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调控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43 浏览:22589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126-01

小班化教育本身就是指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它不但需要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更好的物质条件,而且需要更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当然,学校尽可能在物质基础上予以改善.下面谈谈在小班化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课堂调控问题.

1目标导“向”

目标是激发学习动机的诱因和调节行动的标准.目标明确,对行动的目的心中有数,知道努力的方向,就可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处于自觉的、积极的预先控制之中,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倡导的“掌握教学法”,主张教学程序首先是“目标定向”,在一个单元教学开始前,先将各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每一节课开始时也要把本课的学习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预习课文,带着明确的任务,有目的地听课学习.实践证明,这是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的.语文学科是由一部分一部分知识组成的系统工程,有它的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确定目标要着眼于“教书育人”这个大前提,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出发,具有明确性、层次性和连续性,处理好文与道、教与学、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目标一经确定,教师就要作为一名向导,带领学生竭尽全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进.这里的关键是一个“导”字,导而得法.就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

以我的实际教学过程来看,在我校小班化的规范下,我们在每个学期之首会确定以年级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老带新的方式集体备课.本学期基于本册教材内容安排的特殊性(记叙文两个单元、说明文两个单元、古诗文两个单元).则本册拟定以:上半学期,一、三、五单元;下半学期:二、四、六单元.在整体上给学生“定向”.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我会首先让学生翻看每单元的目录.明白这个单元我们要学校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对每单元的单元提示加以分析.教师进行目标导向,比如:说明文单元,单元提示要求“注意课文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的语言”.所以,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几篇典型的说明文时,我就紧紧抓住教学要求,板书每节课的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每节课所学来实施教学.这样让学生心中更有数.在小班化的班级里,学生还可根据教师指定的教材、作业,进行自学或练习,教师可以及时在班级里巡视,了解学习情况,给学生解疑答难,搭桥铺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因为小班化的班级里人数较少,教师还可根据学生不同语文基础,不同爱好,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朝着适合自己才能的方向发展.这是学生在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达到目标.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着重引发、点拨、疏通,提要勾玄,化虚为实,内隐外显,鼓励学生知难而进,通过语言文品味评析,由表层理解达到思想内容的深层理解,受到美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是在教师的诱导下达到目标.

2内容定“量”

量,指事物发展的规模和程度,是可以用“数”和“质”来界定的.如数量多少、质量高低、容量大小、力量强弱等.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而小班化由于班额比较小,反馈的实施具有明显地优越性.课堂教学就其实质而言,是信息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有传信息,有反馈就有量的调控.教师作为施控一方,向受教育者传递信息,要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学习水平,对信息输出里进行适当控制,不能随意扩大或减少.信息量过大,讲的知识过多,学生难以接受,信息量过小,讲的基本上是己有知识或浅显知识,又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应做到恰如其分.

3教法适“度”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着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就叫做“度”.由于错综复杂的动态结构,反映在教学中,因互相联系、渗透而不断地发展变化,需要教师掌握分寸,随机地进行调控,使主观的认识和行动,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度”.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对“度”的掌握,有人认为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得“高速度、深难度、快节奏、大容量”,诚然,为了开拓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承受一定的压力,在快速运动中求得个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控制失调,超过限度,也会“欲速不达”、“弄巧成拙”,影响教学效果.本着这个道理,我们在调控教学方法、掌握“度”的分寸时,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3.1合理分配时间.要充分发挥四十分钟的效率,讲课时哪部分该详,哪部分该略,时间分配要尽量合理.

3.2科学地安排密度.根据课文内容的深度、广度,对教学密度进行科学的安排.一堂课的教学重点不宜多,我认为最好的是一堂课解决一个大的问题.难点要适当分散.其调配组合,或分散或集中,既做到内容充实,又要做到覆盖面的疏密有致.

3.3灵活地调节课堂.

4结构有“序”

客观事物是有其自身的结构和发展规律的.这个结构各要素的组合规律就是“序”.我们认识客观事物、分析事物结构,必须根据事物发展过程,从信息排布的“序”入手.如认识事物由泛化、分化到精确化的序,认知过程由识记理解到应用的序,讲解课文由整体、部分、再到整体的序,文章有时间发展或空间转移的序,作文训练有从读到写、从述到作的序,等等.中学语文教学经常接触并需认知研究的,有教材编排结构序列、知识内容结构序列、技能训练结构序列、教学过程结构序列等.例如,初中阶段的语文,初一重视记叙文教学;初二纳入说明文教学;初三则广泛接触说明文.在小班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则更有利于这种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精细化的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