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与科普蒙太奇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53 浏览:19633

科普图书是培养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的重要一环.反思过去,包括本人的作品在内的不少科普著作,科学知识有余,人文氛围不足;严肃刻板,枯燥乏味.有识之士认为,应把科普创作与文艺结合起来.为了寻求这种结合的“钥匙”,我尝试在科普作品中加入人文、情景、兴趣、时尚四大元素.

用四大元素构成4维立体空间,让科学知识在4维空间里翱翔,从多角度展现科学知识的魅力.同时,借鉴电影中蒙太奇(Montage)技巧,把零碎、分散的科学知识片段与四大元素融合在一起,按情节的发展组合,构成完整的科学故事或科学情景.

下面结合作者2011年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新作“海空传奇丛书”的写作加以阐述.

1人文科普

人文科普是科学知识与人文相结合,科学现象与社会文化现象互融通的科普.它能扫除科普创作时,因单纯地阐述科学原理而造成单调乏味,赋其以亲和力和感染力.

人接触最多的无疑是人,是身边的社会,是社会上的各种文化现象.如果作品里有与科学内容相关的人文现象,就等于让读者在作品里看到了他熟悉的人和社会,感到亲切;等于给红花配上绿叶,感到清新;等于给菜肴加入色香味的调料,让人嘴馋.这样,书有人写了,票房价值也高了,更是达到了宣传科学知识的目的.

《月有阴晴圆缺》是写月相变化的.我不是单纯地从月、地、日的运转着手,而是加入一些人文元素,用人文科普的思维来写.但不是机械地混合,而是把许多有关咏月的诗句与月球的变化柔合在一起,做到人文中有科学知识,科学知识里有人文元素.比如,在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句中,就能体察到古人也懂得月相变化是自然规律,自古以来一直如此的科学道理.李商隐的“楼上黄昏俢,玉楼橫绝月如钩”中的情景,出现在黄昏,定然是月初的峨眉新月无疑了.

月中,月球运行到与太阳相反的方向,月球的受光半面完全朝向地球,于是,一轮皓洁的满月便映入人们眼帘,分外明亮,这就是“望”月.明朝文人冯梦龙的佳句“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就是此情此景的最好的写照.而唐朝诗人王建咏明月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更是想象丰富,韵味无穷.所以,明月不单单能带来欢乐,也会勾起人们的悲凉意境!

这样,科与诗结合,或许另有意境,留下点滴余韵.

2情景科普

情景科普是科学知识与情景互交融,科学论述寓于故事情景氛围之中的科普.它能摈弃介绍科学道理时的乏味陈述与苛刻严谨,使读者赏读故事或情景时,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感悟知识.

《鲜花广场上的不屈灵魂》介绍日心学说.按常规,无非是讲天体运行之类的枯燥天文知识,很可能看不下去.如果导入情景,写哥白尼的情感,写布鲁诺的就义,使科学论述寓于情景之中,或能吸引读者眼球,让他们轻松地、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

布鲁诺不仅宣传、捍卫哥白尼的学说,还以超人的预见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等

布鲁诺的思想是对神创论的勇敢一击等他对威逼他的教会人士坦然地说:“我的思想难以和圣经调和”.

教会绝望了,他们必致布鲁诺于死地而后快等宣布判处他火刑.

1600年2月17日凌晨2时,罗马塔楼上的悲壮钟声,打破夜空的宁静,抖落树杈上的冰凌,惊醒了沉睡中的人们.这是施行火刑的信号.一群群悲愤的市民涌向通往鲜花广场的街头,向这位为真理而勇敢战斗的英雄作最后告别等

干柴点燃了.人们含着泪水,胸前划着十字.

干柴越烧越旺,布鲁诺在烈火中永生.

这就是我想要打造的情景科普.有科学知识,又有情景,二者融合.

3趣味科普

趣味科普是科学知识与趣事相联系,用趣事包装科学知识,将趣事渗入科学知识之中,使二者融合为一的科普.刻板、严肃的科学面孔经过包装,能呈现清新靓丽的容颜,让读者愉快地感受科学知识,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

在《功夫海象杰克逊模仿秀》中,我不直接讲海象的结构、习性和作用,而是先讲些与主题有关的趣事.这些趣事要有新意,不能炒冷饭.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跟他讲爱因斯坦他不一定感兴趣,袁隆平是谁,他不一定知道,可是一提起周杰伦、蔡依林,他们就有许多话可说.所以我介绍海象,就从摇滚天王杰克逊开始,描述一只海象惟妙惟肖地模仿杰克逊的舞步来引起读者对海象的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海象的知识,科普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杰克逊是许多小朋友很熟悉的哦.

4时尚科普

时尚科普是科学知识拌入时尚元素,并与当代社会流行的生活方式亲密接触与互动的科普.时尚科普与当前社会的时尚相伴而行,用流行的新事例、新语汇来进行表述,能凸显时尚感与亲切感.

