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的妻室儿女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467 浏览:140364

一、陈诚是最信任的将领

有一句口头禅,叫“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说的是自己,而这个辞修,就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和夫人宋美龄的干女婿.

陈诚,字辞修,1898年生于浙江省青田县高市镇一个贫寒的耕读之家,父亲以务农、教书为业.

1918年,读过师范的陈诚考进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他在黄埔军校当教官,结识了校长,逐渐成为的爱将和最信任的人.

提拔人,一是重用黄埔系出身的军人,因为是靠黄埔系起家的;二是重用同乡;三是重用对个人十分忠诚的人.陈诚三者兼备.作为的部将,几十年来,只要作出决定,他总是默默执行.陈诚还有一个过人之处,那就是能够代受过,因为这一点,他深得赏识.

二、谭延嘱咐干妹妹宋美龄在青年军官中为他的三女儿谭祥择夫

1931年12月,和宋美龄亲自做媒,把他们的干女儿谭祥介绍给了陈诚.

谭祥的父亲谭延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谭延是前清翰林,三次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并湘司令.辛亥鼎革,赞成革命,追随孙中山,参加护国运动.在孙中山最危难之际,他率领湘军,全力扶持,在石龙、石滩前线,与叛军陈炯明展开血战.

1920年,谭延结发妻子方榕卿在上海病逝.远在湖南军中的谭延闻讯,悲痛欲绝,发誓终生不再续娶.谭延在广州孙中山的陆海军大元帅府担任内政部长、建设部长时也才刚过不惑之年,但他既不寻花问柳,也不续娶继室,一心只扑在辅佐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上.那时,宋美龄刚从美国留学归来,孙中山有意将宋美龄介绍给谭延,宋家也很满意.而谭延却进退两难,想到自己曾发誓不再续弦,如果娶了宋美龄,怎么对得起自己死去的发妻?何况宋美龄貌美如花,英气勃发,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且跟自己的年龄相差整整17岁.如果让她嫁给自己这样一个生性古板、文气十足的中年人做继室,岂不大大的委屈了她?但不答应这门婚事,又辜负了孙中山的好意,还会得罪宋家.

谭延左思右想,心生一计,他备了一份厚礼来到宋府,一进门就给宋太夫人倪桂珍叩了三个响头,拜她作干娘,接着又认宋美龄为干妹妹,就是绝口不谈婚姻之事.宋美龄深受感动,更加敬佩谭延.

谭延虽然与宋美龄未能成为夫妻,但这位干哥哥对宋美龄却关怀备至.

宋美龄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没有“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她生性好动,尤其爱好骑马,经常向善于马术的干哥哥请教,谭延总是耐心地指导这位淘气好胜的干妹妹.

孙中山没能促成谭、宋婚事,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心中窃喜,他请总统关心部下的家庭生活.孙中山是明眼人,听这么一说,就知道是想请他作伐娶宋美龄.孙中山愿意成全,在托宋庆龄不成后,便自己给岳母写信,要她征求宋美龄本人的意见.后来孙中山去世,没能做成蒋宋大媒.

蒋、宋婚事,除大姐宋霭龄赞成外,其他家庭成员都极力反对.一个是宋庆龄,她是反对小妹与结婚态度最坚决的人,不过这个时候,她因为、汪精卫叛变革命,愤而前往苏联,不在国内;二是宋子文,他也极力反对宋美龄与结婚.为了做通全家人的思想工作,大姐宋霭龄出面,请谭延去宋家当说客.

谭延首先去做宋太夫人的思想工作.宋老太太对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她对谭延却十分满意.经过谭延无数次的思想工作后,她终于做了一些让步.但她要谭延向传达她的两个成婚条件:一是必须要断绝与其他女人的婚姻关系,只能与她女儿一人结婚,保证爱她女儿一人;二是要受洗入基督教.这两个条件,都爽快地接受了.至于宋子文,因谭延曾对他加以提携照佛,此次前往说解,哪还有不同意的呢?

1927年12月1日,和宋美龄在上海的大华饭店举行了盛大的结婚仪式,谭延作为蒋、宋联姻的介绍人出席了这次盛会.

1928年,谭延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后转任行政院长.

1930年9月,谭延突发脑溢血病逝,临终嘱咐宋美龄在青年军官中为他的三女儿谭祥择夫.

三、陈诚的第一任妻子吴舜莲

陈诚先后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是父母包办,他对妻子吴舜莲根本没有感情.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时,陈诚接到父亲病逝的电报,赶回老家奔丧.至此,陈诚离家已整整七年未归,妻子希望这次丈夫回来能让自己怀上孩子,生个一男半女,终身也好有个依靠.可是陈诚身上有伤,无论吴舜莲怎样温柔体贴、百依百顺,他总是尽力回避,还责怪妻子碰痛了自己的伤口,和妻子分床而睡.

