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27 浏览:17674

摘 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创办以来,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一直被社会各界和高等学校广泛关注.文章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困境出发,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保证这一模式的相关条件进行了阐述.

Abstract:TheNon-profitanizationhaanagedthespecialtysincetheorigination,thepracticeeducationalmodel'sconstructioncontinuouslywidelypaysattentiontobythemunityandtheCollege.Thearticlecarriesoutofficialdutiesaltogethertheenterprisetomanagethespecializedpracticeteachingtheactualdifficultpositiontoembark,managedthespecializedpracticeteachingtotheNon-profitanizationthepatterntocarryonthediscussion,andtoguaranteedthatthispatterntherelatedconditionhascarriedontheelaboration.

关 键 词: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keyword:TheNon-profitanizationmanagesPracticeteachingPattern

作者简介:范梅芝(1977),女,湖北荆州,长江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

从1998年教育部调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目录,增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至今,全国已有三百多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该专业设立之初即定位为:培养能够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社区管理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各高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规格、培养方案等方面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得该专业教学计划日臻完善,课堂教学内容逐渐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迈进.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环境的变化,使得这一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新专业还来不及紧跟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各高校普遍较为薄弱,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已成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瓶颈.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1.1外部环境复杂

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并没有到位,现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尚未彻底,过去政府包揽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依然未能完全移交给公共管理部门,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的发展处于大的变革之中,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得该专业实习难度增大,致使有很多学校的实习流于形式.

1.2师资结构混杂

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须拥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不

仅应具备较高的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知识,还应包括较强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能力.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多是过去从事行政管理或其它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因工作需要才转型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或者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基本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实践锻炼,大都缺乏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1.3内容设置随意

目前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内涵没有明确的科学认知,其专业方向的设置可谓是五花八门.部分高校是围绕教育部专业目录规定的文教、卫生、体育、环保及社会保险等方向开设的.也有少数高校的专业方向严重错位,如定为“房地产管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政治学以及法学”等方向.部分高校至今没有任何方向,课程设置要么“无所不包”要么“偷工减料”,胡乱拼凑、随意性大.公共事业内涵的模糊认识以及专业方向的不明确,导致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困扰着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有效运作,致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出路探讨

1.1认清实践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路径

相比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更强调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定量的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从公管专业对学生的业务培养要求来看,它表现为较强的技术性和创造性,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很大一部分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技能才能得以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公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普遍缺乏实践机会和场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且不是某一个专业的个别现象,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在这一特殊条件之下,师生必须明确认知实践的基本路径,即实践应该包含有思维实践和行为实践两部分的,思维实践是行为实践的基础,特别是在行为实践受到更多客观因素制约时,思维实践就显得更为重要.所谓思维实践,即将课堂所学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切合实际的案例分析、探讨解决身边的事件以实现初步的从理性认知到感性认知的转化.所谓行为的实践,即切身处地的参与社会实践,将思维实践后所获取的感性认知进一步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实现感性到理性的第二次升华.

1.2以实践地点为依据可以设置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

校内实践体系包含有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及毕业论文三个部分,在这一体系中教师的主动性尤为重要.首先,案例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分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它一方面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改变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分析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进行简单的单项案例分析,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进行综合分析,既可以采用书面分析形式,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其次,实验教学实践.公管专业的实验教学必须以强化训练专业实用技术为特征,以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有鉴于此,实验教学子系统以培养专门的实验技术能力目标,验证性的内容应大为减少,按照从初级到高级等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构成一种能力体系.最后,毕业论文实践.公管专业毕业论文旨在锻炼学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总检阅.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应该鼓励学生将实践课程、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并要求指导老师在选题上下工夫,能够充分考虑论文中是否有实践的情况,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加强考核,建立一定比例的毕业论文淘汰制度,确保论文质量.

校外实践体系主要包含社会实践和见习实习两部分.社会实践系统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原则,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因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应有不同的形式,包括社会调查、社会怎么写作、社会等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学生单独开展,也可以以班或者社团小组的形式开展,既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也可以在寒暑检测以检测期锻炼的形式开展.见习实习子系统.公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目标的实现必然导致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因此见习实习子系统的设计需要贯彻产学结合的原则,体现产学结合的特征.见习实习子系统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必需,更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需.通过实习,实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公管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实施培养过程,达到公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1.3重视实践教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一方面,学校要给予实践教学关注和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社会输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校是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主体,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学校相关部门必须齐心协力、大力支持,才能确保实践教学取得实效.另一方面,要确保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更需要学校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比如,实习基地的建立与维护、师资队伍培的培养、公共事业模式实验室的创建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