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电力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500 浏览:156722

1990年,美国著名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论文《Thecorepetencenfthecorporation》.学术界普遍认为该文首次明确、系统地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petence)的概念,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大有裨益.本文联系电力施工企业的实际,力求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培育途径.

何谓核心竞争力

北大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指出: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所具有的独特资源和能力,这种独特性具体表现为“偷不去,写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偷不去”,即别人很难模仿你,如你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独有的品牌和企业文化等;“写不来”,即你所拥有的资源不能从市场上写到,因为你能写到的东西别人也能写到;“拆不开”,即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和整体性,合起来才值钱,分开就不值钱,比如鞋子,左只和右只具有互补性,别人拿走一只是没用的,所以你看好一只就行了;“带不走”,是指资源的组织性,个人的技术和才能是可以带走的,而整合企业的资源所形成的竞争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溜不掉”,是指企业的持久竞争力,今天拆不开、偷不走的资源,明天就可能被拆开、偷走,所以企业家真正的工作不是管理而是不断创造新的竞争力.

这段表述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外延特征.如果非要给核心竞争力界定一个学院派的定义,那么,综合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各种论述,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管理尤其是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阶段;是企业持续有效地优化整合各种资源,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独特能力;是企业所独有的,以创造超额价值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关键能力和资源.

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并没有实质性差异,但核心竞争力外延的具体表现和构成要素会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有性或独特性所决定的.因此,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自然会有自身的行业和专业特征.

市场信誉.市场实践证明,电力工程的投资和运营商选择承包商的首要因素就是承包商的市场信誉,因为建设市场的信誉是承包商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承包商经过长期市场竞争洗礼所形成的行业和社会认可度.选择市场信誉高的承包商可以有效降低投资和运营商的风险成本.电力施丁企业的市场信誉主要决定于其技术实力的综合管理水平;工程实体的质量、工艺水平;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的职业意识和专业管理水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怎么写作意识和怎么写作质量.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核心竞争力中无形的“润物细无声”的“软功”.企业文化的功能表现在:第一,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一种“黏合剂”,可以把全体员工紧紧地凝聚、团结在一起;第二,导向力.是企业该做什么、怎么做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第三,约束力.是对企业员工不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软约束”;第四,激励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潜在能量.企业要想获得真正成功,赢得广泛信誉,就必须营造独特的企业文化.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它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电力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在电力工业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电力工业正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作为电力工作物质基础的创造者,电力施工企业必须满足电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要求,切实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开辟新的空间,以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人才的凝聚力.人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力资源是比设备、资金更重要的第一战略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的电力施工企业,必须结合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结合电力施工行业的特殊性对“人才”的特殊要求,针对性地制定“人才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以物为中心转到以人为中心,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创造条件;营造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氛围和机制,使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企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但人才本身并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别人可能用比你更高的开价将其挖走.只有形成一种能使人才自主、自发地尽其才、尽其用的人才管理机制,才能使人才发挥最大效能并为企业创造核心价值,从而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样,先进的技术也只有通过适宜的管理机制,才能以最高的效率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只有形成各种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并持续完善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才能为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个激活、催化、进发的通道和平台.

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

1.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效能

建立学习型组织.电力施工企业应按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方法和目标,通过持续不断的强化培训,造就一大批具有技术专长又善经营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目前,电力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加紧对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WT0相关知识,国际经贸知识和惯例,工商管理、金融、法律、信息网络等知识的系统培训和计算机、外语技能的强化培训,全面提升决策层和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并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同的愿景,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奠定企业坚实的人才基础;培育企业人才的“再造”机制,使企业成为“人才”的生产线和大熔炉.

此外,要大力推进“工人阶级”的素质结构重塑工程.作为“产业工人”主要载体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产业工人”比例较高的电力施工企业,必须尽快重塑“产业工人”的素质结构,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持续有效的教育培训和终身自我学习,使“蓝领”变为“白领”,提高“白蓝率”,使企业人力资源的知识总量和开发度增加,组织的整体学习能力增强,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锐意改革,建立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生活目标、生活方式日益个性化发展.企业员工将变为“自我实现人”,即人们工作的价值在于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然成为新世纪管理哲学的指导思想.在野外作业,工作环境和条件艰苦,报酬不高的电力施工企业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更需要树立新的观念,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第一,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所有人的企业“软环境”.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就是营造平等、融洽、协调的企业“软环境”.物质条件较差的电力施工企业,就更加需要以感情留住人,以事业留住人,以共同的价值实现留住人,以良好的“软环境”弥补“硬环境”先天不足.

