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理的大学生个性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197 浏览:106552

[摘 要]熵理论属于热力学范畴.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熵理论的应用已经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生物学、信息论、文化教育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并且发挥着愈为明显的作用.大学生个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需要.本文试图从熵理论的角度研究大学生个性教育的现状和对策,促进新时期的大学生个性发展.


[关 键 词]熵理论;大学生;个性教育

一、熵与大学生个性教育

熵是热力学中描述大量粒子组成的系统演化行为的量,是对系统由于其内部个体因子随机运动所造成的无序性及其程度的量度.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孤立系统中,自发的过程是使系统熵值增加,而不是减少的过程,即损失能量增大的过程;系统达到平衡时是熵值最大,能量最低,最无序的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熵定律.这说明系统的变化过程是有方向性的,是不可逆的.熵定律只能适用于孤立系统,而真正的孤立系统是不存在的.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对于一个同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人们可以用“负熵”来阻止熵的增加,使系统得到有序化发展.普利高津还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开放系统中熵变化规律:dS等于dis+des,其中的dis是系统本身由于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产生,此项恒为正值,des是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物质、能量引起的熵流,此项可正、可负或为零.由于外界有负熵流入,有效地克服了系统的熵增,保证了系统有序化进展.

大学生个性是一个多角度多视野的概念.当前个性教育研究中,关于个性内涵构成的学说观点纷呈.但我们可以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大学生个性,即在生理、心理等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大学生个体能够以其独特性、主体性和社会性等特殊品质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以及所凸显的人格.大学生个性教育中的熵增是指教育组织、制度、措施等在相对孤立的大学生个性教育系统中产生的有效能量不断减少,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不可逆过程.熵理论为大学生个性教育提出了更为明晰的发展思路,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效克服大学生个性教育系统的熵增,确保系统的有序化开展,需要教育者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组织管理,解决教育组织管理过程中由于组织方式、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教育环境等因素与实际发展的不适应,所导致的系统能量损失和熵增;一方面要解决大学生在个性养成过程中,由于认识不到位等主观因素造成引导与教育的效果消减,所最终导致的系统熵增;再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个性教育系统发展与外界系统的联系,引入“负熵”机制,加强引导与管理,使系统处在低熵运行的状态.

二、大学生个性教育现状和熵化分析

当今,经济全球化使得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日剧加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需求也日益突出,大学生个性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已经提到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日程,越来越受到教育组织和教育者的重视.

就大学生个体而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注定了他们个性的多样化.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顺应人的发展,塑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性格,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和全面发展.当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开展有效地个性教育,发挥个性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推进作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总体来看,个性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个性教育内涵的认知与研究、组织方式与平台、教育效果的监控与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同时,还存在不利于个性化教育发展的现实环境.一是传统教育模式,统一的教材和教学组织形式,流水线式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很大程度泯灭了大学生的个性;二是业已形成的不适应个性化教育发展的做法,大学生生活的过度宽松和自由或者过于严格的大学生活环境都不利于大学生个性多样化成长的需求.这些制约大学生个性教育发展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个性教育系统的有效能量损失和无序程度增加的熵增.

影响大学生个性教育系统熵化的因素或者原因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存在现有的教育观念和组织形式与当前的大学生个性教育需要不相适应,使得教育教学资源不能有效地利用到个性教育全过程,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而引起系统的熵增.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的终极关怀落实不够,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凸显,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不够充分,与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存在一定障碍,在学习生活中作为独立个体得到尊重的程度还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大学生个性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二是重科技轻人文倾向使得大学生个性教育受到阻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实际需要,以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泛滥使得传统的教育注重传授实用知识和技能培养.现代高等教育需要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的融合,人文教育的低成本低消耗产生低熵值与科技教育的高成本高消耗产生的高熵值相互抵消,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稳定和有序,才能使得大学生个性教育在人文教育的氛围里得到健康的发展:三是传统的课堂一体化、填鸭式教育,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养成.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扩招后的现象更为明显.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下,缺乏分类指导,大学生的个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其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到位,认识不统一,在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环境里,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造成大学生个体的无序程度增加,教育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引起系统熵值增加.一是自我调控能力不足.大学环境是宽松自由的,课余时间相对富足,如何利用大学时光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性和主体性,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同时也存在由于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不足给部分大学生成长成才带来的诸多问题,如浮躁、容易冲动,遇到困难、挫折或者突如其来的变化不知所措甚至走极端等等现象;二是独立能力不足.由于成长环境、学习环境等原因造成部分大学生养成了较强的依赖和懒惰习惯,独立处理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明显缺乏,甚至没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生活依赖家长,学习依赖老师.大学生的独特性和主体性更无从谈起.三是部分大学生对上学的目的不明确,对大学期间要养成或者具备的素质内涵不明确,自己的成长成才没有明确的素质要求和发展方向,导致自己的学习生活很盲目.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期间要学会什么,通过什么渠道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等等,使得这些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很困惑,更不清楚要养成什么样的个性了.

再次,教育系统的自我封闭或者对外交流不充分导致“负熵”引入不力,系统熵增.传统教育和思想没有对教育的对外交流引起足够的重视,各自在既定的领域开展工作,交流的范围也相当局限.同时,就业压力等现实问题也坚定了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想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增加就业机会,使得他们无暇顾及素质养成,减少了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眼光只局限在书本,行动只局限在校园.

三、理顺关系,促进大学生个性教育

理解熵理论所揭示的原理为我们研究大学生个性教育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论.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推进大学生个性教育,需要理顺四个方面关系.即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内部引导与外部促进的关系和独立与有序的关系.

理顺个性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就要把大学生个性教育放到素质教育的大环境,这是个性教育发展的必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求.明确不同时期的素质教育内涵,提高认识,强化落实.以素质教育为带动,在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全面推进大学生个性教育的健康发展.

理顺他律与自律的关系,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充分配合,在明确大学生个性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强化投入,健全和完善制度措施,提高教育者教育水平,营造大学生展示其独特性和自主性的环境和平台.同时,大学生自身要不断强化自我调控意识和能力,明确责任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自己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展示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理顺内部引导与外部促进的关系,要在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和大学生自身建设的同时,强化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引进评价和监督机制,促进个性教育的发展.经济社会和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系统不再是孤立的封闭系统,它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当前,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切需要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才能保持其发展活力.现代教育不但要引领社会发展,也要主动融入社会,怎么写作社会发展.同时教育发展的横向交流与促进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立法鼓励开展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理顺个体独立与整体有序的关系.教育系统的整体稳定有序的低熵运行,与具有独特性和自主性的大学生群体所产生的高熵值并不矛盾.追求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调配资源,减少教育系统的有效能力损耗,引进“负熵”机制,保证教育系统整体稳定有序的低熵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