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政策面临的挑战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57 浏览:17378

【摘 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社会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这些挑战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政策目标拓展的挑战,路径改变的挑战,怎么写作和管理能力的挑战以及监督的挑战.我国的社会政策是否能够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对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 键 词】中国社会政策挑战转型

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最大的事件是:中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中国正在从发展中国家阶段向低收入中等发达国家转变.在全球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上,这将成为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国家兴起的起点.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为381.2元,1990年是1644.5元,增长了4倍.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经济起飞的速度明显加快,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7857.7元,2006年则高达16164.8元,6年翻一了番.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物价总水平涨幅亦得到控制,财政收入为6.13万亿元,增长了19.5%,人均GDP达到了22698元,即约为3000美元①.

根据世界通行的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均GDP3000美元是进入中等发展水平的标志,比如北非、拉美和中亚一些国家,就属于中等发展水平.从表1中可以看出,到2007年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2008年,中国人均GDP已约达3000美元.

根据国际经验(见表2),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人均GDP在达到3000美元后,用了3年的时间实现了向人均GDP4000美元的跨越,日韩两国则更为迅速,仅仅历时2年就达到了人均GDP4000美元大关.由东西方国家人均GDP的变化趋势可知,一般国家经济在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后,通常只需2~3年的时间就能达到人均GDP4000美元.因此,2008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人均GDP在越过3000美元大关后,会很快迎来新的历史时刻.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社会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政策目标拓展的挑战、路径改变的挑战、怎么写作和管理能力的挑战以及监督的挑战.这些挑战具有深刻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随着计划经济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并被市场取而代之,弱势群体丧失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给予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新的社会阶级提出的利益诉求和矛盾更加多样化,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公民权利的运动风起云涌.所有这些变化,对社会政策的目标模式、社会福利的项目设计、社会保障的水平和怎么写作递送方式以及对政策制定和管理的透明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也在社会政策的领域反映出来,社会福利的制度成本成为决定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向中等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正在发生着意义深远的性质变化.中国的社会政策是否能够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有深远的影响.

政策目标拓展的挑战

纵观各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历史、社会政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了达到这个根本性的目标,基本的政策目标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缓解贫困,收入保障和社会平等.

英国著名的社会政策专家Townsend曾经讨论过社会福利的三项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给少数人提供有条件的福利(缓解贫困),第二个原则是对很多人提供最低限度的福利(收入替代或收入安全),第三个原则是社会公正和再分配.从社会福利的项目安排上看,社会救助针对的是缓解贫困的问题,是一个社会为少数弱势成员提供的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险解决的是社会上很多成员的收入安全(收入替代)问题,收入的再分配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在西方福利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这三个政策目标的提出是历时性的:缓解贫困是社会政策最早的目标,其后提出了收入保障的目标,然后才把促进社会平等作为重要的社会政策目标.不过,在福利国家成熟之后,这三个政策目标则是共时性的,只是侧重点变了.比如,在主要发达国家,缓解贫困都不是最优先的政策目标,但是,促进社会平等、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或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则成为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

在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之前,中国经济政策的首选目标是发展经济.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在社会政策的目标选择中,缓解贫困始终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在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较早地把城市人口的收入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来追求.社会保险支出占了社会保障支出的95%以上.但是,这个目标始终不是针对全体人口的社会政策目标.针对全体人口的社会政策的首要目标,始终是缓解贫困.

在向低收入中等发达阶段迈进的时候,最主要的社会政策,特别是农村社会政策的目标,开始逐渐拓展,从缓解贫困为主,向缓解贫困和收入保障并重转变.同时,为了应对老龄化、贫富分化和公民权利运动等挑战,出现了多样化的政策目标.在政策目标拓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社会政策领域研究者的认真考虑和应对.

路径改变的挑战

在社会政策的目标从缓解贫困,开始向缓解贫困和收入保障并重转变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路径转变的挑战.路径转变包括两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从城乡分裂的社会政策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转变,第二,在社会保障的提供方面,从以社会保险为主的政策手段,转变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并存,并主要依赖社会救助的政策手段.

中国目前以社会保险为主要手段的收入保障政策非常昂贵.根据Whiteford等(Whiteford2009,Salditt,WhitefordandAdema2007)的研究,中国的社会保障缴费占劳动力成本的百分比高达27%左右,超出OECD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6%).除了原东欧国家,这在全世界也是最高的.这个堪称世界上最昂贵的社会保险制度,也是一个不平等的制度.

