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术著作对我国政治学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526 浏览:155857

[内容提要]

国外学术著作对我国政治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00―2007)的数据,利用引文分析法,对政治学学科论文引用的图书进行了统计处理,推出了我国政治学领域最具学术影响的50种国外学术著作,并对其做了细致的分析,论证了它们在该学科领域的影响作用.

[关 键 词]图书政治学CSSCI引文分析法学术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10)1-0147-13

引言

政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整个社会科学体系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我国的政治学科在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恢复与发展两大历史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相对欧美各国而言,尚未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熟、体系完备的独立学科,因此,挖掘、研读、学习西方优秀学术著作,汲取其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并与中国政治现实相结合,对于繁荣我国政治学领域、提升政治学研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图挖掘政治学领域内最具学术影响力的国外学术著作,并分析其对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引文分析法,借助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对其中2000―2007年政治学论文引用的图书进行了统计、处理和分析,并依照如下标准:2000―2007年间,CSSCI中政治学论文引用80次及以上的图书,或以出版年算起年均被引8次及以上者,遴选出了我国政治学领域最具学术影响的50种国外学术著作,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引用论文的主题的查询与分析,具体介绍了每本著作的影响领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所定义的国外学术著作,主要是指在国外出版的外文图书和国外出版的在国内翻译出版的图书,不包括马列著作、国外历史与政治文献、国外工具书,不包括国外学者在国内出版的图书,但是包含国内学人在国外出版的图书.另外,本文在统计与处理CSSCI提供的数据时遵循如下标准:①若书名、作者、出版社都相同,出版年不一致,在确认是同一本书的情况下,将其合并,②CSSCI中的译著,有的著录的作者是翻译者,有的是原作者,在确定是同一本书的情况下,合并这两本书并累计被引次数,并把原作者和译者同作为作者项著录.

国外学术著作对政治学研究的影响概况

本文共遴选出50种国外学术著作,总被引篇次为6373次,篇均被引127-46次.其中,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类著作共28种,占入选的总数的56%,总计被引篇次3086次,约占总量的48-42%,政治学理论类著作共16种,占总数的32%,政治制度类著作共4种,占总数的8%.此外,图书主题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在50种图书中,外文原著共4种,都是国际政治类著作,合计被引320次.具体入选图书见表1.

为了便于深入了解这些著作的影响领域,下文将对这些著作进行分类讨论并予以简介.笔者主要依据图书的主要内容、影响的主要领域并参考中图法相关信息对其进行分类.

政治学理论类著作对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影响

政治学理论建设,尤其是政治学基础理论的建设是政治学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入选的政治学理论类著作大多是政治学领域内众人皆知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著作对政治学研究的影响十分广泛、深刻,每个领域的研究与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基础理论.该类图书共入选16种,总计被引2304次,涉及的具体主题包括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政治社会学、理论、国家理论及其他政治理论问题等.

《政治学》(被引259次)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其政治学理论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它以“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为前提,分析了城邦的形成及基础,探讨了各种城邦理论、制度,研究了各种政体的种类和变革,并讨论了关于最好的政体、最好的生活方式和理想城邦的设想.该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山之作,被广泛引用于政治哲学、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

《正义论》(被引218次)一书共分“理论”、“制度”和“目的”三编,分别对有关正义的理论、原则、正义原则怎样应用于社会制度以及正义理论的稳定性和正义的善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剖与论述.作者罗尔斯继承了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进一步提出了“公平的正义”的理论.该书逻辑严密,思想深奥,对于政治哲学、中外政治制度、行政等研究领域影响十分深刻.

《社会契约论》(被引215次)一书详细论述了人的自由与社会公约、社会公约与公意、立法、政府的形式以及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等,探讨了如何在社会状态下实现社会平等的问题,提出共和国的社会理想,试图创立一种真正合法的社会契约.该书被广泛引用于政治哲学领域、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以及行政学的研究论文中.

《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被引198次)对东西方和第三世界24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政治决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试图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中找出具有共同意义的可资比较的概念和标准,进而通过这些概念和标准,运用结构-功能主义体系方法去分析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的实际运行过程.该书是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典范之作,被许多政治哲学、政治文化、中外政治制度研究方面的论文所引用.

《第三波:20世纪后期化浪潮》(被引189次)以1974―1990年期间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化运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并进一步探讨了这波化运动的原因、方式以及后果.该书横跨理论和历史两个领域,可以使读者对发生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繁杂的重大的政治事件有一个条理性认识,对诸国家化运动有深刻的了解.该书对研究各国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方面的论文有深刻影响.

《论法的精神》(被引179次)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著作.作者在三卷中分别探讨了法与政体、法与政治权力、法与地理环境和民族风俗的关系,提出了政治自由与三权分立的重要思想,对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该书被政治哲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行政管理与行政法学方面的论文广泛引用.

