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景观的对话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525 浏览:130202

不同风格的建筑,其相应的景观设计也是不同的.一幢建筑所传达的场所精神是要与其周围的景观、环境对话的,它不仅要与景观的形式相呼应,而且要与景观内在的蕴意相融合.本文从中国古代绘画、园林中的建筑与景观,探讨建筑与景观间的空间序列,阐述建筑与景观的自然相融,从而对当今城市设计中建筑与景观的不和谐现状提出反思.

1.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建筑与景观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这是宋代著名画家郭熙在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的描述.

画中的建筑,不论是寺庙、楼阁,还是茅舍小院,所占画面比例都较小,但它们与画中的自然景观的联系却丝毫不受此影响,还表现得恰到好处,了无痕迹.建筑就建在山石之间,与山石的关系不言而喻;建筑与溪涧、湖水则由纯净的白雪相互联系起来.建筑所传达的这种超然于世的精神,正是通过山、水、林、木、石的错落布置来表达的,而山、水、林、木、石正是一种景观的概念.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恰到好处的融合,从而传达出一种清远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是建筑景观所要传达的,也是建筑的使用主体――人,所需要体验的一种意境.

从中国古代绘画中,我们又可以联想到中国的古典园林.古典园林中同样呈现了建筑与景观之间的融洽关系.《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从其平面布置上,可以看出景点与景点之间的关系,景点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是一个整体的.它们之间或通过山脉,或通过水系,或通过园路将景致与建筑串联起来,有聚有散,有大有小,有主体有点缀,使整体融会贯通.在空间上,它们之间是存在一种秩序的.这种秩序犹如一种规范协调着建筑与景观,使它们自然地,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2.建筑与景观的空间序列

景观空间的节奏往往是隐含的,或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这样就需要对风景进行剪裁、整理.正如美国自然主义美学家乔治.桑塔耶那说:“要欣赏一片风景就得加以组织等”如何去组织呢?在一定的条件下,组织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建筑将景观空间组成一个高度有序的整体,概括的说是“整一”.景观建筑空间序列就是景观环境的“整一”关系,是景观要素与建筑诸要素之间有机的结合.

2.1不同文化背景的空间序列

不同的国度由于其历史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也不同,所以形成了颇具特色空间序列.在中国,我们的文化是以儒道两家为主体.儒道提倡中和之美,“天人合一”,这样的观念导致传统美学的高度写意性和含蓄性,使中国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的亲和,着意表现天然景致之美.

在西方社会,注重宗教性和商业性,其文化着重向外探索,以发展、改造外界为获得自由的途径.事物间的这种界限分明,决定了西方园林基本上是规整式园林.

然而今天的建筑与景观之间形成的时空已不再是传统的时空.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空间在“变小”,时间被“压缩”,以前不可在短时间内穿越的世界也转变成了地球村.当代人的审美心理也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我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意境,以及古代园林中的尺度与序列设计在现代工业条件下,已经不能被完满实现.但使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和谐融合的设计元素却是可以提取的,也应当被合理地应用.

2.2空间序列模式的分析

1)纵横式,线性序列,由场景衔接而成,这种模式往往位于视线通达的旷景环境中,线性序列突出了人的意志.“每一个形,都是紧张力的呈现,并且存在于某种特定的力场之中.”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检测设.这种力场在景观中呈现为景场.景场是景观环境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特定时空的有序阵势,是对外来因素的约束能力.景场的有机叠加和组织构成了景观的空间序列.2)纵列式:使人服从一种秩序或一种观念,具有一种期待感,有主控空间.从而形成一定范围视觉中心.这种形式在纪念性建筑中宜采用.3)横列式:这是场景并联结构,具有很强的共时性特点,视线开阔,整体空间轮廓重要.

4)纵横式:基本景场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组成的序列,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特点.纵横式的景场布置最为典型的有北京景山公园的五亭.五亭沿山脊线对称排开,正中万春亭位于故宫轴线上,强调了秩序、尊严,成为故宫的拱卫屏障.五个亭子都有路径可通.因为建筑造型优美,在任何角度观赏都是十分优美的画面.

①自由式.由环境的地势决定,当环境的空间呈现出生动的节奏变化时,就要使建筑的组织强化环境的场性,以此突出其节奏的生动性,这种序列的,往往安排在尾部,其他部分可作为对主体景场的趋近.

②组团式.一般在面积不大的基地上,以集中的建筑组织景场.峰顶建筑形成的景场方向是往往是外向的,但宗教建筑有可能是内向的.

③庭院式(园中园).其位置一般占据园中一角,面积较小,建筑比重大,反映我国传统的空间意识和审美情趣.空间构成成为景物之间有序的自由衔接.其特点是景物边界的确定以及突出主要景场.

④散点式.在基地地形复杂的情况下,景观建筑采用散点式空间序列.其特点是:①基地面积不大,建筑与景观有机结合呈分散布置,突出景物空间的艺术意境.②若干景点分散在适当的基地上,各景场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从以上空间序列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筑与景观之间是存在某种秩序的,这种秩序使得空间里没有孤立的个体,而是具有某种结构、次序与联系.从而使建筑与景观和谐相处,使建筑与景观相互交流.

3.当今城市设计中建筑与景观相互影响的现状

当今的城市生活是建立在以地铁、轻轨或公交枢纽为核心的以步行距离为半径的社区组团生活之中.这种尺度下的公共空间建设在人际交流方面更加要求与次生自然环境的联系,也就是建筑与景观之间形成的场所更易于人的交流,更易于传达建筑的精神.然而,现今的景观建筑设计被过分用来商业操作,“过分的豪华气派”,“过分的追求景观的意义”,“以及孤立于建筑设计的景观设计”,“完全不考虑功能,粗制滥造的景观”等等现象,都使景观丧失了真正的涵义.

近几年,国内在此方面的实践很多,但成功的例子却不多见.国外注重景观与建筑设计融合的理念,涌现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著名建筑师莱特的流水别墅,其景观与建筑相互融合,浑然天成,流露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在柏林近郊斯特劳居住区建设中,虽然基地位于原为农田的三面环水的半岛上,但在设计中“水景住宅”并未成为炒作的卖点,而相反,原来基地上的一个废旧的谷仓以及一棵古树成为了设计师组织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入手点.在这里历史、建筑及景观都显得自然、亲近及舒适.

尼尔.科尔伍德曾经说过:“景观给我们一个在时间中旅行的机会,这一旅行应该是想象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对过去的回忆.”景观的巨大魔力在于它是一种进行中的旅行.所以景观之于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之于景观是有精神的.

4.总结

面对日益商业化背景下的城市设计,应如何重新组织建筑与景观之间的秩序,如何提升没落城市空间的活力,如何使社区尺度下的建筑与景观空间设计有机融合,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现状.建筑应更多地发挥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的生态流动性,增进与外部景观设计的完整性和交互性的联系,增进建筑与景观的对话,这次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