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贵州奉上思想盛宴

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37 浏览:15051

2007年3月10上午,贵阳大剧院内春意盎然、座无虚席.

贵州省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界精英、经济学界人士共1200余人,聆听了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精彩演讲.

演讲由本刊“当代贵州发展论坛”组织策划.以“发展”为主题,专请高层次专家主讲的“当代贵州发展论坛”已举办多次,斯蒂格利茨的到来为贵州听众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

64岁的斯蒂格利茨教授是历史上第一位来到贵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早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执教于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名校,是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和经济教育家、“信息经济学”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因在对“不对称信息市场的分析”研究中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于2001年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编著的教科书《经济学》风靡全球,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许多大学济院系的标准教材.

斯蒂格利茨教授还是国际经济学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位杰出代表,在上世纪末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克林顿时代”,他担任过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还担任过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教授对中国经济作过深入研究,多年来十分关注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他高度评价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2006年起担任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作为一位在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公共理论、国际事务、发展经济学等各个领域都卓有建树的世界级大师,斯蒂格利茨不仅带来了最新的学术思想,而且还就贵州新农村建设、农村医疗和教育状况、旅游业发展发表了精彩见解.本刊对斯蒂格利茨贵州之行独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记录.

本专题由《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在“当代贵州发展论坛”的演讲》、《与经济学大师斯蒂格利茨零距离接触》、《由贵州农村引发的经济话题――斯蒂格利茨在贵州农村考察时的即兴对话》3个部分组成.在演讲中,这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有四大“软肋”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平衡;环境问题日益暴露;创新力量严重不足;过分依赖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这四方面的矛盾是中国经济发展无法逃避的四道坎,也将是中国下一步改革的突破点.他认为,中国正在调整经济政策,开始采取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扪侗寨的考察给他留下前所未有的印象.在黔东南这个偏远少数民族村寨,他切身感受着中国经济的“另一面”.在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村落,斯蒂格利茨惊喜发现,竟然能上互联网.

斯蒂格利茨对贵州农村各种新生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比如拔地而起的移动基站,农民如何以信贷方式获得优质种子,待庄稼成熟后生活得到改善等几天时间,斯蒂格利茨拍摄了500多张照片,把中国农村人民生活改善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农村的新厕所、新搭建的吊脚楼、农家饭桌上的菜肴、可爱的孩子、劳动工具等等被他收入镜头.


专题向读者奉上一场思想盛宴的同时,更着重生动展现贵州与世界级经济学大师邂逅而产生的文化体认和交融.有幸的是,《当代贵州》在这样的交流中呈示了积极而负责的主人姿态.

全国各大媒体对此项活动给予了热情的关注.

(执笔 顾海凇)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