《政府论》(被引145次)共上下两篇,洛克在上篇中批驳了罗伯特•,菲尔麦的君权神授和王位继承学说,在下篇中讲述了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主权理论.洛克用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阐述国家的起源和本质,论证了生命、自由和私有财产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最早提出了分权的思想.《政府论》为在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今天的政治理论与政治制度的研究仍具有非凡的意义.

《新论》(被引138次)是一部具有相当学术深度的、完整的论著.该书的基本线索是主流理论,它整理了理论研究的使用语言和学术规范,梳理了各种概念间的关系,理顺了当代各种关于的争论.该书被较多地引用于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以及行政学的研究论文中.

《第三条道路:社会主义的复兴》(被引105次)共分“社会主义之后”、“五种两难困境”、“国家与公民社会”、“社会投资型国家”、“迈向全球化的时代”五章.作者阐明了开拓第三条道路在当代政治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引起了广泛争论.引用该著作的论文主题主要集中于西方社会主义与社会党的研究.

《自由秩序原理》(被引100次)是自由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全书共分三部分:自由的价值、自由和法律、福利国家的自由,并包含一个“为什么我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的著名后记.作者陈述了自由哲学、法律及政治的基本原则,并揭示古典原则怎样才能被运用到福利国家的特殊情境.[注:俞可平主编-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360]该书在政治哲学领域以及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中被广泛引用.

《利维坦》(被引100次)是霍布斯的一本有关国家理论的专著.该书共分“论人类”、“论国家”、“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论黑暗的国家”四大部分,其国家学说充分体现了“恐惧”和“自由”的意义.引用该书的论文主题主要集中于国家理论研究以及其他政治哲学与政治制度相关领域.

《法哲学原理》(被引96次)的全称为《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该书以国家学为主要内容,把国家作为一种理性的东西来理解和叙述.此外,还涉及法、权利、道德、和社会等内容,系统地反映了黑格尔的国家观、法律观、道德观和观.该书对政治哲学研究有重要意义,被大量引用于公民社会的研究论文中.

科恩的《论》(被引94次)是一部以哲学语言分析规范的精深之著.该书主要采用规范的分析方法,来论证价值的合理性、重要性与普遍性.作者把定义为高度参与的社会管理和公民决策的体制,强调过程实质不仅在于选择,而在于公民自身的参与和经历,并臻于全体.该书主要从公民的角度来分析的含义,在理论、政治制度以及行政学的研究中都被广泛引用.

《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被引94次)是一部以论析政治的社会基础为主旨的政治社会学著作.书中论述了秩序的条件、西方国家的选举、美国社会的政治行为、民间社团的政治等内容.作者李普塞特开创了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引用该书的政治学论文主题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领域以及中国政党制度研究.

《政治科学》(被引89次)一书分为政治基础、政治态度、政治互动、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五编.全书采取兼容并包的方法,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分析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在认可美国体制的同时,也批判了美国现实政治的弊端.引用该书的论文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政治文化、中外政治制度等方面.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被引85次)一书运用现代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地探讨了政治体制建构中的结构特征、文化内涵、交往渠道等机制,并研究了支持这些机制运行的诸环节以及当其出现阻隔时的调节文案.引用该书的政治学论文主题主要包括公共政策、政党制度、政治学方法论研究等.

国际政治类著作对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影响

国际政治学(含国际关系和外交学)作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方向.在中国,国际政治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大量参考与借鉴国外优秀研究成果是国内国际政治研究发展的必经之路.此次遴选出的国际政治类著作(含外文原著和译著)在所有国外著作中占56%的比重,其涉及的主题十分丰富,包括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外交学、美洲政治、欧洲政治、亚洲政治、全球化问题等.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被引277次)是一本论述美国当前和长远欧亚战略的重要著作.作者布热津斯基在综合分析欧亚大陆地缘战略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着重分析了美国的霸权或世界首要地位的特征、范围和深度,欧亚各大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美国如何周旋于各大国之间而处于最有利的地位,以及中国在美国对欧亚的战略中所处的关键性地位等.[注:宋以敏-评布热津斯基新著“大棋局”-国际问题研究,1998(1):46-49]该书对于学者研究美国对外战略以及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中译本被引276次)论述了国际政治的四种社会理论、科学实在论与社会类别、权利与利益的建构、结构施动和文化、国家与团体施动问题、三种无政府文化等.作者亚历山大•,温特借鉴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以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国际关系.该书是一本全面阐述温特社会建构理论的著作,也是深入研究文化和观念在国际关系中重要意义的力作.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被引251次)以对西方国际关系学说的本源性思考为逻辑出发点,引出国际关系这一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流派及其哲学的和政治思想的根源,并客观地介绍了各自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分析各种理论流派的内在相互关系,展示了该领域非线性的理论发展图景.张静-探索西方国际关系“精神的历史”的经典之作――评《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学术论坛,2005(6):5961该书被誉为探索西方国际关系“精神的历史”的经典教材,被国际关系研究方面的论文广泛引用.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被引245次)是亨廷顿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对冷战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了解释.亨廷顿认为,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而非意识形态的分歧将导致世界几大文明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该书是冷战后世界影响最大同时引起争议最多的著作之一,主要被引用于“文明冲突论”、文化视角的国际关系、全球化问题研究中.

