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才会赢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219 浏览:66361

编译 刘志伟

作为一名社会心理学家,我刚刚在自己的新书中分析了金融诈骗,提出多维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在风险非常明显的情况下还会奋不顾身.然而.就在我的新书出版后的几个月,我被告知自己投资于麦道夫分支基金的养老金的30%将一去无回.作为直接受害人,我可以自己为例,深入分析人类经久不衰持续受骗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反馈循环理论造就非理性繁荣

庞氏骗局能够成功的最基本原理是,人们有模仿其他人行为的倾向,特别是当他们处理并不完全了解的事务时.这个原理被称为“非理性繁荣”,这是一个属于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我和他没有关系)的词语,还被另一个经济学家罗伯特J席勒用作他的书名.席勒用社会心理学解释“投资泡沫的反馈循环理论”.就是说,在投资领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相当多的人貌似通过投资获取了利益,他们会告诉其他人自己的好运,从而使一项投资看起来很安全而且好得不能放弃.用席勒的话说,“和庞氏骗局类似的投资诡计得到支持是因为,和论述详尽理由充分的反驳比起来,其他人赚了很多钱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更有利的证据.”

根据席勒的观点,所有狂热的投资风潮都可以用这一理论解释,即使它不是一个骗局.最近的两个例子是8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和90年代美国互联网泡沫.18世纪也有两个先行者,法国的密西西比狂热及英国的南海泡沫.所有这些例子中,狂热能够持续都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存在,“如此多的社会精英都深信不疑并且从中获益,怎么可能存在危险呢”

一种和庞氏骗局类似的投资诈骗形式是遗产继承骗局.在这个局里,传说中巨额财产的继承人需要一笔短期投资来解决继承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并许以巨额回报.该骗局最著名的现代版本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的“419骗局”,之所以叫这个,是因为这个数字对应的是尼日利亚刑典上诈骗罪的编码,骗局中大多数网络信息都出自这个国家.

和麦道夫丑闻一样依赖于社会反馈过程,并且在传播成功度上不相上下的遗产继承骗局还有两个历史版本,分别发生在19世纪80~90年代的法国和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中西部地区.法国骗局的制造者是天才的特蕾斯亨伯特,她自称是一名富有的美国人罗伯特亨利克劳福德的财产继承人,之所以能继承遗产是因为克劳福德在乘坐火车时心脏病发作,亨伯特照顾他恢复了健康.遗嘱会在亨伯特最小的妹妹长大和克劳福德的侄子结婚后执行,之前将被安全地保存.在此期间,法国社会精英们开始热衷于这笔交易,他们的投资让亨伯特得以在2.年中过着高品质的生活,这其中包括一名伯爵夫人捐赠给她的城堡.这场法国人形容为“世纪最大丑闻”的骗局得以成功,和亨伯特的岳父是分不开的,他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受尊重的法理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公共场合的一再保证使当时法国社会的精英们深信不疑.

美国版本遗产骗局的主角则是伊利诺斯州一个名叫奥斯卡哈泽的农夫.法国版本中亨伯特的受害者是数十个富豪或富婆以及世俗的法国贵族,被哈泽骗倒的人则完全不同――他们是贯穿美国中心地带10万名农夫和店主.这一次出场的虚拟角色是一名英国海员,弗朗西丝-德雷克爵士,他生前没有孩子,遗嘱后来被发现.德雷克曾经是一名海盗,掠夺了大量法国宝藏,他留给继承人德克塞的财产多达数十亿.德克塞是伦敦一名陆军上校,他本人对这笔财产并不感兴趣,因为他就要和他极其富有的侄女结婚了.经法院判决后,德克塞会把自己的继承权转给哈泽,他现在称自己是“巴克兰男爵”.哈泽导演的德雷克骗局随后变成了一场社会运动,很多教派和捐赠者团体聚集在一起,阅读从伦敦寄来的哈泽的最新信函,他们计划用预期的收益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人民公社.骗局败露后,哈泽在爱荷华州被控欺诈接受审判.这场骗局后来被称为“一场投机变成了神圣事业”.

投资多维理论与其他受骗形式

很明显,社会反馈循环理论对于理解庞氏骗局或其他大规模金融癫狂很有帮助.但我们还需了解,当这些骗局一再被复制的时候.同样面临诱惑和社会压力的人为什么有的被骗,有的却没有掉入陷阱.有四种因素会起作用.在麦道夫骗局中我和很多人一样都作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这四种因素都发挥了作用,它们分别是环境、个性、认知和情绪.

环境:受骗行为都发生在特定的微观环境,受骗者往往面临着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在金融决策上,这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项投资可能存在严重风险或自己并不感兴趣,但它呈现在你面前时是如此良好和诱人,你将如何做决定如果这是一个愚蠢的决策,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很大,受骗行为就可能发生,如果类似的压力很小,或者被平衡因素抵消,那就不太可能被骗.哪些是平衡因素例如,周围有一个睿智、头脑清醒的朋友警告你不要跳进陷阱.