开始吴舜莲以为陈诚因父亲过世和伤口疼痛而心情不好,没有计较丈夫的冷漠,可是后来,陈诚对自己更加不耐烦,谈话粗言粗语,脸色阴沉,吴舜莲觉得非常委屈.陈诚就要离家归队,吴舜莲见丈夫归心似箭,认定陈诚在外边有了女人.想到自己长年独守空房,侍奉公婆,换来的却是如此结果,吴舜莲觉得此生已无希望,不如一死了之,遂拿起插在竹篱笆墙上用来割桑叶的大剪刀,朝自己喉咙割去.

幸亏抢救及时,吴舜莲保住了性命,但吴舜莲的刚烈决绝让陈诚彻底地心灰意冷,把吴舜莲送到医院后,便立刻赶回部队.后来,随着地位的升高,他对吴舜莲这个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更加看不上眼,只是顾念其多年在陈家操劳,下不了离婚的决心.

四、陈诚的第二任妻子谭祥

谭延去世后,谭祥经常登门看望蒋氏夫妇,称为爸爸,称宋美龄为妈妈.蒋氏夫妇对她视如已出,十分钟爱,决定在青年将领中为干女儿选择“乘龙快婿”.

谭祥毕业于上海圣玛莉亚女子学校,当时在上海智仁勇女子学校教英文.

、宋美龄夫妇在为干女儿谭祥择婿之前就知道,陈诚与老家吴舜莲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于是便将陈诚列为候选人之一.

当时,胡宗南和陈诚都是青年将领中的佼佼者,两人都在夫妇的考虑范围之内.胡宗南虽比陈诚大两岁,但没有婚史,蒋氏夫妇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胡宗南.但出于政治目的,夫妇最终选择了陈诚,因为考虑到胡宗南是黄埔军第一期学生,是“天子门生”,对蒋忠诚不二,可以放心.而陈诚曾经和反蒋派头目严重、邓演达关系密切,便决定利用这桩婚姻笼络陈诚.

蒋氏夫妇首先征求谭祥本人的意见.谭祥问陈诚“现居何职”,宋美龄答“军长”.其实,当时陈诚只是第十一师师长.生性仔细的谭祥又问“哪一军”,在旁补充一句:“十八军.”谭祥早就听说十八军是国军的一支主力部队,一听说陈诚是十八军军长,就低下头不再说话,算是默许了.

事后提升陈诚为第十八军军长.待陈诚赴日本参观秋操回国后,、宋美龄便正式向陈诚提起了这门婚事.陈诚身高不过一米六,可谓其貌不扬,谭祥对他并不中意,宋美龄开导她说:“此人前程无量,日后定会出人头地!”

陈诚见过谭祥后,不仅为谭小姐落落大方的高雅仪态和知书达理的个人素质所折服,而且为、宋美龄亲自出马充当月老而受宠若惊,他一如既往,表情严肃地举手向行礼道:“一从领袖安排.”

当时,陈诚正与上海女大学生陈德懿热恋.为了和谭祥结婚,陈诚把陈德懿送到美国留学,从此结束了两人的关系.可是,陈诚要与谭祥结婚,还有一道障碍需要克服.因为陈诚乃有妇之夫,他与青田老家吴舜莲结婚已十来年了,与元配吴舜莲离婚并非那么简单,吴舜莲岂肯轻易同意离婚?想来想去,陈诚发一封电报,请来大舅哥吴子漪.吴子漪不但是陈诚的师范同学,而且多年来一直是陈诚的部下,并随着陈诚的升迁而升迁.陈诚任团长时他是团军需主任,陈诚当师长时他任师军需处长,陈诚当上军长时他是军部军需处长.吴子漪从剿共前线南昌赶到南京,听陈诚如此这般地一说,知道这门婚事来头不小.吴子漪早就认为,陈诚官越做越大,妹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裹足的家庭妇女,又没有子嗣,婚姻迟早会破裂.吴子漪也知道妹妹的工作难做,一提到离婚就寻死觅活,干脆先替妹妹做主,写了一张协议离婚书,在吴舜莲名下声明,“由于舍妹不识字,故由本人如何写,一切由本人负责”.

淳朴、老实的吴舜莲在哥哥吴子漪的谆谆开导和各方亲戚的轮番劝说之下,只好同意离婚.但她提出,离婚不离陈家,生是陈家人,死是陈家鬼.陈诚当即同意,并将其名下的老家房产全部转给吴舜莲.