《大外交》(被引154次)叙述了从17世纪欧洲的30年战争,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几百年间纷纭变幻的国际风云.作者以其独到的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该书对于国际关系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中译本被引147次)借助多方面的理论材料,对后霸权时代的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合作得以发生的国际机制的作用以及随着美国霸权的衰落而发生的变化,回答了霸权衰落后如何通过国际体制的运转使世界政治经济得以继续合作的问题.该书是迄今为止对国家间合作问题进行研究得最为全面、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被频繁引用于国际关系理论、美国霸权和对外政策研究论文中.

《国际政治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被引144次),主要讨论了“理论”的定义及国际政治理论的建构过程,阐明了政治结构的产生、无政府状态的特性以及国家在系统中预期的可能变化,并对国际政治的结构理论进行了检验.该书建构了国际政治的系统-结构研究框架,提出了著名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是当代国际政治领域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被广泛引用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论文中.

《大国政治的悲剧》(中译本被引125次)以大量的事实、缜密的逻辑阐述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作者以其清晰易懂的文笔,解释了为什么安全竞争与国际体系紧密相关,区分了大国权力竞争的不同模式.该书堪称“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权威之作,主要被引用于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理论研究中.

《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被引121次)主要围绕“国际政治即争强权”这一主题进行论证.汉斯•,摩根索提出了现实主义六原则作为论证的根基,透辟地分析了权力均衡、世界舆论、国际法等因素对权力冲动的制约作用,并结合二战以来的国际政治现实,对新的权力均衡、世界一体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细致考察.该书又名《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被引119次),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被广泛引用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

《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被引111次)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国际政治的稳定与变革.作者罗伯特•,吉尔平力图构建出全新的概念框架,综合运用历史、社会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来分析世界秩序变革的动力与根源,讨论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各个行为主体不平衡的实力增长之间的关系.该书是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被广泛引用于国际关系理论、各国外交战略、全球化问题研究.

《权力与相互依赖》(被引84次)一书论述了相互依赖的概念、复合相互依赖的理想模式、权力与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国际制度在相互依赖的国际社会中是如何运作的.该书既有理论上的深度建构,也有实践上的指导价值,两位作者将全球化、国际机制与相互依赖概念相整合,对21世纪初的世界政治进行了严肃的理论分析,使得该书成为新自由制度主义发展的颠峰之作,[注:门洪华-建构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研究纲领――关于《权力与相互依赖》的一种解读-美国研究,2002(4):111-122]被广泛引用于国际关系理论、区域一体化、中美日俄外交关系与外交战略研究.

《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被引81次)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引子,用简洁的语言和历史事例来阐述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利用对国际体系的层次分析来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剖析,对冷战后的相互依存现象进行思考,并提出新的世界秩序的构想.引用该书的政治学论文主题主要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日、中美关系,美国对外政策,区域合作,中国崛起问题等.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被引75次,2001年出版)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该书涉及的主要是两种流派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效用等,对于具体的国际政治层面,涉及不多.该书被较多引用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的论文中.

《全球化与政治》(被引73次,2000年出版)选录了乌尔里希•,贝克主编的学术论文集《全球化的政治》(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98年德文版)和《世界政治的前景》(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98年德文版)中的部分论文.其主题主要包括全球化时代的、工业关系、国际合作、环境政策、超越民族国家、跨国社会空间、种族归属等问题,对于研究全球化政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被引70次,2001年出版)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移民等问题进行了历史描述和比较分析,在总结了三种全球化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分析模式,并用这个模式对六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全球化维度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该书是研究全球化问题的重要著作,主要被引用于国际关系理论,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安全、文化、治理、合作问题以及中国对外政略研究论文中.

《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被引67次,2003年出版)从国家组成国际社会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国际秩序如何得以维持的重大理论问题.作者认为,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和大国等国际社会的制度同国际秩序的维持有着密切的关系.该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中的“英国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主要被引用于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英国学派”国际政治思想研究、中国对外关系研究等.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被引58次,2002年出版)辑录了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第三次论战”期间,肯尼思•,沃尔兹、罗伯特•,基欧汉、约翰•,鲁杰、罗伯特•,考克斯等著名理论家最重要的文本,展现了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流派的学术精粹,集中探讨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该书是迄今为止国际关系理论批评史上最有影晌的作品之一,主要被引用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论文中.

