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880 浏览:92095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但同时我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徒有形式,没有实效.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既要突出人文性,又要重视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还要注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二、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又要收放自如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于是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检测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

比如有教师执教《天上的街市》时,字词的教学过程被大大压缩,甚至是一带而过,但是对于“探究性学习”,教师却投放了大量的时间.教师问学生“文章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时,学生们个个“大发感慨”起来.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探究成果”,教师一律肯定.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设置的“探究性问题”,学生都进行了超限度发散,甚至到了无边无际的状态,完全失去了对文本对作者的基本尊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五、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实践中,有的教师对“对话”的内涵理解不透,认识肤浅,甚至歪曲.课堂上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