千年来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

我国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对人类的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我们的祖先在50万年以前就掌握了火的利用;西汉前期出现了书写和绘图的纸,几个世纪后传人外国,纸的发明是用化学方法制成较纯的纤维素高分子的一项重要成就,我国劳动人民在1000多年前就制造出,的发现,是人们从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的先声,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里程碑.3600年前的殷商时,就开始冶炼纯铜.青铜、春秋战国时就会鼓风炼钢和铸造技术、比西方早1000多年.我国也是最早发现利用煤.天然气、石油的国家.英国人李约瑟在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26项技术发明,中国都大大早于西方.通过这些生动史实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现代化学科学的伟大成就:新中国诞生后,在中国领导下,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奋图强,勇攀科学高峰,取得了巨大成就.1965年我国化学家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了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又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超导体的研究;碳60分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对新能源氢化钛的研究等都走在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水泥,原盐、稀上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钢铁产量进入世界钢铁大国行列;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

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事迹:回顾中外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那些真正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科学领域里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都有着热爱祖国和人民,为祖国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的崇高理想,在科学上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我国制碱的先驱者――侯德榜,从小热爱祖国,看到自己的祖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宰割,决心勤奋学习,长大后拯救中国,在他留美攻读化工期间,刻苦努力,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当时正值英国在华子公司――卜内尔公司垄断中国的纯碱市场,囤积居奇,纯碱有价无市,侯德榜十分气愤,他说:“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办到,而且比他们办得更好.”1921年毅然回国,历尽艰辛,终于1926年生产出纯度为99%的洁白纯碱,荣获美国万国博览会金奖,与卜内尔并驾齐驱,令世人刮目相看,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两获诺贝尔奖的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一生不为名,不为利,艰苦工作,奋斗一生,终于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为报达祖国的哺育,她把发现的新元素叫钋(波兰之意)为的是纪念她的祖国――波兰.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等等.


通过以上材料介绍激起了学生爱国,报国巨大热情,使学生了解祖国和时代赋予的使命,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4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天道酬勤,凯库勒第一个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式,解决了有机化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心理学告诉我们,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凯库勒是受到梦境的启示,发现苯的环状结构,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偶然,但实际上这正是他连续几个月日夜思考而导致的必然.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培养学生要有顽强的意志的品质,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培养学生要有细心、勇于创新的品质,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化学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