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如何配发评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90 浏览:16153

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以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成为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现代新闻传播越来越重视新闻现场和新闻评论,因此,新闻评论作为灵魂和旗帜的地位日益凸显和巩固.一个媒体言论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直播观点”:凸显新闻评论的广度和深度

“大民生”报道理念,需要民生新闻栏目不只是纠结于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要站在国计民生的高度,立土、放眼全国、关注世界.为此,《经视直播》以“直播观点”来拓宽评论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舆论引导力,引导整个栏目的内容从市民生活报道转向公共生活报道,从单向受众传播转向搭建公共话题平台.

2010年之前,《经视直播》的新闻评论更多的是主播江涛的即兴点评和口播稿件式的直播观点.这在民生新闻大繁荣大发展时期,也被受众关注,但随着民生新闻的同质化、审美的疲倦化以及全媒体的时代化,受众越发希望民生新闻有独家、权威、形式多样化的新闻评论.

2010年以来,我们对每一条经花出击、直播调查原则上都要求配写直播观点.如直播观点:《让25度的水温传递政府的温暖》、《高温停工不能隔靴搔痒》、《一问讨薪难讨薪需政府力量》、《二问讨薪难农民工维权意识弱》、《三问讨薪难讨薪需政策支持》等.尤其是直播观点《三问讨薪难》三天三问,引发广泛关注.讨薪难来源于一个普通百姓的一封投诉信:含辛茹苦的电焊工做了一年的工,8000元的工钱迟迟讨不回来,原因是包工头失踪了.电焊工连续跑了三个月,找了多家单位,包括移动、、劳动等多个职能部门,万般无奈之下,他找到经视直播,希望我们能帮帮他.讨薪难、难讨薪,这是平常中最常见的一类.经花们跑腿多天,经过多方查询,终于找到了失踪多月的包工头的.面对经花的发难,包工头答应11月份给工钱.可这样的承诺又有多少信服力呢?讨薪为什么这样难?这些年来国家有关的法律条款、政策法规出台了那么多,为什么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频频发生?这是哪里出了问题?用事实说话,我们振聋发聩地表达观点.一个有责任的媒体要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二、“直播观点”:实现新闻评论个性化、多元化

网络媒体的兴起,使人们表达意见更多元,生活和思考的方式也不再单一.最近两年来,微博的兴起和流行,更是加剧了碎片化的写作方式和快速化的阅读方式.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即兴评论,几十字的内容,经过传播后,获得了很广的传播效果.在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下,如何让电视新闻评论充分体现出自身优势和特点,“直播观点”也在评论事件的选取、评论方式的表达、表现形式的创新等多方面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

1.评论事件“大民生”化.

在湖北经视“大民生”理念的引导下,《经视直播》的新闻评论要求,必须选取既与老百姓生活具有贴近性的事件进行评论,同时,在表达民情民意的同时,还要关注老百姓的精神追求,把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与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要以更广阔的视域、更人文的视角、更宏观的高度、更多样的形态,来关注、展现、评价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

2012年年初,为报道武汉市及湖北省,《经视直播》推出了“涛声”特别报道板块.该板块打破了以往把报道的会场信息作为重点的报道方式,而是着重选取对过去一年百姓生活的民生热点话题,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新闻评论,以评带叙,以评强叙.“涛声”的十余条报道中,共选取了农民丰产不丰收问题、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幼儿园校车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空气质量pm2.5监测问题等多个2011年热点民生问题进行了“现象+评论+展望”式的新闻评论.这些“大民生”评论议题的选择,既贴近老百姓,又极大提高了“直播观点”的力度和深度.

2.评论方式多元化.

从2010年开始,《经视直播》一方面狠抓直播观点的质量,另一方面,直播观点的形式也进行了改变,不再是单一的口播稿,而是加上新闻画面,让画面信息更丰满.2011年,直播观点主张“提供公共平台、展示多维视角、凸显多元争鸣”.我们改变以往“新闻评论”的传统做法,开始积极在表现形式和评论的内容上做文章.组建了专家评论库,群口点评增强互动,同时评论中利用多人点评、网络点评互动等方式对新闻本身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剖析.

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经视直播》配发了直播观点《该怎样扶起跌倒的道德》.评论中,两位社会学专家对此事发表了犀利的看法.同时,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的意见融入到评论中,并对网络上的言论也做出分析,实现了多方面的介入式评论.

2012年特别报道,在《让流动花朵绚烂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梦想》、《pm2.5:呈现更真实的空气质量》等多篇报道中,评论都用三种方式综合表达,即民生热点点评+主持人江涛出镜评论+经视直播微博的市民评论,极大增强了评论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同时也丰富了评论的观点与内容.


3.表现形式视觉化.

电视的“具像化”特征,是电视媒体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优势,也是电视新闻评论能赢得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增强新闻评论的“可视性”,直播观点从画面、声音、同期声采访,到音乐、视频包装,特技制作,实现了“新闻短片+双视窗评论”的表现形式.

在“直播观点”《请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中,记者先制作新闻事件短片做背景介绍,然后再根据事件展开评论.在学者专家、市民采访的时候都做成双视窗的形式,即屏幕左边半幅出采访画面,右边则展示事件相关画面或者关键字幕,而且为此制作了专用的评论模板.评论中间主持人还会出来串场,作为评论者之一也对事件作出点评.同时,在每个相应的地方,都配上音效或音乐,起到强调的作用.这样就做到了形式不单调,电视画面的信息量更丰富,达到了更好的视觉效果.

三、民生新闻栏目新闻评论未来突破方向

1.强化“平民化”意见.

对民生新闻栏目而言,强化新闻评论的“平民化”,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体事件要具有“三贴近”的特性,二是要以平民角度和平民化的叙事方式来展现评论的观点,通过对事件意义的提炼和发表见解,从而关照民生,关照社会,更好地实现新闻评论的社会教化功能.

2.利用传媒技术实现实时多方评论.

新闻评论需要的就是观点碰撞.在直播过程中,可以通过先进的传播技术实现就新闻热点话题即时联络网络评论员,通过视频切换,增强评论的现场感和新鲜度.同时,网络评论员的现场评论要追求话语的宽度、评论的力度、思维的广度.网络评论员言辞犀利,大胆泼辣,个性十足,能够引发观点的碰撞,使评论的个性化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3.现场评论与网络评论同步.

纵观国内几家强势电视新闻栏目,它们的网站都成为新闻评论的阵地.每个新闻话题,都会有相应的主持人、记者以及专家学者对此作出评论,而且评论话题都实时公布在网站上,实现了网友和观众与新闻评论的同步互动,百姓参与度比较高.

在形式上,主持人可以同步操作微博,将微博网友观点展现在屏幕上,做到现场评论与网络评论同步并行.

(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经济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