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磊杂志慢杂志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94 浏览:18279

在这个快生活与慢生活互为坚持、抗争的世界,可以把媒介划分为

“快媒介”和“慢媒介”.杂志该是慢中的主流.

在丽江,你能随处拿起一本《新周刊》――古城里面的酒吧、客栈、餐馆,只要是你在小桥流水当前捕捉阳光,悠闲拿起一些读物来打发慵懒的时光,里面便总有本《新周刊》.这些杂志或是店主购入,但大多数应该是游客散落的,我虽然深感欣慰,但仍然觉得丽江这个慢生活之地不必读《新周刊》这样快节奏的新闻周刊.

在丽江读什么的思考让我发现媒介可以划分为“快媒介”和“慢媒介”.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受华尔兹舞的热烈奔放启发,根据提供的信息的清晰度来划分出传播学上的重要观点“冷媒介与热媒介”,在这个快生活与慢生活互为坚持、抗争的世界,快媒介和慢媒介的划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电影属于麦克卢汉眼中的热媒介,因为它只延伸了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电影同样属于慢媒介,因为它让人在封闭的接受空间中强迫进入电影胶片转动的速度.但如今疯狂中的DVD影碟,则把电影内容浓缩压制成为快媒介之一种,身边的朋友,一晚上看10多张DVD碟的狠家伙不在少数,更不必说HDVD的出现了.

电视很特别,在对付新闻方面,它是快媒介,在对付娱乐方面,它又是慢媒介,多年前的电视剧或吴宗宪的综艺节目一再重播时,观众仍然是安坐其乐的沙发土豆.广播同样在发生着变化,它曾经是快媒介,如今变成了DJ悠悠扬扬地穿插漫长的流行音乐,倾听听众心声的慢媒介.

快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慢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网络没有点击率和讨论人气显然不可想象;电视同样如此,无论是综艺还是访谈节目,如今电视在演播厅就已经营造大量观众捧场的参与气氛.

对于更新的媒介“博客”呢?它具备了个人杂志化的特性,有着某种不正规或散漫自我的语气,参与程度不高,应该划入慢媒介.但一旦这个博客形成品牌,便会进入网络门户般的井井有条、整齐划一的既定轨道,染上快媒介的特性.

对比网络,杂志显然属于慢媒介.杂志的制作工艺和思考方式决定了它必然是慢媒介.《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仍然觉得它们可以让记者跑起来紧跟世事,但一年到头,给读者留下印象的还只是那些它们长期准备好的大型选题,前者的《时代100人》,后者的《中国世纪》都是口碑之作,而这些都是慢火熬制而成.


介于其他媒体在媒介快慢特性上的不稳定性,应该是“有闲有钱”才阅读的杂志在作为慢媒介的主流.但在杂志之中,亦有快有慢.

日本的《spoon》是慢的.这本少女系杂志总把它的女主角带到北欧去寻访冬日,在漫天雪花中,杂志完成的是北欧物质消费产品的探访和某种淡淡的少女情怀.

《purplefashion》是慢的.这本该被定义为按每季度时装发布规律快速消化时髦的时尚杂志,却经常刊发这样的照片:在午后窗台的一只晒太阳的鞋,加利福尼亚州树荫下一辆静静纳凉的车,葡萄牙海岸沙滩上一个空洞的球门等(见2004/05秋冬号).杂志完成的是定格寻常生活的绝对时尚时刻.

从制作形态和内容上看,比利时的《A》是慢的,它每期都得找到核心创作人才能动手;更精于包装的《Visiionaire》当然也是慢的.熟年的《Esquire》是慢的,它的优秀特稿都是慢火烹饪的小说.

在中文杂志市场,恐怕唯有《读者》是慢杂志,太多的商业化的杂志成为快媒介――包括应该是慢媒介的《中国国家地理》,我们常常能看到他们的仓促和缺乏考究.他们正在有把这本地理杂志做成地理新闻周刊的癫狂.比如他们在今年5月号已经推出的《陕西专辑(上)》,下集在哪?他们说,记者还在采访的路上.这种制作紧迫时间,如果在同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看来,显然是无法想象的.

相对于香港街头遍地的八卦周刊,《号外》月刊也是慢的,可它的爆炸式的刊名越发标注着让这本杂志要在商业中谋取更大的商业刺激.已存于记忆的《良友》该是本慢杂志,但世间再没有郁达夫这样的作者.

如果“快媒介”和“慢媒介”一定存在于这个商业传播世界中,前者的强势,后者的刻意,已是事实.毕竟,慢下来,然后慢慢地读本真正的慢杂志,从某种程度上,早已是乞求上帝赠与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