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的成功秘诀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291 浏览:104973

编者按:

本栏目奉献的众多故事深受读者喜爱,刊登以励志为主的故事,已成为本栏目的风格.然而助您成功既要靠故事的激励,也要靠智慧的启迪.这次我们特意让读者换换口味,给大家隆重推荐一道特色菜――力帆控股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先生今年6月17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大国际MBA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文章较长,本刊特分两期连载,如果您静下心来细嚼慢咽,一定会意犹未尽,有所启发.

去年底,总书记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一个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是有众多的创新型的企业,力帆自信是一个创新型的企业,关于创新,我们有一些思考.我希望从一个企业来看我们的国家,从一滴水来看整个世界.

力帆是一个靠创新发展的企业.1992年创立的时候,只有20万元资金,9个人.经过14年的发展,销售收入从1992年的73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73.2亿元,增长了1000倍;就业人员从1992年的9个增加到去年底的9069个,也增长了1000倍;给国家纳税从1992年的24万元增加到去年的2.81亿,增长了1100多倍.按每年平均70%的速度发展,力帆靠的是什么?

力帆的发展,靠的是创新.下海之前,我是重庆出版社的一名编辑,读过不少经济学的书,我自己的结论是,一个企业,要赚大钱,只有三条路:垄断、投机、创新.所以,十多年前,在我们企业的墙上,我就高高地挂上了我们的座右铭,那就是:“获利路有三,垄断我无权,投机我没胆,创新求发展.”民营企业不能垄断,也不能靠投机.俗话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既没有胆量搞合法的投机,比如说炒股,更不敢搞非法的投机,比如.幸运的是,还有一条路,就是创新,所以我说“创新求发展”.就是这个指导思想,让我们企业发展起来了.

企业创新的历程

首先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创造新产品,创造新市场.”在一个老的市场里,是一个零和的游戏,你增我就少,你死我才活,竞争给人感觉残酷,伤感;可是新的市场没有什么竞争者,在那儿你会感到很宽松,很自在,如果你能创造新产品,就能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所以,我们创造了许许多多中国甚至世界没有的新机器: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造出了当时中国没有的这样一个小不点,叫做100毫升四冲程发动机,1995年一年,就卖了8万台,每台赚200块钱,一年就赚了1600万;1995年我们又创造出了电启动的发动机,在力帆之前,中国造的摩托车的发动机全都是脚启动的,由于新产品(电启动)的神奇性,1995年四个月的时间,就卖了6万台,每台赚250块钱,6万台赚了1500万,1995年我们两个产品赚了3100万.1995年的时候,力帆还是一个500人的小企业,两个新产品,资金利润率一年600%多,这就是创造新产品的神奇.1999年,我们创造了一种中国甚至世界没有的100毫升立式摩托车发动机.一年卖了50万台,每一台赚200块钱,就赚了整整一个亿.我们还创造出来了技术含量很高的两百毫升双缸微型水冷发动机.由于它技术含量高,这种产品现在在欧盟地区十分畅销,每一台大概可以获得两百欧元的纯利润.但是当前的中国摩托车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在国内卖,每一辆的利润只是20元到30元人民币.我们造出来了中国最大的600毫升的四缸的摩托车发动机,我们也自主开发了力帆的轿车,力帆520.由于它是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所以发改委破格地在去年底给了我们造轿车的牌照.由于我们不懈的努力,到上个月底,力帆已经拥有了国内外授权专利3210项,是重庆市的第一名,摩托车和汽车行业的第一名,我们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在全国排在第29名.

下面讲一讲品牌的创新.当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产品都是供大于求,所以我说:“万般产品无俏货,中国摩托用秤称.”我们就提出了一个理念:叫做“力帆不创名牌,摩托一堆废铁”.如果说要赚大钱,要有好的效益,就要创造品牌.我们用怎样的手段来创造名牌,提高我们的知名度呢?我在2000年想到了一个主意,花了5800万,写下了寰岛足球俱乐部.根据我的研究,球迷和非球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种!你看,这些天来,球迷们为球()疯狂,为球失眠,中国的球迷据说有3亿多.力帆没有写足球俱乐部之前,全中国知道力帆的我想不会超过两千万人,但是我们一夜之间就让3亿多的球迷知道了我们.我把这个知名度提升的现象总结为:“八年寒窗无人问,力帆一球天下闻.”当时我们的摩托车出口越南,为了更好地提高知名度,我就把越南的头号球星黎玄德,越南人亲切地称他为“阿德”,引到了我们力帆俱乐部.就像中国的所有媒体都报道了姚明和美国的火箭队,好像火箭队是中国的球队一样,在当年的越南,他们一天到晚都报道他们的“阿德”和力帆队,所以,力帆在越南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在“阿德”的身上不过花了50万元左右,可是在越南获得了5000万甚至更多的广告效益.当然,提高了知名度,还要有美誉度.所以到今天为止,力帆捐赠了大概60来所力帆光彩小学.我们做了很多光彩的投资,慈善的捐赠,让我们的品牌有了更好的美誉度.

