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第一竞争力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04 浏览:1075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实践中得来的真理.但是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始终是曲折复杂的.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界定”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进入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媒介机制,成为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在科技、经济、贸易和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正在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温家宝总理指出“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竞争力就是知识产权,是专利,是标准”.当前,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利用知识产权来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并把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纷纷制定本国知识产权战略,日本甚至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因此,构筑知识产权作为第一竞争力的地位,研究知识产权的高水平保护,以及知识产权制度的规范和应用,将自有智力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当前振兴我国民族产业,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激励创造,建立与完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有效连接机制,是构筑知识产权第一竞争力的核心要义.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源泉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文化成果等知识在国际国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越来越表现为科技水平的较量.而知识产权就是赋予技术创新者对其智力成果拥有垄断使用的产权收益,来推动技术创新,并成为继续创新的重要动机.因此,构建知识产权第一竞争力,就必须站在推进国家创新型体系建设的高度,努力从国家宏观层面、行业中观层面以及创新者微观层面寻求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的有效连接.

从国家层面而言,必须通过制度配置和政策安排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对知识资源的创造、归属、利用以及管理等进行政策性指引,确保智力成果通过市场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围绕知识产权的发展,配置高科技产业促进政策,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识产权、实现高科技产业化为主要目标,重点塑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集团,面向国际竞争,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发展,努力促进由“技术立国”战略向“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转变.从行业层面而言,必须以加快行业整体发展为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多渠道促进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的成果开发,发挥企业、科研院所各自的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互补,“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集成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从创新者层面而言,必须面向市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或综合应用源头创新、消化吸收引进以及技术集成等创新模式.必须高度重视专利文献的应用,详细了解本技术领域里的最新技术情报,做到“产品未动,产权先行”,避免重复开发和知识产权纠纷,提高研究与开发的效率.

――有效运用,促进智力成果向知识产权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是构筑知识产权第一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2010年8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0年《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指出,我国正处于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型期,面临竞争优势断档风险.蓝皮书分析,在这样一个转型期,如果应对不当,我国一些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下会失去竞争力,新的具有优势的产业一时难以形成,在竞争优势上形成一个“真空期”.只有促进知识产权的转让和流通,促进知识产品充分有效地运用,使其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有效化解已经显现的竞争优势断档风险,防止由局部断档演化成全局性断档,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首先,在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时,应通过完善政策体系,着力推动知识产权的应用与商品化、产业化,引导支持若干重点领域形成技术联盟和知识产权联盟,共同实施知识产权成果,有效解决上中下游产业技术与怎么写作的配套,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和市场竞争的群体优势;其次,在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设立技术转移部门,促进知识产权的转让和流通.进一步发展知识产权相似度检测机构,技术转让收入按研究成果重点分配,切实体现激励机制.同时,鼓励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创办企业直接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知识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应用”的良性循环;第三,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价体系.开发知识产权交易系统软件、建立国际标准、组建专利联盟.

――依法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以维护科技优势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构筑知识产权第一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围绕知识产权为制高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革命,引发了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并进一步引起社会、政治的全面变革.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的外延和内涵将不断扩展和深化,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已从单纯的法律范畴上升到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因此知识产权保护难度也将不断加深.适应时怎么发表展,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无疑是我国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通过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自主创新成果,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切实将科技实力转化为法律权利,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一是要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加强原创性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原创性发明专利的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二是要密切跟踪国际知识产权的变化,深刻了解国际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认真研究解决知识产权新问题,逐步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使知识产权成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有力支撑.三是要在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的同时,改进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完善知识产权怎么写作体系,降低被保护者的成本,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我国未来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怎么写作体系与协同配合机制,是构筑知识产权第一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知识产权管理是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制度设计、流程监控、运用实施、人员培训、创新整合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系统工程.”在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和重视微观层面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一是通过建立和完善本领域内的专利技术数据库等手段,通过对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技术专利信息的分析,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避免新成果遭受侵权指控,避免关键技术遭受国外知识产权围堵,也同时避免自主知识产权遭受侵权等风险情况的发生,扎实做好知识产权侵权和法律诉讼的防范工作.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制度.抓好企业内部知识产权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贯穿于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取得、知识产权应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全过程,推动知识产权由分散管理转向集中管理,实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三是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的专业性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知识的人来实施,必须重视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定吸引高端知识产权人才的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2008年6月,我国出台知识产权战略,第一次把知识产权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远非知识产权强国,要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就必须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科技优势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这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根本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知识产权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