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问题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43 浏览:56124

摘 要:公共事业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公共组织,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凭借公共权力,采取一定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时间短且迅速,然而现在却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对公共管理事业建设进行思探讨考,改善专业人才的出路.

关 键 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12)09-0021-01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美国,后来被引进国内.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在这里,有必要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先作一分析.

1.公共事业.是指介于政府组织与企业之间的为人民群众提供社会保障的各种福利及福利设施体系.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怎么写作.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

2.公共事业组织.在国外多被称为非赢利机构(简称NPO),即不以赢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怎么写作的组织.它是非政府组织(NGO)的一种.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为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是以管理学为主,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的综合.

4.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是社会公共事务,范围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全体公民.从公民个人的衣食住行到全社会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再到整个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等.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在我国蓬勃发展同时,在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专业定位不太清晰、专业特色不够明显、课程设置较为混乱、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等诸多问题.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困境

1.专业教育与非营利组织发展不平衡

(1)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缓慢.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在我国社会结构由二元格局向三元格局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载体,起到承接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具体的执行性和事务性职能的作用,而且能够为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怎么写作.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凭借其独特的职能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并且在沟通政府与社会之间起到相似度检测桥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步伐缓慢,严重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就业.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迅速.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年,全国有57所高校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2001年招院校是132所,2002年是180所院校,2003年是220所,2004年发展到300多所院校,它们广泛分布于农林、医学、科技、师范、财经、综合等各类院校.虽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在教育“产品”的“销售”问题未能妥善解决的情况下过快过多地培养专业人才,无疑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费.

2.专业定位不太清晰

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就业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人才专业显示度低、缺乏不可替代性,严重影响了专业社会认可度.由于公共事业涉及领域广泛,导致许多高校专业目标不明确,对学科内涵和学科属性存在模糊认识,造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万金油”专业的现象存在.专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影响了人才“供给”的质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促使大量专业人员未能实现专业初创时的预期目标,无法顺利地进入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就业.

3.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普遍认识不足,不知道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别在哪里,不明白公共组织和政府机关究竟有那些分工.

4.毕业生实践能力薄弱

毕竟公共管理事业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所以社会以及高校包括学生自己,对专业定位模糊,以致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有效运作;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狭窄,主要集中在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落后,专业实验室落后,实习基地利用率不高;专业教师普遍没有参加过基层的专业实践锻炼,缺乏实践经验,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目前多数高校尚未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标准,且多采用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加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严重抑制了师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出路

1.培养学生和综合素质

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做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传统学科知识和新兴学科知识相结合.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汲取新营养,适应新要求,取得新发展.使他们具有应付各种变化的能力,增强对社会的广泛适应性.

2.确立明确的培养方向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涉及面的广泛性,导致很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目标不明确,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内涵和学科属性存在很多模糊认识.开设的课程过于趋同,常常想开设尽可能多的课程,涵盖尽可能多的领域.使得这些学校无法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基础,形成一个具体的培养目标,没有针对性.学生似乎什么都在学,什么都懂,什么地方都能就业,但由于在知识结构上缺乏层次性,管理能力不明确,实际技能欠缺.因此,到了实际工作中却又什么都不会,质量不高,没有自己的特长,不符合社会的要求,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会也不满意.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性大学而言,更容易犯这样的错误.目前,我们渤海大学文理学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下适当的调整.

3.加强实践促进就业

改善各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通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必须以实践促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立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实践活动三块教学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避免流于形式;依据相关课程群建设专业实验室;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实践水平.

4.推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

(1)促进公民社会成熟,推动公共事业社会化.强大的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生存的土壤.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实现政府、社会与市场有效的分工合作,可以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多方投资、融资,推动全社会兴办公共事业和公共怎么写作,实现公共事业多元化,如此能够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扭转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能够让其学以致用,不断地推动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的发展.

(2)规范指导专业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属于新办专业,教育部可以展开专业人才需求预测,进而确定专业培养规模和布点,并对现有专业布点进行调整,同时为各高校招生提供决策参考,有必要针对各高校的专业建设开展切实有效的规范与指导,以免造成人才的浪费,顺利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健康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