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实践和完善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570 浏览:45998

[摘 要]从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看,构建高职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为例,探析了构建高职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在我国的初步实践,指出了高职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问题及完善的对策.

[关 键 词]高职;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

[作者简介]马静,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讲师,硕士,浙江上虞31230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1―0204―04

书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它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中已占半壁江山,在高校大众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以专科层次为主,也有部分高校办了本科高职.高职突出“技能、实用”.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社会、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已形成了共识,高职设置的专业具有强烈的行业性和职业性,其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要以社会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依据,实行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高职院校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学生考职业资格证书的措施.有人将职业资格证书称为“就业绿卡”,填补了市场人才需求与高职人才培养之间的“空隙”,毕业生不再因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而被企事业单位拒之门外.

事实证明,要在高职学生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简称“双证制”),让高职生真正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职业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本行业管理和运行过程,并有一定的解决现场问题、技能运用的综合能力.这样,高职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从而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得到的工作岗位档次高、薪水高,更能学以致用,发挥自身的专长.因而职业资格证书和书并存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企业、学生和学校的认同.

一、构建高职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从国际环境看“双证制”的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放眼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经济发展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职业教育在每个时期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而建立和完善“双证制”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内在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际上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共同框架,如欧盟、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分转换制度,英国的学习经历举证制度、澳大利亚对先前的学习的认可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的学历鉴定与累加制度,以及韩国、德国和澳大利亚采用的书与资格证书互认制度.这样,避免了学习者的重复学习,能够节约学习时间与经费,大大节约学习成本,避免因证出多门而无所适从的局面.“双证制”的建立和成功实践,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建立双证制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要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二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1世纪,中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但实用性、操作性的人才需求仍然是第一位的.由于我国大陆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相当长的时期内,有机会上大学的只能是少数人,无论是在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还是在增加高等教育机会方面,职业教育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大陆人力资源在质量上差距十分明显,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将更多地从依赖自然资源和资金资源转向依赖人力资源,而且职业教育可以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但现阶段中国大陆的职业教育显然难以完全承担起这一责任.

而作为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环节的双证制,它的完善与实践有以下几个意义:一是可以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者就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二是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并使其纳入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可以促进劳动者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使我国的就业从安置型转为依靠素质就业,达到使劳动者尽快就业和稳定就业的目的.

二、构建高职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初步实践

(一)国家颁布有关“双证制”的法律法规政策

中国自1994年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已经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体系.1999年,中国政府要求在全社会实行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2000年,初步建立起就业准入制度框架.2000年,我国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以适应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目前,中国已基本建立起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的,从初级、中级、高级技工直至技师、高级技师的五级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并使之成为劳动者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10月28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取得职业院校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0年,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提到,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进“双证制”的实行.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二)浙江省劳动部门重视“双证制”的推行

我国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来推行“双证制”的实行,作为高职发展较快的浙江省非常重视“双证制”的推行.

浙江省于1994年成立了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鼓励相关院校申报技能鉴定试点.从2005年起经过严格的审核,相继在26所高职院校建立了浙江省高校职业技能鉴定试点,要求申报的高校于每年3月10日前向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试点,提交试点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实施细则,经省鉴定中心审核认可才成立试点专业及对应职业,年底全面开展试点专业鉴定工作,鉴定工作收费标准按浙江物价局规定执行.制定命题标准和毕业生鉴定的标准,实行“考培分离”方式的考评制度¨J.

浙江省职业鉴定中心积极探索符合高校特点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式,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校专业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指导试点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负责试点高校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督导工作,鉴定合格人员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陆续建立鉴定所,方便本校学生参加技能鉴定,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试点专业,其毕业生可申请参加中级职业技能鉴定;部分高校中以高级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入校前已经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经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可以申请参加相应职业(工种)的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如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可直接申报计算机类职业的高级()职业技能鉴定.

(三)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构建“双证制”的初步实践

绍兴地区的区域经济比较发达,企事业单位每年急需大量为地方经济怎么写作的应用性人才.绍兴文理学院是绍兴最大且最具实力的高校,是绍兴市政府重点建设的高校,上虞分院作为绍兴文理学院最大的二级学院,2006年招生760人,全部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中高职类的专科生680人,占招生的89.47%.目前上虞分院有学生2500多人,其中高职生1517人,占60.7%.高职类有艺术设计、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文秘、体育怎么写作与管理7个专业,虽然分院近年来高职生平均就业率高达85%以上,远远高于全国高职生的平均就业率,分院领导重视高职生的“双证制”问题,及时公布考证的信息,聘请校内外专家为考证学生进行培训,制定见习、实习、基本功考核制度并与评优秀毕业生挂钩,但高职生报考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不多,只有教师资格证书(小学和幼儿园)、英语等级证书、外贸单证、秘书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取得合格书的比例较高,接近100%,而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比例的学生不高,除了计算机证书的合格比例较高(表1),其他证书的合格率都很低,像秘书证书的合格率只有7.6%,公共营养师、育婴师的报考率和合格率均为0.总之,职业资格证书在上虞分院还处在起步阶段.

