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师的标准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376 浏览:129097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也面临进一步变革.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素质与才能.研讨语文教学的先进手段,改良教学形式,激活语文的课堂教学,进步语文教学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内容上,活动课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活动课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二、不断与时俱进,紧随学科发展趋势

作为基础教育各学科重中之重的语文学科也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不断抽条发芽,展现新绿.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今后的语文课程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新课程编写的新教材,打破了几乎是一家教材垄断全国的局面,呈现出语文教材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形成了教材发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竞争格局.新课程、新理念也带来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体系的变革,尤其在课堂教学层面出现了以往未有的新面貌.如何让新课标的精神真正地深入人心,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并作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仍然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的主要任务.

具体地说,课程改革纲要出台了,课程标准有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有了吗?我们的课程理论研究能否跟上了改革的需求?在过去教语文就是教课本的惯性下,教师们能否区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三者的关系吗?新的课程理念有了,我们的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能否适应新的教学任务呢?在人们早已习惯于按课程编制的统一教材进行教学的情况下,能否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编制出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材呢?对于选修课教材、活动课教材、拓展型教材、研究型教材,我们的学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我们的教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和梳理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做的: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方法四: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件完整的知识体系.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和、梳理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归纳,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