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用”文数量猛增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020 浏览:106375

在浩瀚的中国SCI(ScienceCitationIndex)论文中,有多少论文“零被引”?2000年至2009年,这个比例是24.2%,这意味着近四分之一的论文没有同行问津.

35岁的付晓霞是北京《中华儿科杂志》的编辑,数月前她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的演讲引起了争论.演讲内容是她与同事合作的论文—《2000年~2009年中国SCI论文“零被引”数据分析》.

中国已成SCI论文制造大国.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0年,SCI收录中国论文14.84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0.4%,位居世界第二.

截至2010年,中国科技总经费规模达到全球第三,仅次于美、日,科研人员总量亦居全球第二.

强力的政府投入的一部分就被用来资助论文.2000年中国SCI论文受到基金资助的篇次为4篇,2007年为670篇.但到2008年,受资助的SCI论文一下猛增到6.6万篇次.

而根据付晓霞等人的研究:2000年至2007年,中国SCI论文“零被引”的增速以20.67%压过17.87%的论文增速.

由于SCI本身的限制,付晓霞只能查询2000年至2006年国际“零被引”情况.两种主要的文献类型—论著类和综述类,中国的“零被引”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零被引’论文在国内仍享受着SCI的一切荣光.因为大部分考核只看是否发表在SCI期刊上,论文本身真正的影响力似乎并不重要.科研人员晋升职称、博士毕业、评奖、申报基金、单位年终总结和奖励,都与SCI直接挂钩,这催生了很多‘零被引’文章.”付晓霞说.

日媒《日经产业新闻》是首个挖掘出2006年中国科学论文数悄然跃居世界第二的媒体.但2008年,这家媒体又对比了各国引用频率最高的重要论文数:2007年美国的重要论文占到全世界的40%,英、德分别超过10%,日本为7%,中国约6%.

“我们不只是为了神和一帮天使的眷顾才去写论文,而是为了脆弱的人类同胞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小布拉格曾说,“除非一篇论文有直接的影响,否则它们对科学的进展几乎只是无足轻重,还不如不写.”

“零被引”论文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徐坚的眼中,就是小布拉格所言“不如不写”的论文,“虽然不能简单地说,‘零被引’的论文一定就是垃圾论文,但其学术价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尽管受到一些舆论支持,但这种观点却在学界引发了论战.“零被引”也存在小众例子—好文章因为其创新性而曲高和寡,发表后无人问津,待几十年后才被挖掘出来.有学者反驳:“一篇高引用率的文章固然是好文章,但说‘零被引’就是垃圾文章也太偏激、太轻率.”

徐坚的回应绵里藏针:“究竟吃了几碗凉粉,只有自己知道.”对于“零被引”论文未必无价值,可能触发灵感的说法,他反击说,“有没有价值,问问自己,只是不要为了功利目的去骗自己.”


上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首次将SCI引入考核体系,使其SCI论文数量连年居全国第一.目前SCI已成为衡量各高校、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学术水平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