ParadoxofAmericanPower:whytheWorld'sOnlyPowercan'tgoitAlone(被引57次,2002年出版)分析了美国霸权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对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傲慢自大和鼠目寸光提出了批评意见,回答了美国在21世纪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如何重新界定美国利益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注:杨牧之主编-中国图书年鉴(2003)-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62]该书被认为是“9•,11”事件后美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反思的代表作,主要被引用于美国国家利益与对外战略研究、中国对外政策研究、软实力研究的论文中.

《新安全论》(被引55次,2003年出版)展示了哥本哈根学派对安全问题的独到思考.该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颇具争议的“安全化”及“非安全化”.作者对“古典复合安全理论”做出了重要的修改和超越,从宽泛的“领域研究”和明确的“建构主义观点”两大方面对其重新定义,提出了“超越古典复合安全理论”.[注:高峻-哥本哈根学派复合安全理论的修正和演进-教学与研究,2005(10):89-96]该书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社会建构主义的重要理论文献,主要被引用于国际安全理论、非传统安全问题、区域安全合作等方面的论文中.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被引43次,2003年出版)从国际政治最微观的分析层次入手,使用大量国际关系史实,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国际社会中冲突和战争的原因.作者认为,追寻战争和冲突的原因,不仅要分析国际体系和国家体制,而且要研究决策者个人的认知心理,探寻决策者知觉形成的原因,分析错误知觉可能产生的后果.引用该书的论文主题主要有国家安全研究、外交政策研究、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分析等.


《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被引34次,2004年出版)以国际体系为主线,阐释了在过去6万年时间里,人类如何从分散的采猎群演进成今天高度一体化的全球性国际政治经济体.作者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与世界历史研究相结合,对当今以《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以来欧洲史的阐释为基础的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引用该书的论文主题主要有国际体系、国际合作、国家主权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及“英国学派”的国际政治思想研究等.

《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被引27次,2005年出版)将“文明的冲突”的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家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全书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该书被较多的引用于美国政治与文化、美国对外政策研究的论文中.

《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被引21次,2006年出版)共收录13篇代表性论文.全书围绕国际政治经济学、国内政治经济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关系、国际制度的运行及变化方式等进行了讨论,梳理了国际政治理论30年的发展历程,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该书反映了国际政治学科前沿性研究的整体面貌和发展现状,主要被引用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论文中.

政治制度及其他类著作对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影响

1-政治制度类

政治制度的研究始终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入选的国外学术著作中,政治制度类图书共4种,占总数的8%,被引篇次705次,占入选国外学术著作被引总量的11-06%.但是,入选的该类图书基本都是政治制度理论类著作,较少涉及对具体政治制度的讨论与分析.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被引295次)研究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问题,审视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提出了政治秩序论,为战后西方兴起的现代化理论增添了新内容.该书是20世纪后期政治学研究的经典著作之一,被研究政治制度、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等方面的论文频繁引用.

《论美国的》(被引168次)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讲述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并对美国的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下卷讲述了对美国社会智力活动、精神、民情以及政治社会的影响.该书是研究美国最经典的著作,在今天的政治哲学与中外政治制度的研究论文中被频繁引用.

《联邦党人文集》(被引111次)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詹姆斯•,麦迪逊和约翰•,杰伊三人在美国的制宪会议时期,为争取批准新宪法而以共同笔名在纽约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的论文文集.它详尽全面地论证了宪法的合理性,并对与人民自治政府有关的最为重要的政治课题加以探讨.该文集在中外政治制度、宪政的研究中被引用频率很高.

2-其他类

《经济与社会》(被引178次)分上下两卷,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点,通过对古今东西方文明的比较,突出以理论化为方向的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书中对经济、政治、法律和宗教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试图对社会行动的结构进行阐释.引用该书的论文主题十分丰富,主要有政府行政与公共行政、公共性与公民社会、官僚制、政治合法性研究等.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被引100次)是诺思以西方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对经济史进行解释的一部代表作.诺思在方法论上恢复了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经济学优良传统,在该书中形成了一个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其理论一反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该书被频繁引用于制度变迁理论及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论文中.

结语

国外学术著作在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国际政治与国家关系领域,其影响十分突出.在国外著作的各个类别中,政治理论与政治制度类著作多为经典之作,对政治学研究的影响体现在该学科研究的各个领域,为其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国际政治类著作的数量最多,对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研究的影响最为深刻,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与外交学二级学科的迅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相比较而言,行政学领域的发展则汲取了更为丰富的“营养”,本文列出的50种图书中虽然没有行政学方面的专著,但实际上相当多的行政学类图书被引次数都较高,例如《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集体行动的逻辑》等,此外,大量的政治理论、政治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类的著作也为行政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优秀成果.

(责任编辑:张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