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自个儿用餐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88 浏览:7483

有多少创业的点子,是在饭桌上聊出来的所以千万别一个人孤零零去吃饭,不仅代表人际关系不好,而且缺少可以激荡想法的人.

饭桌上,一位朋友兴致高昂地谈起他“未来”想创办的事业,另一位朋友则扮演起“反派”角色,不断质疑提出问题.一顿饭下来,吃得满头大汗不说,聊得也挺过瘾,至少,一份可能的创业计划逐渐成形中.有多少创业的点子,是在饭桌上聊出来的没有正式统计,但肯定不少,两年前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取名就叫《别自个儿用餐》,直白又好记.一个人孤零零去吃饭,不仅代表人际关系不好(这可是创业的警讯,代表你能动员的资源有限),而且缺少可以激荡想法的人,光靠自己总有想不周全之处.

我倒是采访过好几位创业家,他们最初的想法,就写在餐巾纸上,有人甚至后来还把这个留下来作纪念,在重要场合(接受媒体采访、公司完成融资或顺利股票上市)拿出来展示,是非常有故事性的“历史文物”.一位在波士顿读完硕士,后来回台北创业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当年念书的那所学校旁的餐馆,经常有人向怎么写作员借笔,把吃饭闲聊的点子记下,这里面可能后来出了好几家上市公司.谈事未必是在餐馆的饭桌上,也可能在家里的饭桌上.施振荣1976年还在当工程师时,看到美国的微处理器这项新产品问世,有可能引发一场产业革命而打算自己出来创办宏前,也是在家里的晚餐桌上和家人商量后,才下定决心.


和老美相比,对中国人而言,本来大多事情就是在饭桌上谈,不管话题是务实还务虚.我每次到北京,最不习惯的就是朋友请吃饭老是吆喝来一大桌,弄得大家很难聊天只能拼酒.“别自个去用餐”这个观念,对中国人来说不需太多解释,但也因此里头的意义不容易被弄明白.

多年前,美国有另一本书《一个人打保龄球》,讲的是类似概念,在现代社会发展和变动下,人际关系趋于疏离,曾经流行的群体活动,逐渐沦为找不到同好的窘况,人际网络也因此变窄变小,最终,每个人的“社会资本”都变得越来越少.所谓“社会资本”,是指互相认识的双方(也可能是在网络上认识而未曾见过面),在现实生活里彼此动员对方的能力,比方能找对方出来谈事情,或请对方帮自己做一件事.在这个定义下,仅仅是在网络上一起玩网游,或各自匿名交谈的,并不能算是在积累社会资本.

最近两年,在Web2.0的热潮推动下,许多以增加社会资本的人脉关系网站陆续问世,但人际关系能否全盘照搬到网络上,自然是问题.一旦某人有创业的想法产生,还会先从周边家人朋友开始讨论,很难放到网上去征求反馈.当然,面对面沟通也不保证秘密不外泄,所以李彦宏在办百度前,与创业伙伴徐勇详谈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对方先签下“不泄密协议”.

平常的朋友圈子里,总会有一些人的圈子更大些,关系更好些,自然就成了其他人的人脉“门户”,要找各种人之前最快的就是先找他.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这种人创业的可能性很高,或者适合被创业者延揽去帮忙,至少,在各种饭局上,是最理想的“饭托”,能帮忙介绍牵关系,并让不认识的宾主轻松打开话闸.有了对话,才有激发出好点子的可能.

在人脉关系上,国外已经有成熟的“六度分割”理论,意思是你走在路上碰到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但是你们中间最多经过6个人,就能把你们两个的关系建立起来,一定能找到双方都知道的朋友.中国有超过13亿人,而且地域差异大,“六度分割”是否同样适用,没有人做过实验,所以也许叫“七度分割”或“八度分割”都有可能.可以确定的是,在中国如果有人能把它变成“五度分割”或帮别人做到这一点,本身就是个好生意.过去,这类人被称为“关系贩子”或“倒卖关系”,主要在台面下运作,现在则有透明化的态势.

最起码,以往“经营关系”总被贴上负面标签,创业家很少把这当回事,等到用时方恨少.用学术语言来说,经营关系等同于积累社会资本,必须有存款才能提款,而且它不等同于自动贩卖机,投铜板下去就一定会掉东西下来,过程还需要经营.光有绝妙点子和大笔资金是不够的,人脉关系网能张多大多深,决定了点子能往下落实到什么程度,这也是知名外商在本地市场常常铩羽而归的原因.

吃顿饭的学问可不小,无论如何,千万别一个人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