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园地拓荒牛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29 浏览:153403

在湖南省重点扶贫开发县――新邵县城,有一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特教学校.在这里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都为有一位慈母般的好老师哺育自己健康成长而感到幸福和自豪.她就是聋哑幼儿语训班的班主任刘娟瑛.学生喜欢她,是因为她对学生关怀备至,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亲和力和认同感;家长信任她,是因她不是妈妈胜似妈妈,把孩子交给她很放心;社会赞美她,是因为她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以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教好每一个残障学生.她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邵阳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2007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她教的班级被中国残联、教育部授予全国聋儿语训先进单位称号.

现年42岁的刘娟瑛,大专文化,1981年参加工作,是新邵县特教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刘娟瑛与特教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1991年6月的一天上午,时任县幼儿园教师的刘娟瑛,正在上示范观摩教学课.下课时,一位坐在后排听课的县教委领导对她说:“小刘,你的课讲得不错.我现在正式通知你,县委、县政府决定组建特教学校,下学期开办一个聋儿语训班,请你当班主任,乐意吗”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刘娟瑛并没有感到突然,她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告别了幼师讲台,走进了与聋儿打交道的“无声世界”.为了办好特教学校,这十多年来,她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事业之中,干出了骄人的成绩,获得了许多荣誉,也失去了许多应该属于她的东西.作为妻子,她没有陪丈夫散一次步,洗一件衣服;作为母亲,她没有为儿女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查阅一次作业;作为女儿,她没有陪伴父母看过一次病,聊过一次天等

她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对待特殊学生,必须付出特别的爱.家住偏远山区的聋儿刘金连,幼年丧母,父亲是肢残人,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入校时上身赤背,仅穿了一条破烂的短裤.因从未出过远门,性格孤僻,不愿接近他人.为了使他适应新的环境,刘娟瑛给他缝制了新衣服,带他进公园、逛超市,并让自己的孩子同他一起玩耍.被子脏了,她给洗;衣服破了,她给补;春天送干雨鞋,寒冬织毛衣裤.刘娟瑛所做的这一切,使刘金连享受到了童年的欢乐.他用别人听得含糊不清而刘老师听得真真切切的话语哭诉着:“刘老师,我为什么没有像你这样的好妈妈”她拭去他脸上滚烫的热泪,满含深情地说:“金连呀,你就把我当做你的亲妈吧.”两年寒暑,春风化雨的慈母爱心,点点滴滴温暖了残童的心灵.

刘娟瑛经济上并不宽裕,丈夫给一家广告公司打工,家里唯一值钱的是一台用了10多年的彩电.但她有一颗博爱之心,凡是学生遇到困难,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她的心里,永远只有学生,她能一口气背出她班里每个学生的生日、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每次外出学习或办事,总要带回大包小包吃的穿的以及学习用品给学生.学生李云华和妹妹李桂峰从小父母双亡,一直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2002年上学期,一场大火吞没她家四间房屋,无法继续上学.刘娟瑛得知这一切后,毅然承担了姐妹俩的生活、学习等所有费用,这年的下学期一开学,她便事先与熟人联系,把其妹安排到县城附近的一所小学随班就读,至今为姐妹俩承担各项费用1500多元.10多年来,刘娟瑛无偿为42位学生捐学杂费、医药费、生活费5200元,她用自己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


这些年来,她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拓展社会力量发展特教事业的空间,先后为学校争取和捐助资金52.3万元,其中争取国家、省里资助经费30万元,社会各界及亲朋好友捐助经费19万元,教职员工勤工俭学筹措3万多元.为改善学生生活,她和其他教师利用节检测日和休息时间为别的学校加工红领巾,每月为每位学生补助生活费20元.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学校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一天天发展兴旺起来,现有两个特教班,一个语训班,一个启智班,共有在训学生68人,已有228名学生合格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