在麦道夫骗局里,社会反馈的压力非常大,几乎可以和当年德雷克遗产欺诈案中那些虔诚的捐赠者团体相提并论.2008年12月15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描述了佛罗里达那些退休犹太富翁如何加入麦道夫的“国家俱乐部”,他们仅仅因为和他在社交场合见上一面并被邀请直接投资给他,就做出了决策.接近10个投资人,包括麦道夫的销售代表都是犹太人,这让麦道夫骗局看起来非常安全,是犹太人能把自己的鸡蛋放进去的最好篮子.另外一个起作用的外部环境因素是,麦道夫是犹太社区受人尊重的慈善家,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骗自己的犹太兄弟呢.


麦道夫骗局里的另一个环境因素是,麦道夫承诺的仅是适度的投资回报.对于100多年前庞氏骗局里所承诺的超额收益,如今老练的投资者往往会给以高度怀疑.而麦道夫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率,但不会高到引起怀疑,正满足了富有投资者希望获得适度且稳定回报的需求,这样的决策吸引了很多接受高等教育期望能在市场忽高忽低的波动中始终拿到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另外一个导致投资者受损的环境因素是,很多麦道夫的投资者,除了那些超级富豪,都不是直接投资给麦道夫,而是通过15个对冲基金“分支”完成的,这些基金转而把钱交给麦道夫管理.事实上,很多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可能都没听到基金公司提麦道夫的名字.

认知:受骗可被视为愚蠢的一种形式,不过具有高智商的人同样会受骗.很多学者撰写的文学作品都显示,那些具有平均智力水平或高于平均智力水平的人们在每天做决定时并没有完全或有效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加拿大心理学家基恩斯坦诺维奇1999年发表的文章中曾论述智力与理性的区别.智力是一个人拥有的认知模式,而理性则是这些模式的实际运用方式.根据斯坦诺维奇的阐述,很多驱动投资者上当受骗的非理性决定都采用了受情绪驱使、相信直觉、冲动和未经反复思考的认知形式.

麦道夫故事的真正神秘之处不在于为什么很多个人投资者没有考虑投资安全,而在于风险和警示信号竟然被如此多拥有财务知识的专业人员所忽视,他们中包括帮助麦道夫的基金大船在颠簸中行驶多年的管理不同分支基金的高级管理人员.部分答案是麦道夫的投资法则,以及他的机构的其他方面被严格保密,很难参透其中的秘密.另外,像其他受骗的例子一样,强烈的情感和自我欺骗也在起作用.很多时候,当另外一个人质疑一项投资者笃信的投资计划时,投资者甚至会恼怒地认为他在阻挡自己的发财机会.

个性:受骗和信任联系紧密.但已故的心理学家朱利安罗特曾表示,并不是所有高度信赖别人的人都会受骗.在一个充满骗子的世界里能够生存或避免被那些自己也是笨蛋的人误导的关键是,知道什么时候该相信,什么时候不该相信.我正好是一个非常容易信任别人的人,同时也不习惯说“不”,特别是当一个销售人员在我面前坐了一两个小时之后.很不幸,一个总是说“是”的善良的家伙,在一个可能危害财务安全的决策面前没有优势.在我自己的例子里,信任和善良也会伴随冒险性的倾向和冲动的决策,个性特征能把一个人带进麻烦.

情绪:每一项受骗行为都能溯源到情绪上.庞氏骗局中,导致受骗的潜在情绪是强烈希望自己的财富增值或得到保护.在一些人看来,这无疑是贪婪的一种表现.但我想,真正贪婪的人可能不会对麦道夫提供的缓慢但稳定的回报感兴趣.在我的例子里,我并不会因为投资基金致富的前景而激动,我所重视的是,这样的一个基金能够使我有机会保持足够财富让我的退休生活安全而愉快.我的妹妹是这个骗局中的另一个受害人,她这样说,“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贪婪,我本来可以写收益少但更安全的信用违约掉期(CDS)或者市政债券.但今天的问题是,似乎没有哪个选择你能够完全依赖,所以你会倾向于根据你的经验选择自己认为最安全的.我知道有些人把他所有的钱都放进了房利美和房地美.他说一旦它们出事,国家会帮助它们偿还债务.我应听他的吗.但我怎么知道他对不对”

结论:盲目地迷信一个人或一项投资计划,某种程度上带有了一些宗教性质.就像许多“德雷克人”在奥斯卡-哈泽导演的骗局已经非常明显的时候,仍顽固地信任他一样.不易受骗最终归结为一种能够认识潜在社会风险或经济风险的能力.对一项行动持怀疑态度,不是要完全避免投资麦道夫,而是要在麦道夫被证明不是救世主而是撒旦的时候,能够确保为自己编织一个足够安全的网络,无论这种可能性有多么低.在投资决策上,这样的安全网就是投资多样性,所幸我损失的只是退休金的30%.

(斯蒂芬格林斯潘,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精神疗法的临床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