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科学报亟需提高影响因子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92 浏览:132085

[摘 要]在新闻出版业中,我国高校社科学报影响因子远远落后于国际平均值.必须改变千刊一面的现状.办出特色,成就精品,才能改变这一现状.明确不同类型高校学报的定位,才能找到改革的正确方向.关注社会、关注学术前沿.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是打造精品的关键.有个性的学报才有大的影响因子.

[关 键 词]高校;社科学报;影响因子;精品

[作者简介]潘思明,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助理研究员,广东广州510091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6-0135-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高校社科学报从量的增长上看,发展速度是空前的;而从内容质量上看,成就也是比较显著的.其在关注现实、怎么写作社会、进行重大理论创新,对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正因为高校社科学报在短时间内发展过快,因此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势必严重制约这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高校社科学报存在的问题,必须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确定改革方向,全方位、深层次地探索办刊思路,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办刊特色,创出品牌.只有各个学报都办好,每一类学报才能办好;只有每一类学报都办好,高校社科学报的事业才能真正兴旺发达.

一、高校社科学报普遍存在的问题

关于大学学报的性质,1998年4月1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有相当的规模,作为社科期刊主力军的高校学报,综合类的期刊就占全国所有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2/3以上.其办刊宗旨以反映学校科研、教学成果为内容,多学科、综合性,论文涵盖学校所有的学科.基于这一原则,目前,许多学报已形成重复办刊、格式雷同、大拼盘式和高度内向性的格局,而办刊经费的全额拨款或差额扶持,使刊物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紧迫感,因之也就失去观念更新、怎么写作创新的动力.在这种机制的影响下,高校社科学报就这样逐渐走进了死胡同.

其问题的表现和原因为:

(一)内向性的学报多.外向性的学报少


大一统的办刊模式使学报的内向性更为明显,学报是为本校教学与科研怎么写作的,而且代表着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内向性虽能保证本校研究成果的及时发表,但不利于学术争鸣,更排斥了外来稿件,这种保守型的办刊理念和模式体现不了质量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造成近亲繁殖,从而产生关系稿、人情稿、职称稿、学位稿等等,狭隘的用稿原则不利于学术创新,更难向高层次迈进.

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级各类高校都有其办学的性质与功能,学报主要以各高校的校名为刊名,大多一校一刊,但这本来并不意味着学报就只是各高校的附属品,只为本校怎么写作.根据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人们接触和使用媒介与信息,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受众接触媒体和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自主性选择的过程,高校社科学报虽称不上大众传媒,但也算是“小众传媒”,学报如何为那类受众体怎么写作是值得办刊人深思的.学报以哪一个学校为刊名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处理好内外稿的关系,而不管内稿外稿.应以质量作为稿件取舍的首要标准,要围绕办刊的理念与学报的定位,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学术含量,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真正的文化精品.

(二)影响因子小,学术水平普遍欠佳

根据万方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统计,高校学报特别是地方高校学报的影响因子小于0.1的比较多,与国外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差甚远,这不仅说明学报的影响力差,更说明了学术水平不高.现阶段高校在对人才评价的过程中过分强调论文数量的作用,使高校不少教师和科研人员只追求文章的数量,却往往忽视了文章的质量,这是不正确的人才评价机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再说,高校对职称参评人员有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相对而言,对论文的内容质量却因较难把握而较为放松,结果是数量上去了,质量却被忽视甚至牺牲了.这样,学报的影响因子自然也就难以提高.

(三)重视不足,编辑队伍素质参差

高校学报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的扶持政策使高校学报目前基本上仍按计划经济的模式运作,活力不足.有些高校更因资金短缺,对学报的经费投入不多,学报只好通过收取版面费勉强维持生计.不管是全额拨款的还是差额拨款的,学报部门很少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办刊的条件差,人员配置少,有些学报编辑部往往只有两三个人,部分还是的.而编辑在学习进修方面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这当然不利于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学报编辑队伍,学报质量也难免受到影响.

(四)出版周期长,发行量偏小学报是学术期刊,是连续出版物,是介于报纸和图书之间的一种平面媒体.可是由于大多数学报出版周期长,以季刊为多,业界和读者都埋怨,出学报就像出书一样.学报出版周期的过长与滞后.与科技、经济、文化等的迅猛发展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发行是刊物生命力的保证,是刊物最主要的经营内容.由于现行的体制问题,学报由学校全包全揽的多,经营上缺乏自主性,发行量一般都不大.据统计,我国高校学报发行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发行量大多只有几百份,成本大而效益低,影响面之窄也可想而知.

