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西部开发的

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140 浏览:55095

西部开发,交通先行

新中国成立伊始,西藏还未解放,剿匪反霸和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的工作还未结束,国家的经济又相当困难.尽管如此,已开始关注西部的开发问题.为了解放西藏人民,实现祖国统一,巩固国防和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发展西部经济,党、决定在集中力量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同时,加快西部的开发建设,首先从修筑公路、铁路,改善交通状况开始.

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后.1950年4月1日,指示:要“一面进军,一面修路”.随即,人民政府成立了康藏公路修建指挥部,开始在世界屋脊修筑康藏公路.1952年12月,经过21个月的艰苦奋战,康藏公路(即现在的川藏公路)康定至西昌段公路胜利修通,这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壮举.和朱德欣喜地分别给康藏公路筑路大军题词:“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军民一致战胜天险,克服困难打通康藏交通,为完成巩固国防繁荣经济的光荣任务而奋斗!”

青藏公路起自西宁,终于拉萨,北达敦煌,纵贯“世界屋脊”,全长2100公里,于1954年5月11日动工修筑,历时7个月14天,全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1954年12月25日,青藏、康藏两条公路同时全线通车.

两条公路的通车将西藏与祖国内地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陆地运输,内地的大量产品输入到西藏,打破了英、印等国商品在西藏的垄断地位,使西藏的市场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内地商品的大量输入,使西藏市场的商品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增加,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生活状况.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根据“要使中国工业化,必须大大地发展铁路”的指示,在财政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政务院拨出巨款,修建西南、西北铁路.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先后建成了成(都)渝(重庆)、天(水)兰(州)、来(宾)睦(睦南关即今友谊关)铁路.

天兰铁路是西北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天水北道埠,西至兰州,全长348公里,为陇海铁路的最西一段,是内地通往大西北的咽喉.1950年4月15日,天(水)兰(州)铁路开工,1952年9月29日,天兰铁路正式通车,首趟列车从天水站开出,并举行了有3万人参加的通车典礼.

1952年10月1日,横贯甘肃、新疆的兰新铁路破土动工.1966年,兰新铁路全线通车,形成横贯我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架起了一座新的“亚欧大陆桥”,成为当时由甘肃兰州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的一条最快捷的陆路通道,结束了西北地区一直以车马、骆驼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历史,使这条丝绸古道重放光彩.

在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中,有一个令新中国铁路建设者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名字――成渝铁路,因为它是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这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开工建设,线路西起成都,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成为连接川西、川东的经济、交通大动脉.

1953年7月30日,成渝铁路正式交付运营.它横穿四川盆地,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物资流通,对发展生产和繁荣地方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1952年7月,我国又开工修筑宝成铁路,同时对原宝(鸡)天(水)铁路进行了全面整修.宝成铁路全长668.36公里,北起陇海铁路的宝鸡,南至四川成都,贯通我国西北、西南.1956年全线接轨.铁路工人和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开挖300多座隧道,架设900多座桥梁,完成土石方工程6万立方米,终于使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变通途.经过试运行,1958年元旦,宝成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1964年,确定了加速西南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决策.指示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挂帅,铁道部吕正操、刘建章等部领导坐镇指挥,调集了铁道兵和铁路职工30余万人展开了西南铁路大会战.工程集中了来自全国的1200名科技工作者,对65个新技术项目进行攻关,采取了多项快速施工方案,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以推广应用.1965年和1966年国庆节,川黔、贵昆(即滇黔)铁路相继通车.成昆铁路于1970年7月1日接轨通车,同年12月交付运营.

对于西藏地区机场的修建,指出:“除十八军应迅速完成甘孜机场的修建任务外,还应在丁青一带选建一J临时着落场,在拉萨修建一普通机场.”1956年5月26日,在纳木错畔的当雄建成了西藏高原第一个机场.接着,军航、民航也试飞成功,并于10月21日开辟了西藏至印度的航线.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改善交通为抓手的西部开发,改变了西部一些偏远地区没有铁路、公路的历史,加强了西部地区之间及其与外部的联系,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把生产布局向西部推进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一五”计划是以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为中心展开的.明确提出,在合理利用东北、上海等现有工业基地的同时,在内地建设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以改变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

根据的这一意见,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与苏联方面进行了反复协商.在投入施工的150项重点工程中,西部地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仅陕、甘、川三省就安排了50个左右的项目,陕西落户24项.这一决策的实施使过去几乎没有工业的我国西部地区建起了一批轻、重工业,其中钢铁、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兵器、航空、建材、电子电气等企业粗具规模,并且初步形成了相互衔接关系.

1956年,进一步考虑了国家经济建设布局问题.他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70%在沿海,只有20%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在等领导人的推动下,我国“一五”计划的实施,充分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西部地区建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基地,出现了西安、咸阳、兰州等新兴工业城市,在新疆则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随着宝成、兰新铁路的建成和通车,西北与西南之间及其与全国各地的联系大大加强,我国东部与西部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变,这对于开发西部资源,促进西部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五”时期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使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极大地改变了西部地区工业的落后面貌.

决策三线建设

1964年5月,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指出:过去曾经出现过只发展沿海,忽视发展内地工业,只强调建设内地,不注意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础这样两种倾向.上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大跃进”带来的严重困难,不得不大幅度地压缩基本建设战线,西南三线建设迟缓了.强调:“攀枝花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建设不起来,睡不着觉.”这次会议,对动员全党重视西南三线建设,起了很大作用.

1964年8月中旬,书记处开会讨论三线建设问题.在8月17日、20日两次讲话中说: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工厂可以一分为二,要抢时间迁到内地去.各省都要搬家,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不仅工业交通部门要搬家,而且学校、科学院、设计院都要搬家.成昆、川黔、滇黔这三条铁路要抓紧修好,铁轨不够,可以拆其他线路的.根据的讲话精神,会议经过研究,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

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三线地区先后建成了西南地区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成都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以长江上游重庆至万县为中心的造船工业基地,西北地区建成了陕西的航空工业、兵器工业基地,甘肃的航天工业基地.到1975年.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固定资产总值和净值、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技术力量和设备水平等都超过了一、二线地区,极大地改善了国防工业的生产布局,加速了我国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本篇论文url www.eduxue.com/zhengzhi/050734452.html

三线建设在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同时,着力对我国西南、西北内地进行了综合性开发.在交通方面,修通了贯通西南的川黔、贵昆、成昆、湘黔等10条铁路干线,在基础工业方面,建成贵州六盘水等几十个煤矿,葛洲坝、龙羊峡、神头等60多个大中型水火电站,开发了四川等地的油气田,建成了四川攀枝花钢铁厂、成都无缝钢管厂、贵州铝厂、甘肃酒泉钢铁厂等大型钢铁工业企业,逐步形成了重庆、成都、贵阳、汉中、西宁等新的工业基地,纺织等轻工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经过大规模的全面建设,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工农业逐步协调发展的战略大后方,初步改变了交通落后、基础工业薄弱、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的状况.三线建设,从总体上来说,有利于改变工业建设在内地和沿海的严重不平衡状况,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城乡差别的缩小,功绩是主要的.三线建设,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的建设战略,它凝聚了以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当时复杂国际国内形势下的战略思考和筹划.

本栏编辑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