迄今为止,绍兴文理学院总院和上虞分院有教师资格证书、计算机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考点,上虞分院作为主要生源为高职的二级学院,至今还没有劳动部门授权的职业资格鉴定点.学校打算定期通过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了解有关资料,将设立鉴定所的条件与要求反馈到本校,给合本校实际力争本校设立相关的职业鉴定机构,给学生提供最便捷的报考职业资格证书的信息.因为高职教育必须是学历教育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也是高职教育的出路所在,保持高职教育“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构建高职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方面存在的弊端

1.高等职业教育证书体系的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弊端.高等职业教育书由教育部门管理,大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管理、人事部门综合管理,而教师资格证书又由教育部门管理.其他各部委办又颁发各自行业岗位培训证书.这样,职业教育证书的多头管理,导致了我国职教资格证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同种类职教资格证书在内容要求上缺乏沟通,职教证书认证过程互不相认,使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院校的顺利推行.这样往往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损害了证书学习者的利益,不利于学习者进入教育与培训体系,也不利于终身教育的实现.

2.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少且推行不够规范.考试的信息渠道不畅通,如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偏重于理论,反映不出考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在实践上国家政策不够完善,学校对考资格证书支持力度不够大,不少学校考证条件非常欠缺.国家对各种工种上岗的职业资格认证的执行和鉴管力度不够,尤其是对无职业资格上岗进行处罚的力度不够,给不少人有空子可钻,导致职业资格证书推行不够规范.

(二)对策

1.国家应采取政策完善“双证制”

国家允许高职院校采取灵活的招生政策,并提供从短期专门课程到较长期全日制综合学习和专业化课程等各种课程;建立一个学分当量制度,完成一项经批准的计划即可取得学分,对学历、专业资格以及工作经验均予承认,提供沟通并连接技术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的路径,使有意继续接受教育的学习者从中受益.政策的目的应该是保证高质量,不容许对不同的教育渠道有偏见和歧视.职业资格标准是实施“双证”沟通的重要基础,它既是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的依据,也是职业教育培养计划的依据.所以,国家必须有一个专门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机构,依照各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家还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认证鉴定管理机构,不但要制定更多新的职业资格标准,更要在实践中推行和规范化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做到有证可依、有证必依.

2.结合本校实际采取改革措施

首先,建立与用人单位合作办学体制,按用人单位需求开设新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改革课程结构,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其教学内容涵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培养目标更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学校要实行“开门办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企事业全面介入学生的培养工作,使学生较早树立岗位意识.学校可根据各合作单位的定单,及时调整专业,对学生进行度身打造,根据不同岗位的特殊要求,进行特色培养.

其次,结合本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将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按专业能力分成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就是一种技能、一种技术.改革考核方式,将教学过程的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结合.专业课、实验课、实训课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确定考试方法,可采取笔试、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职业技能鉴定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教改基础,如实习实训技能教学的考核内容、考核办法、考核过程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经职能部门认定后,其考核结果可作为职业技能考核的单项成绩.

最后,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教学及职业技能鉴定需要.可采用国际上成功的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经验,实行“单位行业训练”方式,适应社会需求开设实用性的专业,调整课程,增添设备,并设实习工厂或学校作为实习基地,积极实施训练.各专业每周均要有一定时间的实习,每一学生在实习时均要有工作岗位,必须自行动手,不能依赖他人.实习工厂或学校可以设在学校内,也可以借企事业单位现存的,让各级学生每一实习时间均可以收到充分实习之效果,毕业学生基本上能学到优良的职业技术,并且大多数人能顺利通过职业资格鉴定,大部分人能获得就业机会.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二年级,每周五一整天到挂钩幼儿园见习,三年级脱产0.5―1年时间去相关幼儿园实习,见习、实习成绩作为毕业考核一部分,与就业直接挂钩.有些同学直接在实习中被用人单位看中签约,学校大力支持这类学生延长实习时间.要求学生实行双证或多证,教师必须要先行.学校要求高职专业课教师在3年内实现双证或多证,即教师既要有教师证,还至少要有一种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如外贸单证、翻译资格证书、秘书证、心理咨询师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书、育婴师等等.

通过以上措施,使学校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需要的新培养模式,对完善学校的课程改革,建设“双师型”队伍,提高师资水平,鼓励教师继续教育,使高职院校保持来年的生源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样可以摆正高职学生的学习观、竞争观、择业观,促进高职学生个性充分、自由、主动活泼的发展,提升高职生的全面素质,真正在实践中从“高分低能”转为“高分高能”,主动积极适应社会,真正成为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使自己学以致用,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含金量,为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责任编辑:霁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