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项目中,最主要的项目是养老保险,用替代率衡量,其待遇水平是世界之最.如果从人均养老金占人均GDP的比重这一指标看,中国的水平在全世界最高,超出OECD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个制度只覆盖城市中的少数人口,要依靠财政的转移支付来保障.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低收入家庭得到最大份额的公共转移支付.如英国,10%的最低收入的家庭收入中,有33%来自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只有6%的收入来自公共转移支付.在中国城市居民中,这个比例和英国正好相反.10%的最高收入的家庭收入中,有33%来自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只有6%的收入来自转移支付.③如果考虑到农村居民的情况,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平等就更明显了.


现行这个昂贵的、不平等的制度之所以可以维持,依靠的是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和相对年轻的劳动人口.如果这个制度扩大到全体人口,将大大提高我国的劳动力成本,降低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老龄化高峰来临之际,这样的政策在经济上没有可持续性.对社会安定也构成非常大的威胁.转变社会保障的提供方法,采用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并重的社会政策,有利于减缓社会保障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速度,有利于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在过去的10年中,路径转变正在逐步发展.从领取社会保障待遇的人数看,由于中国最大的社会救助项目: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到2004年,社会救助在中国的社会保障的受益人口中,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一.④到2008年,社会救助的受惠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社会保险的受惠者人数,正逐步向“三分天下有其二”发展.社会福利递送路径的转变,涉及利益的再分配、技术手段的更新、管理能力的建设以及专业化的发展,很难一蹴而就.但是,没有递送路径的变化,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以社会保险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可能为全国人口提供有效的保障.

专业化和管理能力的挑战

社会政策目标的拓展、社会福利递送路径的转变,对国家在社会福利的资金筹集、项目管理和怎么写作递送方面的行政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要求更高.这是中国社会政策面对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挑战.

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有特定的条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其中,政府机构的管理能力和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例如,1997年,根据Newman和Clark等的研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在政治方面,有资本和劳动之间达成的合作和妥协的共识,在经济方面,有凯恩斯主义的制度安排,在社会方面,传统的关于典型家庭(一夫一妻加几个孩子,男性在外面工作挣钱养家,女性在家里照料孩子)是国家福利提供的基础,在行政管理方面,有官僚制度和专家负责结合的制度:官僚制度保证了政府官员对公民一视同仁,使所有的公民得到同样的福利待遇.同时,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在专家负责制下得到辨认,并获得国家相应的支持.这几个条件对福利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危机,导火索是石油危机,导致了战后劳资之间关于妥协条件共识的改变(资本要求减少国家干预和税收、占有更多利润、拥有更宽松的流动条件等)、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造成滞胀经济问题等等.但是,福利国家社会基础的改变(如妇女参加工作,家庭分工模式的变化)和行政管理的危机等,也是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福利的发展,国家机构对社会福利的递送能力和我国社会福利递送领域的专业化程度过低,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很可能会构成重要的制度瓶颈.

监督的挑战

在世界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扩展与公众参与度的提高有很大关系.中国在福利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面对的最大挑战即是监督的挑战.

社会福利的提供,必须在公共财政大大增加、国家税收也大大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现代社会中,民众参与意识提高,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政府无法像以前那样垄断信息.国家机构通过纳税征收了大量的收入,纳税人对国家机构在经济、政务等各个方面的公开性也会逐渐提高.政府如果不能满足对公民对政府运作的公开性、公民社会对监督的要求,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合法性.这对于我们政府机构,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

结语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在积累.中国政府是否能够在这些关键性的问题上成功地应对新的形势的挑战,拓展政策目标,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增强政府的怎么写作和管理能力,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维持社会和谐状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这需要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注释

①“建国60年GDP超过30万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关注60年中国经贸发展系列报道”,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l,2009-12-01.

②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 要2008》,《中国统计摘 要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③Whiteford,Peter2009PensionReforminChina,PresentationfortheWorkshoponSocialSecurityinChina,UniversityofNewSouthWales,7thJuly,2009.

④Shang,XiaoyunandXiaomingWu,2004ChangingApproachesofSocialProtection:SocialAssistanceReforminUrbanChinaJournalofSocialPolicyandSociety,Vol.3No.3,259-271.

延伸阅读

国外政府公共怎么写作制度的三种主要模式

一、美国:“最低保障与兼顾效率型”或“自保公助型”的公共怎么写作模式.即在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公共怎么写作上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的制度模式.其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保险、企业养老金、商业保险共同构成的个人保障体系.二、英国:“全面公平型”或“国家福利型”的公共怎么写作模式.“公平”是其首要价值理念.它强调以国家为主体,实行对全民的普遍保障.国家承担着保障全体国民的义务和责任,每一个人都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例,英国公共怎么写作制度主要由国民保险、国民医疗保健、家庭津贴和国民救助等构成.三、新加坡:“效率主导型”或“自我积累型”的公共怎么写作模式.通过国家立法等强制手段,以个人或家庭的储蓄来进行自我保障.这种模式国家负担轻,对经济效率产生正面影响.(来源:《人民论坛》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