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93 浏览:19285

摘 要:高中物理主要以探究和实验为基础,物理概念和规律既抽象又具体,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本文从四方面探讨物理知识和概念的教学.

关 键 词:物理;概念;规律;感性认识;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1-0092-01

高中物理知识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概念形成、规律掌握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探讨物理概念和规律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现就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

该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陛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具体.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并对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问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才能形成物理规律.教学中应该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模拟案例,利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为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例如选修3-1“电动势”一节电动势的概念教学,可引入非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类比抽水机把水抽到水塔的现象.

二、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必修“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但是这一本质却被许多表象所掩盖着,如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停止;力的作用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表象,才能顺利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三、探讨物理概念和规律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加以深化认识.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四是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例如选修3-1“库仑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通过分组实验得出规律,加以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或练习,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把所学的物理规律和概念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的案例中去.例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旧手机电池的再利用”.就必需用到欧姆定律概念设计电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新旧手机电池的区别熟练领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及其带来的求知乐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时,必须紧紧抓引入、建立、讨论和运用这四个环节,把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落到实处,真正成为学生和谐发展的引路人.

责任编辑:刘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