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育目标定位问题刍议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61 浏览:22092

摘 要: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应定位在职业的需要上,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职业教育就是为市场怎么写作、为企业怎么写作的,职业教育的目标应切合实际,突出“职业”特点.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所存在困境,强调职业教育的“职业”目标,由此带动教育思想、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等一系列改革,由此也可使教育的投资更准确,职业教育“市场化”更有成效.

关 键 词:职业教育 “职业”目标 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9-158-02

由于我国许多职业学校是从普通中学转制过来的,与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有着无法分割的历史渊源,在运行机制、人材培养等方面还带有浓厚的“通识教育”色彩,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也就是说,学生在毕业后能为企业、为市场所满意,顺利找到工作.因此,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定位应在“职业”上.本文所述的职业教育的“职业”目标,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从事教育的职业,而是指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职业,是为获得职业、胜任职业而进行教育.

1 “职业”目标定位的理论依据

其实,在教育理论上早就有人提出过要重视教育目的的功利性了.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扈中平说过:“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不仅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而且更倾向于强调其中的社会功利价值,强调教育对社会的有用性和对个人社会生活方面的有用性.”对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谋生之道给予足够的重视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面对众多批评和指责时也指出:“当我们用这样广泛而富有意义的方法来设想学校中的作业活动时,还经常听到各种反对论调,认为这种作业在学校中不应该占有地位,因为他们是唯物主义的,功利主义的,或者它们的倾向是卑贱的.这真使我惶惑不解.有时在我看来,持这种反对论调的人,简直是生活在另一世界!我们大部分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其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任务和职业,都有一些事要做.”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首倡者黄炎培也积极倡导将教育与职业、教育与生产密切结合起来,“盖教育者,固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培养学生的技能与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并不矛盾,获得一定技能必须首先要学会一定的基础知识,如简单的英语、计算能力、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应用能力等.其实,早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他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中就指出:“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都是“人力资本”,可见,技能和知识是同样重要的.但是,职业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胜任,而非高水平.普通一名学生,学会一定的技能也许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是在对设备的具体熟悉过程中,就基本可以胜任.但是,我们的管理者在制定职业教育教育目标时却“惟恐”学生学不到东西而强加了许多基础文化知识和能力要求,造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基本没有摆脱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就业的适应性培养.3年制的中职生要学20多门课程,学生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了不少无用的东西,而企业需要员工应当具备的“一上岗就上手”实操能力就成了职业教育的花架子.这样的职教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眼高手低,甚至鄙薄技术.学生的学习时间毕竟只有短短的三年,这既有时间的约束,还有正规学校教育成本的约束,在三年之中我们要培养一个理论知识上似乎可以赶上专科或普高,在实践能力上可以达到高级工或中级工所需要的能力,在现实中却是天方夜谭,好像这样的教学目标追求可以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强的能力,能够更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于是,教师拼命赶进度,学生却越学越不懂,也许这就是“灌输”教育的源头吧!事实上,在职业教育期间不断地强化基础文化知识教育也是职业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即使职业教育基础层次设置得很高,我们也不可能在短短的3年之间就能完成个体一生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它更需要个体在今后的一生中不断学习.我们之所以提出职业教育的类型,或者说职业教育的概念,是因为职业教育应与职业紧密相关,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目标,培养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本质所在.既然是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就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至少是在模拟的职业情境中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进行整合并内化为某职业的具体岗位能力.但是由于对职业教育的过高的、脱离实际的要求,使职业教育本应追求的教育过程受到了更多的批判,以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未来学习能力等为主要价值取向的职业教育观念似乎已占了主流,通识教育的泛职业化理念已得到不少人的认可.是不是在这种广泛知识的教育中,可以使人得到一种基本的技术实践能力呢,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这不仅涉及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涉及到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问题.我们不能一方面高喊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终身学习者,而另一方面总是在试图努力在短短的3年之间就把一个人一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都培养出来,这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它需要更高的成本.关键的问题是职业教育既然是针对某岗位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教育的目标就应定位在职业的需要上,定位在市场和企业的需要上,这就是“职业”目标定位的真正含义.