眼下,很多时尚元素跃入青少年心中,他们的语言也不断翻新,什么“超女”、“好男儿”呀,什么“雷人”、“给力”呀,如果作品能导入这些用语,他们读起来就会感到亲切.写人和事也要现代一点,不能总是“老古董”,年轻人会有陌生感.

写动物发声,如一上来就写振动,频率,多枯燥呀.他不看了,还不是一场空?于是,联想起曾风行一时的“超女”与“好男儿”,为什么不从他们身上打注意呢?这样,“海洋里的好男儿与超女”出炉了.

写鱼儿变性,先写我国著名舞蹈家金星和韩国影星河莉秀曾经是小男生的故事,就连郭晶晶跳水和刘谦春晚变魔术的镜头也借用了一下.

这就是我要打造的“时尚科普”.是不是有点新意?不这么写,在孩子们面前,我们就是“落伍”者,谁还要读落伍者写的东西?没人读,只好“抚凌云而自惜”了.

5悬念和美感

写好科普作品,除了新的理念,还要有具体的写作手法,用新颖的构思表达作者的心声.为此,我主张科普创作中运用蒙太奇技巧,借用电影中的手法,来组合科学元素,以便在人文立体科普的基础上,拼装出一篇和谐、流畅、美感的作品.

蒙太奇是电影剧作家创作剧本和导演写分镜头剧本时使用的技巧,它是将分散的、孤立的镜头、场景,按照剧情的要求,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展现全剧的主题.它是电影艺术的独特形象思维方法,可以把影片提升到美学和哲学的高度.

科普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如同电影,它有一个要阐明的主题,有许多如同镜头、场景一样的科学元素和情节,这些元素和情节往往也是分散的、孤立的.如何把它们按照主题的要求以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成为一篇完整的科普作品,是作品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例如,有3个科学元素,一是蓝天碧海,二是科学考察船,三是污染的海洋.不同的蒙太奇运用,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若采用一、二、三组合,得出的结果是海洋遭到了污染;若采用三、二、一组合,你就会感到污染的海洋得到了有效的防治.

蒙太奇可以说是电影的灵魂,它也应当能在科普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悲壮冰洋探险》中,写挪威与英国探险家逐鹿南极点时,我采用“交叉蒙太奇”手法,效果较好.有读者说,看这段描写,很紧张,很有悬念,有一口气读下去的强烈.

这样写出来的效果,我以为比平铺直叙要好,它营造了一种氛围,一种,因而能吸引读者.

为了增加科普作品的文学性,使科普作品更好地与文学相结合,我借鉴了“抒情蒙太奇”的手法.这是一种在讲科学知识的同时,用超越科学讲解的文学描述,进一步阐明科学主题,它可以将科学知识文学化,增强可读性.如在“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中,是借台湾歌星孟庭苇唱《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歌曲来帮忙的.

6五种科普蒙太奇

蒙太奇技巧通过对素材的选择、取舍和组接,可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可以引导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联想.每个素材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通过多个素材的组合,就可以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科学时空.

参照电影蒙太奇理论,结合自己科普创作体会,我在人文立体科普理念基础上,提出适合科普创作的5种蒙太奇技巧.


6.1单线蒙太奇

它沿单一的一条线,按照科学发展的自然规律,有节奏地、一气呵成地把科学内容叙述出来.这种方法要求文字通俗,绝忌过多的科学术语.这是最通常的一种创作方式,它的最大缺点是容易产生单调感.

6.2交叉蒙太奇

它是将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叙述,最后汇合在一起,构成一段完整的科学故事或情景.这种技巧很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上面引述的阿蒙森一节就是一个例子.

6.3倒叙蒙太奇

它是先将所要阐述的科学结论亮出来,然后再从头一一论证.这种写法能给读者遐想,激起他想了解科学家的思辨过程.在《一桩天大的海空奇案》中,就是先亮出美国国会给60年前在大西洋百慕大海域失踪的27名美军官兵授勋的情节,引出一桩奇案,给读者一个“谜”.读到这个开头,他肯定想继续读下去,了解到底是什么案情.

6.4比喻蒙太奇

它是用人们熟知而又与某些科学现象有相似之处的人文现象来作比喻,引起读者的联想的写作方法.如在《似花非花笑里藏刀》里,我用“笑里藏刀”这句成语,暗示着海葵就是这种笑里藏刀的海洋动物.这样一比喻,读者也会产生一种好奇心,急于了解海葵究竟是怎样笑里藏刀的.

6.5抒情蒙太奇

这是一种在讲科学知识的同时,用超越科学讲解的文学描述,进一步阐明科学主题,使科学知识文学化,充满诗意.前面引述过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就是一个说明.

作者简介:

雷宗友,上海海洋石油局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