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凝练的五个方面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73 浏览:121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应体现“世情为鉴、国情为据,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综合创新”的科学精神,可以细化为“自由集体观、集中观、文明进步观、和谐仁信观、富强和平观”,并可进一步浓缩为“自由、、文明、和谐、富强”五个词.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思路有四:一是其内涵要与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相衔接;二是要体现“世情为鉴、国情为据,马学(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体、西学(西方学说)为用、国学(中国古近代学说)为根,综合创新”的科学精神;三是简洁性与完整性相结合,体现唯物辩证法;四是凝练词的排列要有一定逻辑性.

依据上述思路和多年个人思索,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可以细化为“自由集体观、集中观、文明进步观、和谐仁信观、富强和平观”,并可进一步浓缩为“自由、、文明、和谐、富强”五个词.

第一,自由集体观.西方近现代学说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体自由,当代又补充提出团队精神和社群主义等等,这些既有合理性和进步性,也有片面性和虚伪性.与剥削社会相比,马克思设定未来社会的新人是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新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在集体的和社会的理性框架内的个人自由,是个体自由选择与集体选择和社会选择的辩证统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总结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把宪法和各种规章制度中的自由与规制的关系处理好,以解决现实问题,反过来促进价值观的普遍认同.千万不要因为西方国家自我标榜并攻击社会主义国家不自由,我们就不敢理直气壮地倡导自由.

第二,集中观.与集中的关系在任何社会均存在,只不过不同的社会和国家有不一样的制度安排和习惯规范.西方学说强调,实际上西方国家各个层次和范围的集中并不比社会主义国家少,有些做法甚至更高.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总体上属于一种基于私人垄断利益基础上畸形的模式.而国学中法家强调法治,儒家强调仁治,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了与集中、少数与多数、个人与组织、群众与领袖、政党与国家、政府与公民、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票决与协商等一系列问题,辩证地阐述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条件下的.中国的成功实践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三者有机结合,是执政和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型,是优于资本主义类型和性质的.不是任何都是好东西,任何集中都是坏东西,必须从形式和内容等多方面具体分析和集中的多数性、进步性和科学性.

第三,文明进步观.与前资本主义相比,近现代西方学说和西方国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上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先后留下了领土殖民、野蛮屠杀、军事侵略、垄断剥削、帝国扩张、、精神颓废、破坏生态、单边霸权、新帝国论等许许多多的不文明观念和行为.特别是西方不断进步的物质技术文明时常被误用,引发精神、政治、生态和军事文明的倒退.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有批判、有借鉴地对待西方的文明价值观,系统梳理和阐明了文明的一般价值观和制度观,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的物质(经济)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是一种进步的文明价值观.简言之,当代某些流行的新文明,未必是进步、先进和优秀的.进步一词可以补充和丰富文明这一核心价值观.

第四,和谐仁信观.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动态的辩证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和为贵、谐为美”,儒家强调只有“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起支配作用,社会才会和谐,从而“五常”成为传统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涵.与中国古代智慧相似,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美在和谐.”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尽管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和范畴,倡导私有制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和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还突出地构建了以和谐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理想社会和观念,但只有马克思真正把握了“和谐”的理念及其制度保证,提倡建立和谐的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可见,综合“马学、西学、国学”,特别是国学中以“五常”为核心的和谐价值观,经过内涵改造和重释,极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既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那么,和谐自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按照关于和谐社会的界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都是标志.和谐既是目前发展的一个愿景和过程,又是一种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了简便起见,仁义礼智信缩称为仁信.

第五,富强和平观.民富国强既是近代以来“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客观目标,也是一种强烈的社会思想和主观价值观.从国学中的“均贫富”、和平统一的“大同理想”,经过孙中山的“三义”价值观,再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一国两制”的国家和平统一,强调和平发展与富强后在国际上不称霸等等,均体现出有异有同的主流价值观.不过,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只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不搞国内外剥削和掠夺的民富国强观与不搞非正义战争的和平发展观.包含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统一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一核心价值观,同私人垄断利益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价值观有着重要区别.


总之,以自由集体观为起点,经过集中观、文明进步观、和谐仁信观的层层扩展,以富强和平观为归宿,便可达到以简洁的词汇和丰富的内涵来弘扬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为郭红松绘)

(摘自3月28日《光明日报》)

【本栏责任编辑宋立文】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