总之,在学术交流与合作早已突破校界和国界,信息技术和现代出版技术快速升级,信息的分类、检索和传播手段日益现代化、多样化的今天,高校学报这种出版经营模式已经呈现全面颓势.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校社科学报的改革方向:打造社科学报品牌

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要摆脱当前的窘局,首先应该摆脱“千刊一面”的尴尬,当务之急是从个性化、精品化、特色化做起,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报的影响因子,打造自己的品牌.

个性化

对自然人而言,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学报个性指的是学报在坚持办刊宗旨的前提下形成的独特的风格和品位,是在办刊过程中通过具体设定目标逐渐实现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个性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对高校社科学报而言,只有个性鲜明,才能充满活力,使其成为精品,成为品牌.而期刊的品牌则是期刊的办刊理念、经营理念、怎么写作理念、行为理念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包含期刊的个性及读者的认同感.好的期刊品牌是读者对期刊的承认和信任.

个性是学报之间相互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个性愈突出,特征愈明显,就愈与众不同,愈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品位.因此,新颖独特、富于个性的学报品牌应该成为各家社科学报竞相追求的目标,也是构建学报品牌的必由之路.事实上,高校社科学报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探索和积淀,应该不乏自己的个性资源,这就要求各家社科学报认真挖掘、总结,并精心培植,使自己的个性逐渐鲜明起来.

精品化

社科学报要在众多的刊物中独树一帜,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就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推出自己的精品.精品化是构建社科学报品牌的内在动力,是其根本价值取向之所在.

精品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内容上要精.学术视野要具有独创性.作为学术理论刊物,学报所发论文应当具有原创性、前瞻性.要吸纳一大批有深厚学术造诣的知识精英为本刊供稿,并承担编委工作.关注社科界有关重大问题的研究动态,及时登载在某一领域、某一学科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成果.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加强栏目策划,设置一批精品栏目,组团式集中刊发重点稿件,形成局部强势.第二,形式上要精.精品学报强调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改革与创新.要求社科学报从稿件审理时就应精心进行栏目设置,编校、装帧、印刷、发行、广告宣传等方面均要立足于一个“精”字,使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起来.有了内容和形式上的精品追求,精品化的目标才能实现.

特色化

学报特色就是指学报所体现出来的特点、风格等.社科学报的特色是和其竞争对手及其他期刊区别开来的鲜明特征和显著标志,拥有区别于其他刊物的差异性竞争能力是特色化的重要保证.

学报要对本高校的办学特点、学科优势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结合本校资源,才能更好突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广播电视大学不属于研究型高校,它的办学定位在远程与开放,它有鲜明的系统办学优势,办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方式有别于其他高校,学报就应突出其办学定位与特色,以应用研究为主,反映远程教育前沿的动态与学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师范类院校应多探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推介国内外成功的办学理念与经验,并以解决一线问题为目标.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与全额拨款的普通高校、地方高校等有很大的不同,其学报可以突出民办性,着重反映民办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从民办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集资渠道、运行机制、招生方向、培养目标、专业设计、课程开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比较和研究.诸如此类,学报就容易彰显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粗我精,人舍我取”的各自的独创性,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个社科学报的社会认可度主要看它影响因子的大小,影响因子的大小由其影响力所决定.社科学报的影响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术影响力.指的是刊物的学术品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学术影响和作用.作者阵容、编辑素养、文章质量、发行规模、课题来源、转引率等因素对学术影响力影响较大,其中课题来源和转引率是两个硬指标,最能体现学报的影响力,应该在这些方面下大功夫.第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社会效益优先的情况下,尽可能拓宽办刊思路,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使二者有机结合,争创“双效”期刊乃至“双百”、“双奖”、“双高”期刊,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第三,外部形象.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品牌就是形象.外部形象是社科学报质量和水平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刊物的形象设计、风格显现、对外宣传力度、信誉等.只有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特色的刊物,其影响因子才可能是最大的.

邹韬奋曾说:“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这是所有学报的从业者都应该牢记的名言.

[责任编辑:钟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