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适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597 浏览:85123

摘 要:近年来,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特殊的群体,基层政府公务员既要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适,需要统筹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公务员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多管齐下,协力而为.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夯实基层政府发展的物质基础;二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基层政府公务员保障体系;三要强化理念信念教育,营造基层政府良好的内在氛围;四要优化行政生态环境,创设和谐有序的外部环境.

关 键 词:基层政府公务员;心理健康;维护;调适

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9-0063-05

收稿日期:2012-07-16

作者简介:宋丽红(1979—),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从某种角度而言,国家的兴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无一不取决于政府公务员尤其是基层政府公务员队伍能否正常有序地运转、廉洁高效地尽责.基层政府公务员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其基本素质的高低和综合能力的强弱,不仅直接影响基层政府形象,还深刻影响着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优质高效、怎么写作人民”,这是对广大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可见,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才能最终实现这一目标.不过,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2010年底公布的研究结果,我国政府公务员的职业现状令人忧虑,巨大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等,致使包括国家公务员在内的7种职业成为当前中国人“过劳死”的高发区.[1]而基层政府公务员的职业现状更加令人担忧,随着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地暴露和凸显,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一、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主要面临着八大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包括:

(一)转向市场经济的落差心理

近年来,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一度跌到了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线以下,其向社会提供公共怎么写作时“收取”或“博得”所谓的费用,也就成为了一种非正规、自发性甚至是常态性的“自我补偿式”的“合情合理”的行为.对于通过钻营政策优惠和漏洞而一跃成为了“成功人士”的某些对象,这种“自我补偿”行为也就隐含了一种“讨回公道”的潜在含义.在这种失衡心理支配下,在这种极端的嫉妒和攀比心理的辐射与感染下,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不断出现的、花样翻新的基层职务犯罪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二)唯权是用的寻租交易心理

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利用权力在握之时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和强大的影响力,合法的或是不合法的、合理的或是不合理的、正当的或是不正当的,为一些单位或是个人牟取私利和非法权益,以为自己将来的利益做交易或是交换.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过分迷恋、擅于和习惯于进行权力交易,主要缘于现有的体制机制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所谓的“心理落差”,从而造成了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对其未来发展抱有一种不确定感或不安全感.

(三)知识观念更新的紧张心理

伴随着知识经济、市场体制、信息社会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强烈冲击和持续改造,广大基层政府公务员面临着政府管理理念、政府管理职能、政府工作方式、政府工作绩效等诸多方面的重大转变和严峻挑战.广大基层政府公务员只有尽快、彻底地从传统的社会经济观念中解脱出来,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很多基层政府公务员对这种冲击和挑战持有紧张、畏惧的心理.

(四)引入问责体制的担忧心理

广大基层政府公务员处于权力有限而责任无限的尴尬境地,稍有大意就会被一票否决,被摘帽子、换岗位甚至是丢饭碗、被法办.基层政府权力的逐步缩小与其责任的不断扩大,致使基层政府的事权、财权等不相匹配,从而使广大基层政府公务员陷入两难境地,即办事没有钱,不办事失民心.加之一些媒体的片面报道,也让基层政府公务员倍感工作压力巨大,心理压力由此而生并不断加大.

(五)心理沟通不畅的压抑心理


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有了心理健康问题,不知道如何宣泄,久聚在心的结果是心力交瘁.压抑心理的加剧和扩大,使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心态和行为十分的消极古怪甚至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比如:近年来一再发生的基层政府公务员因为心理过分压抑而的极端事件.另外,当前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基层政府公务员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优质、更加均等的公共怎么写作,也给广大基层政府公务员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六)职务晋升的巨大压力心理

由于深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以及按照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相关规定,政府公务员的待遇与其职级序列相挂钩,这些客观因素都使基层政府公务员千方百计地“想、要、争”的不良现象得以蔓延.基层政府公务员的仕途之路、晋升之途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一味地怨天尤人,不能正视挫折、直面现实,不理性面对、不积极回应,就会使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的消极厌世态度和悲观主义情绪滋长开来,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的认知误区.

(七)人际关系敏感的戒备心理

相当比重的基层政府公务员认为,真正的知心知己少之又少甚至于无,而很多的所谓“朋友”大都流于表面.于是,形成了一种“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明易躲而暗箭难防”、“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不良交际氛围和行政环境.这种特殊的、扭曲的、微妙的人际社会关系,增加了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心理困境程度,同时在许多基层政府公务员中形成了一种所谓的“交往戒备心理”.

(八)官至富随的逐利获益心理

为了满足极端膨胀和难以节制的私欲,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甚至不顾党纪国法,胆大妄为,铤而走险,极尽搜刮贪捞之能事,涉案金额十分惊人和巨大,而他们却从未想过收手罢手.究其根源,聚财、敛物、食色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性心理和最高的价值准则,官至富随的逐利获益心理已经成为一些基层政府公务员的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心理预期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