吴舜莲在离婚后,陈氏族人依然对她很尊重,仍按当地习俗称她为“大奶奶”.

陈诚与谭祥结婚后,夫妻感情弥笃,他们生育了六个子女:长女幸、次女平,长子履安、次子履庆、三子履碚、四子履洁,家庭幸福美满.

谭祥性格温存,无论跟谁说话,从不疾言厉色.陈诚常年在外领兵作战,谭祥堪称贤内助,在家主持家务,孝敬婆婆,教育子女,除了礼仪上需要,她从不抛头露面.

她从不过问丈夫的公务,但有一次例外.那是抗战期间,陈诚在恩施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时,曾下令全省文武僚属一律不准坐轿子上班.有位厅长患有痔疮和脚气病,接到陈诚的命令后,只好每日痛苦地步行上班.厅长太太不忍心,上门求告,请求陈夫人向陈主席说个情,准许她丈夫坐一段时间轿子.陈诚听谭祥一说,立刻允诺.

谭祥随陈诚度过了“剿共”、抗战和内战的漫长的战争生活,直到赴台之后才开始有了安定的日子.

在国民党统治大陆的后期,陈诚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退居台湾后,陈诚先后任台湾省主席、“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载,在台湾的地位仅次于.

1965年3月5日,陈诚因肝癌病逝于台北,享年68岁.

五、陈诚为人称道的优点是不贪,对子女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被台湾媒体公认为是“权势家庭家教最好的”

在台湾的政治圈子里,陈诚为人称道的优点是不贪.陈诚自己清正廉洁,对子女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要求孩子们勤劳、节俭、守纪律,被台湾媒体公认为是“权势家庭家教最好的”.他的六个子女中,出了四个博士,且都毕业于世界著名学府.他的孩子们穿着打扮看上去都普普通通,也从不以父亲的地位来炫耀自己.

1949年1月,陈诚有两个孩子在台北女子师范附属小学读书,每天都是走路上学.有一次下大雨,孩子跑到学校,弄得满身泥水.顽皮的同学就逗她说:“你看,有些当厅长、当经理的孩子都坐小汽车上学,你爸爸是台湾最大的官,为什么不给你坐汽车上学呢?赶快回家向你爸爸要汽车坐.”孩子天真得很,回家以后,马上就向爸爸提出这个要求.陈诚听了以后很好笑,就问他的孩子:“你们有脚没有?”孩子答道:“有两只脚.”陈诚又问:“脚是干什么用的?”孩子答:“走路用的.”于是陈诚就笑着对他的孩子说:“我坐小汽车,因为是在替国家办事,是国家给我的一种待遇,你们没有替国家办事,怎能享受这种待遇呢?小的时候学着吃苦耐劳,长大了才能替国家做事,是吧?”孩子听了这番话,点点头走了,以后再也不要小汽车坐了.

小儿子履洁在台北师范附小上学,常常第一个到教室,把所有的课桌擦干净.临近小学毕业时,陈诚给他写了一辆旧自行车,履洁非常珍爱,每天放学后都要自己动手擦车.老师问他为什么不花三元钱送到车店去擦,履洁说:“我爸爸说我们还不会赚钱,应该节省每一文钱,能够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去做,不检测手于人.”

陈诚的两个女儿陈幸、陈平20岁左右就获得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陈幸最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拿到硕士学位,她与弟妹们一样,为人低调,同学们都不知道她的家庭背景.直到1961年陈诚访问美国,当地报纸上登出了陈幸和妹妹陈平在威廉斯堡机场与父亲拥抱的照片,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陈幸有这样显赫的父亲.次子履庆眼睛高度近视,按规定可以免服兵役,但他仍然主动与同学们一同踊跃参加服兵役.他说:“如果我不服兵役,人家如果不说我有近视,只说我是‘副总统’的儿子,那就不好了.”

陈家的几个孩子在美国读书,都是工读生,学费完全是自己打工所得.长子陈履安还曾因为没有学费,不得不停学一学期,待打工挣够了学费再继续念书.

六、陈诚的长子陈履安想回避政治,命运却偏偏把他推进入了这个领域

陈履安,1937年6月22日生,曾起名履庐,因生于江西庐山而得名,后因庆幸陈诚在“西安事变”中平安脱脸,遂改履安.1948年10月,陈诚去台湾.一个月后,11岁的陈履安随陈家的老老少少一起,也从上海飞抵台湾.

作为长子,陈履安延续了父亲陈诚的命脉.

