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大学生就业现状探析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104 浏览:70479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扩大招生政策出台之后,使得我国更多的青年拥有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在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力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却衍生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试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简要地论述.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3—0143—02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多年的磨合与发展,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形成了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模式.为了更加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在逐步完善,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更加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然而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理应实现良好就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却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则来自于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三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企业用人观念的不科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陈旧都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本文针对齐齐哈尔市的东北重机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以及齐齐哈尔大学三所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细致研究,总结了齐齐哈尔市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问题的成因,并尝试对于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当前齐齐哈尔市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高校共同存在的难题,而对于齐齐哈尔市的高校来说,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同样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解决.近些年来,齐齐哈尔市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这一体系是由政府领导,政府主管牵头的高校大学生就业领导协调机构.”〔1〕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省、市的教育部门、人事部门、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以及财政部门等实现了密切配合,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10年12月末,齐齐哈尔市实习期满的2458名高校毕业生中,与实习企业直接签订就业合同的人数为1678人,选择自主社会就业的人数为442人,整体就业率已经达到了88.26%.”〔2〕可以说多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始终是齐齐哈尔市政府与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尽管在九十年代末期就已经出现了“就业难”的萌芽,但相对来说并没有产生不可逆转的就业困境.而自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彻底实行开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开始日益突出.从1999年开始,我国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加快了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开始实施“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战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此而开始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扩大招生之后,齐齐哈尔市高校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由于本地工作岗位数量以及市场需求有限,全国人才市场的不平衡发展,使得齐齐哈尔市的高校毕业生无法快速地落实工作岗位,可以说当前齐齐哈尔市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其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个人与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从长远角度来说更深度地影响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要迫切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失业

当前,我国社会整体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转型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合理成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成因之一.随着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递增,在城镇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大体人数的增加也使得社会失业人群的基数不断扩大,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多的毕业生都纷纷选择了东部沿海地区或者是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而这些地区有限的岗位需求使得人才的需求市场已经几近饱和,同比之下,那些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二、三线城市又无法吸引毕业生的关注,因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阻碍因素.

(二)企业用人观念的不科学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

我国的多数企业也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一样,正处于发展和成熟的阶段,许多企业在用人观念上较为落后,缺乏理性的判断,比较普遍的是学历歧视问题,严重地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与流失,特别是因为过度地看重学历而忽略了人才能力的考察,使得人才与岗位需求不适应,而那些真正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却无法顺利就业,再加之在学历歧视基础上的性别歧视、工作经验歧视、生源地歧视等等,都在无形中加大了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三)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人才的培养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头重脚轻的失衡问题,就齐齐哈尔的部分高校来说,均存在着过于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尤其是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使用的教材较为落后等现象,都明显地体现出了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落实的不足,使得高校和学生本身都无法正视自身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直线下降,理论型、学历型人才的比例要远远地超过了应用型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比例.这直接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特色和优势的弱化,直接降低了毕业生的个体竞争力.另外,由于高校对于大学生毕业就业缺乏科学有效地指导,使得大学生对于实际工作岗位的认识和理解不足,企业与高校之间没有建立起必要的沟通渠道也同样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之一.

(四)大学生择业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学生本身的择业观念的落后可以说是就业难问题的直接原因,社会、学生与家庭都不能够直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意识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英化教育当中,大多数人不能够认清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使得学生和家长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存在着过高的期望.主要表现为择业部门与单位倾向于政府机关、外企、事业单位以及垄断行业等等;在择业区域方面,过度追捧国内如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热点地区;在择业观念上,许多家庭存在着一次就业,终生不变的陈旧观念,过于看重学生的第一次就业.另外,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了拜金主义思想,在择业的过程中首先关心的是“高薪”与“福利”等物质条件,而不能够从锻炼自身技能、掌握扎实本领方面考虑就业问题,使自身丧失了很多就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