下面我简单讲讲力帆的营销创新.力帆的摩托车在当时是多么弱小啊,我们只有20万元资金,当时中国的摩托车老大嘉陵有20亿资金,是我们的1万倍.我们和他们正面冲撞,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我们就放弃一级市场,把网络沉到二市场.今天的汽车也是这样,我们不进北京城,不到上海,不到广州,就在县城、地级市发展,把我们壮大了之后,我相信,通过“让开大道,占领两厢”,寻找我们赖以生存的“青纱帐”、“甘蔗林”,然后通过“游击战”、“运动战”,最后打“阵地战”,总有一天,力帆轿车会进入北京城.

下面讲讲力帆的用人创新.民营企业差不多都从家族企业开始,在创业的过程中,慢慢积累了很多“开国元勋”,企业做大了之后,这帮亲人、包括家族成员和“开国元勋”,用与不用,是一个困扰民营企业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贤亲并举,用亲人是为了稳定,用贤人是为了发展.根据我个人的研究,用人之道,有上中下三策:任人惟亲是下策,任人惟贤是中策,贤亲并举是上策.至于用人惟亲是下策,无需争辩.有人问我,老尹,为什么用人惟贤还是中策呢?朋友们,凡是贤人,难免有几分高傲,一群贤人在一起,要把他们打造成一个团队,要付出很长的磨合时间,要付出很大的磨合成本.四川有句土话,叫做“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头”.所以要把他们打造成一个团队,相对比较困难.用人之道的上策,是贤亲并举.因为亲人和你有多年的理解、谅解和默契.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眼神,他都能够理解.经过我的思考,古今中外,凡是能够成就大事的团队,无一不是贤亲并举的.当我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是一个“愤青”,我老是责备为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今年年近70的日子,我才明白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是正确的用人之道.我们也要重用贤者,我看中了一个人,死心塌地要把他留下来,那就要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


本篇论文来源:{$getarticleurl}

下面跟大家汇报,力帆集团如何善待员工.力帆集团实行了铁饭碗的政策,那就是决不因为经营好坏而裁员,我们全员参保.为什么?中国人心中的最痛,就是失业,铁饭碗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的东西,遗憾的是,许多当权的官员,很多发了财的老板,还板着脸对那些弱势群体讲,我们要打破铁饭碗,让我们的员工感到,企业不可亲,社会不可爱.我们中国人多年没有社会保障.所以俗话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老百姓对国家,对社会没有寄予什么期望.中国人的生存之道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所以力帆要把自己的企业变成员工们防老所养下的儿子,变成员工们为了饥荒时候存下的谷粮.当我们境遇好的时候,我们开仓存粮;当我们境遇差的时候,我们就开仓放粮.所以我把一个企业总结为“老板厚道,员工地道,和谐企业,生财有道”.其实一个老板,不必要太大的能耐.如果同学们今后当了老板,我请大家记住,你最要紧的是要厚道,然后你的员工就地道了.力帆还实行了“科举制”.民营企业选拔人才难,甚至有些时候比国有企业还难.去年是中国废除科举制度100周年,我看到了很多纪念文章.我在思考,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有它的进步作用.中国古人讲,人生的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是人生四大乐事之一啊.所以,力帆搞了“科举制”.我们的办法是,在上一年曾经获得过力帆分公司的表彰以上的人员有考试的资格,经过报名,评审,最后有780余名员工获得了考试资格.其中我们在越南的工厂也有几十位.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我们也把考卷密封起来,专人送到河内.同一时候,国内国外,同时开考.我们请专家们阅卷,初选了20名分数最高的学生,然后20名学生就由老板和老总来进行口试.科举制最大的缺点就是考试内容不实用,所以我们让笔试和口试的题尽量与企业的研发和管理相结合.经过我们的考试,选出了8位“进士”,1名“探花”,1名“榜眼”,1名“状元”.我们的“进士”月薪加1000元,“探花”加2000元,“榜眼”加3000元,“状元”加5000元.我们这次考上的“状元”,原来工资只有1800元钱,这次平步青云,一下就变成了6800元钱.每一个人至少提升一级,而且还要披红挂彩,“打马游街”.有人跟我说,董事长,我们要去租马吗?我说不要.我们力帆不是有轿车吗?也有开天窗的.就让我们前三甲从天窗里面站出来,披红,然后力帆军乐团为他们开道,几千员工夹道欢迎.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我们要让力帆的万名员工明白,力帆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无论你的学历多么低,现在的位置多么低,只要你考上了,你也可以平步青云.这样让我们的员工热爱企业,关注企业.自从“科举制”开始之后,在企业出现了很好的学习气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