1955年,陈履安从台湾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毕业,考进留训班第三期,16岁即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电机工程学,主修电机学、副修国际关系学.1960年毕业后,进美国哈尼维尔公司任计算机工程师.1962年进入纽约大学数学研究所,主修应用数学,获数学硕士学位,1968年获数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大学副教授、教授.

父亲去世后,陈履安在是否回台的问题上犹豫了很久.他想留在美国发展科技,但母亲不愿意离开台湾,作为家中长子,陈履安最终选择了回到台湾.他牢记父亲曾对他说过的话:“我这辈子先是在军队,后进入政界,可以说对官场了若指掌.我之所以让你到美国留学,就是希望从你这辈开始,改变陈家从政的历史.官场虽有荣耀的一面,但我深恶痛绝它的黑暗与凶险.你的性格不适合在官场做事,还是靠科技吃饭.”

1970年8月,陈履安应台塑集团创办人、明志工专董事长王永庆之邀,出任明志工专(校址在台北县泰山乡)校长,年仅33岁,是当时台湾最年轻的大专院校校长.不久,该校即建成模范学校.

可是,他想回避政治,命运却偏偏让他进入了这个领域.台湾“教育部”早就看中了陈履安的教育、管理才能,在宋美龄的劝说下,1972年,他担任了“教育部”专科职业教育司(后改为技术及职业教育司)司长.1974年,陈履安获艾森豪威尔奖学金,赴美考察职业教育,同年出任台湾工业技术学院首任院长(今台湾科技大学).不久,担任教育部次长.他的一次发言引起了蒋经国的注意,之后十几年中,陈履安在政坛上步步高升.

1976年起,陈履安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十一至十三届委员.1977年12月,回任“教育部”常务次长,翌年6月升任“教育部”政务次长.1979年3月,任国民党组织工作会主任,12月擢升国民党党部副秘书长,推动“政党外交”,设立“国际关系室”,与郑心雄有“洋务派”之称,为国民党新生代政治骨干人物,被誉为政坛的“明日之星”、“新洋务派掌门人”,与连战、钱复、沈君山并称国民党“四大公子”.

1984年5月,陈履安改任“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管台湾科技发展事务,设立“新政建设基金会”与“农业发展基金会”,制订“国家长程科技发展计划”,专设杰出研究奖助费,鼓励科学研究.1986年3月,在中国国民党第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常委,参与中枢决策.

1988年7月20日,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经济部”部长,主持台湾经济事务,任内妥善处理国营事业环保及劳工问题,全面提升中小型企业国际竞争力.


1990年6月1日至1993年2月1日,陈履安任“国防部”部长,推动国民党军队“国家化”.1991年1月,兼任“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委员.1993年2月1日任“监察院”(第五任)院长,1995年9月23日辞职.

1990年春,在国民党高层政潮中,陈履安投身非主流派阵营,公开倡言“内阁制”,力图遏制李登辉的权力扩展.

由于陈履安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不满两岸采取敌对的态度,与李登辉政见不合,矛盾激化,1996年退出国民党,作为独立候选人,与王清峰搭档参选台湾首届“总统”竞选.竞选失利之后,淡出政坛.2001年1月6日,陈履安恢复国民党党籍.他的夫人曹倩以前不是国民党员,于此日也加入国民党.陈履安呼吁台湾人民应主动投入参与政党,藉以了解政策,由内部推动改革的方式“自救、融合”.

七、老年的陈履安在两岸间从事文化、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希望两岸和平统一

陈履安老年信佛,呼吁净化人心,提出“救中国、救人心”的理念.他走遍台湾全省,深入民间,为百姓祈福行脚.陈履安在两岸间从事文化、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希望两岸和平统一.他创办“台湾财团法人化育文教基金会”,担任首任董事长.基金会搭起无数的行善桥梁,在海峡两岸影响甚大.

陈履安一生十分注重教育事业,为秉承已故父亲陈诚“奖掖后进、作育英才”之夙志,早在1971年,即倡议创办一所完全住校的中等学府,旋即商得“陈诚文教基金会”董事会之赞助,暨陈诚故旧部属和各界之捐输,遂择定在台北县三峡镇横溪兴建校舍,取陈诚字“辞修”为校名,命名为“台北县私立辞修高级中学”,由母亲谭祥女士挂帅,出任辞修高中首届董事长,后陈履安夫人曹倩、二弟陈履庆相继担任董事长,陈履安本人亦亲自任过辞修高中校长.如今,辞修中学是台北县境内一所完全中学,高中部学生一律住校,住宿生采用军事化管理,为台湾地区第一所完全住校的学府,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1996年9月15日,陈履安先生首次回家乡青田县高市探亲.2007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陈履安先生携其长子陈宇廷、台北辞修高中总务主任潘开平等,第二次回故乡青田探亲祭祖.在高市小学门口,面对夹道欢迎的乡亲,陈履安先生即兴作“走遍天下,心在青田”的演讲.