2 “职业”目标定位的现实“窘境”

然而,职教定位于“职业”的目标在现实中却似乎被遗忘了,其实,这是目前我们所说的职业教育的一种无奈.现实生活中,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长期存在.尽管《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来,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平起平坐的一种教育模式,在社会发展的某些阶段,甚至比普通教育还重要.黄炎培说过:“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日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但与普通中学相比,职业学校的学生历来被认为是差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坏孩子”.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对职业学校及其学生甚至教师都非常冷潢.“在当前一般人心目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意义几乎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程度,特别是一些家庭和个人,对教育的热情已达到过于狂热的程度,把能不能上大学,以至把能不能上名牌大学看成是决定一生命运和幸福的唯一因素.”这是“教育万能论”在作怪.据199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年接受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学生不到同龄人口的19%.在这种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笼罩下,别说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甚至为职业教育摇旗呐喊的声音都很小.其次,家长和社会的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政府的投入.多年以来,政府在职校技校投入方面是非常“吝啬”的,以1996年的数字为例,我国职业中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比普通高中平均低7.4%,有的省甚至低47.7%.但根据国际上的统计,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应当是同级普通教育生均经费的2.5倍.办学经费的缺乏,造成了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学设施,尤其是涉及工业企业生产的教学设施,离能真正地开展职业教育相距甚远.我国的职业学校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由大跃进方式形成的,其教学设施的落后程度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学校就不具备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最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是技工学校,但技工学校(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技工学校)由于企业转制等各种原因同样造成严重的经费短缺,设备更新缓慢.同时,近十年之中,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一直不强,就业弹性就全国而言在某些年还是负数,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现实使许多职业学校不得不放弃这种传统的领域,向第三产业拓展.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在教育上的职业特征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削弱了.另外,由于政府对对职业学校的运行经费实行“以费养费”,收费上学,学生分摊教育成本后,学生规模的扩大无疑成为职业学校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有了规模,才能得到更多的收入.但问题是,对学生的收费标准是由政府规定的,学生规模的扩张所得到的收费难以弥补真正开展职业教育所需要的经费缺额.在这种背景下,职业学校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更别说什么教育的目标追求了.

3 “职业”目标定位的实施意义

职业教育定位于“职业”目标上,它的意义在于强调职业教育不应偏离自己的发展轨道,应走紧贴市场需要、职业需要的道路.它提醒我们:要正确实施职教的“职业”目标,首先,在教育思想上有必要进行一场革命.由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职业技术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深,重理论、轻实践,重思辩、轻实干,受普通教育的教学思想影响很深.因此,要全面提高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回报率,使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解脱传统农业社会思想、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摒弃鄙视职业教育的不良风气.“诸君须知,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其次,实施教育目标向“职业”方向发展,就迫使我们大力修改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切实考虑到职业学校生源比普高生源差这个不争的事实.彻底改变教材理论性重于实操性、教学内容上将大学的教材删减一部分当作职教的教材的现状,强调教学内容不仅要对学生“有用”,更重的是“实用”,强调教材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具有时代性.大力压缩教学设计中文化课比例超高现象,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实用专业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在职业学校的师资建设方面,进行以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师资培养,改革职业教育的用人制度,引进有实际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只有本身职业功底强的教师,才能教得出“职业”能力强的学生.第三,职业教育既然是以职业为教学目标,在实施中就必须重视市场和企业的需要,以市场作为“风向标”,因为这是社会经济对教育制约的一种表现形式.市场规律无时不在影响着企业、个人和学校的决策.也正因为这样,才迫使我们去思考职业教育和企业、市场的衔接,怎样才能把学校教育与企业的具体岗位职业能力协调起来,因为,只有在对口就业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得以应用,才能显著提高生产率.第四,提倡“职业”目标,也可唤醒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对职业教育的的投入,改善职业学校的教学设施,在经济支撑能力一定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使更多的适龄人口接受到基础的职业教育,从而可以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充当简单的培养人才、满足就业需求作用,更重要的是成为全社会的“稳定阀”.

诚然,在强调“职业”目标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德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文明礼貌、诚信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互助精神等,因为这些也是职业所需要的.另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应成为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而且职业教育本身的“职业”目标要求职业教育甚至比基础教育更应搞活,更应注重学生,“以人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加大选修课,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动手”意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