第二,积极探索新型人才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电力施工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国有体制仍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制约瓶颈.从2l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看,平等竞争与自由雇佣是必然的趋势.企业与员工将在全球范围内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中双向选择,“人才流”的“流动率”上升.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又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客观上需要“核心业务”人员的稳定性.因此,应大胆探索,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对大量的“非核心”业务所需的劳动力则实行短期或临时合同雇佣.


第三,积极探索绩效评估和价值分配的机制.价值分配应从单一的“按劳分配”转向“按资分配”和“按知分配”(用技术入股、技术产出的比例回报).操作层主要实行劳动定额承包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再加上个人股权的“按资分配”.管理层和决策层则主要实行按资分配、“按知分配”和“年薪制”等.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也要引入国际先进的测评考核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形成目标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2.技术创新

加大R&D费用(政府或企业研究和开发费用)投入.

发达国家企业的R&D费用平均达5%~10%.而我国企业R&D费用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全国企业平均只有0.5%左右.就电力施工企业而言,据统计全行业R&D费用仅占施工总产值的0.4%左右,低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力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实力的不足.根据目前电力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当前可提高到l%左右,“十一五”期间则逐步提高3%-5%,应是可行的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第一,火电施工企业应重点对600MW以及上高参数、大容量、主效率火电机组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配套施工技术装备、工器具的研究,因为这是其核心业务市场.加紧对循环硫化床(DFB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CCC)等洁净发电技术的研究,应先掌握洁净煤发电技术、火电机组的施工安装技术和调试技术,占领行业技术发展制高点.

第二,送变施工企业应重点研究全国联网工程中大电网直流背靠背联网技术,直流输电技术,750KV及1000KV特高压输电技术实施中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应用技术.认真研究电力自动化,通讯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迅速掌握电网技术发展的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技术”,以迅速占领电网建设这一核心市场领域的技术制高点.

第三,针对电力工程施_丁的“过程技术”特点,特别注重对施工工艺过程的改进,施工工器具的研发改进等现场施工技术的研究.要切实强化对质量管理技术、安全管理技术和环保技术的深入研究,因为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已成为电力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焦点.

第四,根据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跟进性”特点,即电力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反映在其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与改进上,而电力施工企业则必须不断采用新的施工工艺来“跟进性”地满足这种技术装备的升级与改进.

第五,电力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注重其实用性和及时性.即必须强化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工作,将有限的研发资金用在能迅速转化为现场施工技术的项目上,强调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

3.管理创新

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是要根据新世纪管理变革的趋势,结合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企业的现状,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目标进行体制创新.顺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要求,建立内部高效能的机制和运行机制.

第一,根据国发[2002]5号文精神,不断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目前已经到了电力设计、修造、施工等“辅助性”企业如何改革的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改革从外部政策支撑上看,现在已成熟.电力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研究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实质精神,主动出击,以谋求最佳的改革方案.

第二,整合企业内的人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形成“四流合一”的高效的内部资源共享最大化机制.打破目前电力施工企业最普遍的职能处室管理组织机构模式,削减管理中间环节,逐步实现组织的“扁平化”和“网络化”.与国际接轨,按FIDIC条款(国际工程师联合会出版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实行“项目法施工”,建立并规范以工程项目实施为主线的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三,要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和工程综合管理的创新,这是电力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领域和竞争对手之间直接较量的关键环节,是市场信誉的主要来源.

第四,建立企业信息中心,设立CIO(首席信息官),以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推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强化对网络化信息流的疏导、筛选和管理,构筑可靠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墙,实现企业信息共享的最大化和安全化的统一.

4.企业文化建设

电力施工企业普通缺乏深厚的内在企业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外显企业形象.由于电力施工企业的特点,所以其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如何营造电力施工企业的“文化场”呢

构筑个性鲜明的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是企业文化的外显表现,是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CIS是企业社会识别的第一印象.醒目完美、寓意深刻的企业标志、商标、企业标志性建筑等,往往成为企业的代名词.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应对CIS进行系统性的策划,并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如设立企业网站、多媒体宣传展示等,对CIS进行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更大范围的宣传扩散,树立企业个性鲜明的外显形象.

熔铸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与灵魂.作为中国企业,首先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基础,树立“诚信”价值观.其次,要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营养,树立“创新”的理念.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恒久的就是“创新”.“全方位创新,全过程创新,全员创新,时时创新,事事创新,处处创新”,“创新,创新,再创新”.这就是我们应有的创新意识.

顺应时怎么发表展,建立“e文化”.我们已经处在“e时代”.“e时代”呼唤“e文化”,即员工学习培训要e化,信息流要e化,资金流、人才流和物流要e化.我们的观念更要e化,即要充分认识网络的意义,大力实施企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全面提升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迅捷应变能力.“e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速度和变化,更快、更灵活、更有弹性,就是“e时代”的企业经营之道.

(作者单位: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