2009年11月,陈履安应中国华夏文化基金会理事长耿莹女士之邀,前来大陆出席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耿莹的父亲耿飚曾任长、国务院副总理.在历史上曾有过14年你死我活的兵戎相见、在八年抗战中又彼此互为友军的国共双方高级将领陈诚、耿飚的儿女,在亲密友好的氛围中相见,令人感慨万千!

陈履安夫人曹倩,祖籍广东中山市,是香港著名银行家后人.曹倩在赴美就读“微生物学及遗传基因”期间,与也在美留学的陈履安结婚.1996年,成立了“中国女红坊”,为两岸三地所瞩目.

八、陈履安的儿女

陈履安、曹倩夫妇育四子一女.对于下一代,陈履安先生尊重他们各自的选择.

长子陈宇廷,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脑电机系,获电机计算机学士,1990年至1991年,又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攻读MBA,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直接被麦肯锡公司录用(未赴任),曾在美国医疗私募股权基金会担任财务分析师.1992年至1995年,陈宇廷出家为僧,云游各地,学习、宣传藏传佛教.1996年还俗后,担任陈诚文教基金会和化育文教基金会执行长,2005年重入麦肯锡公司担任资深顾问,负责拟订与执行大中华区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策略.2006年发起创立致力于将慈善家与社会企业家联盟为公益伙伴基金会(NPP).现任陈诚家庭基金会总裁、新公益伙伴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海外藏族协会董事、山西鑫磊集团执行董事.

2002年4月28日,陈宇廷在北京与西藏女企业家、歌手央金拉姆举行婚礼.央金拉姆,藏文的意思是“妙音天女”(“歌神”),曾就读于北京民族大学艺术系和兰州大学艺术系,担任奇正藏药集团营销副总经理.现任中国海外藏族协会主席、新公益伙伴基金会理事、山西鑫磊集团董事长.

陈履安次子陈宇铭,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在美国做事.陈履安三子陈宇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企业管理硕士,从事广告、影视工作,曾任电影副导演;夫人程思聆,为商界精英人士程宇远之女.

陈履安四子陈宇全,国中毕业后在西藏呆了一段时间,对藏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潜心钻研藏传佛教,出家后在印度、尼泊尔修行,法号罗卓丹杰.

陈履安女儿陈宇慧,笔名郑华,1973年生于台湾,以全校第三名成绩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父亲一样,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修商务管理.1995年毕业后定居香港,现任香港荷兰银行董事,可转换债务专家.陈宇慧业余爱好写作,2006年以一部80万字的武侠小说《多情浪子痴情侠》一鸣惊人,获得国内文学网站“”、MSN中国和中华书局(香港)联合举办的网上武侠小说创作比赛“2006年全球华文新武侠小说大赛”最高奖和“最受欢迎作品奖”.作品被认为“其文笔有金庸大师风范”,被媒体封为“女版金庸”,成为新时期武侠小说的领军人物.《多情浪子痴情侠》一书,先后在香港、台湾出版,改名为《天观双侠》(共四册),2007年在台畅销12万册,2008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亦出版了《天观双侠》.2009年10月,奇幻基地出版社又出版她的第二部武侠小说《灵剑》(共三册).

陈宇慧丈夫郑先生,是她大一时认识的学长,也是金融高管,于1997年结婚,已有三子一女.

九、陈诚次子陈履庆和三子陈履碚、四子陈履洁

陈诚次子陈履庆1938年出生于重庆,台湾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物理博士,荷兰天主教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历任台湾大学机械系教授,中兴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副局长,财团法人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基金会副主任等职.

1983年8月起,陈履庆为辞修高级中学第三任董事长.1998年7月起,陈履庆担任台北市青田同乡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

2011年7月2日,陈履庆在台北逝世,终年74岁.

陈履庆夫人靳文颖,台湾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物理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物理系及地质系副教授.数年前皈依佛门,潜心研究佛学,将全部精力投入英文佛学书籍的译述工作.

陈履庆、靳文颖夫妇育有一女陈宇岑,200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任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经济学系助理教授、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以及开放总体经济学.

陈诚的第三个儿子陈履碚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取得了统计数学博士学位.

陈诚最小的儿子陈履洁在纽约获得精算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