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竹清华园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650 浏览:67440

从清斋、华斋、东院、西院等老建筑,到如今一栋栋崭新的台积馆、台达馆、旺宏馆,新竹清华这些校园建筑名称,看得出两岸清华同根同源的端倪,也反映出新竹清华这座科技摇篮的发展.

初入新竹清华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直立的白柱,“清华大学”4个大字犹如古代书简般镌刻其上.校门旁的水池造景是雕塑家杨英风所设计,“册”字的造型反映清华深厚的人文气息,水池造景与新竹清大“绿意”的元素相得益彰,彻底展现“水清木华”的意境景致.除了书册造型的一校门,新竹清华行政大楼后方,也有座写着“清华园”的二校门,立于一幅带框的玻璃幕墙前.这个建于1981年的建筑,是以北京清华二校门三分之一比例缩小制作的,充分展现两岸清华一脉相承的独特意涵.清华之名的由来,正是因为当年校址就在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园.清华园原是清朝道光帝赐其五子悖亲王(奕蒜)的赐园,俗称小五爷园,而这座以浑圆饱满字体写就“清华园”三字拱门建筑,正是北京清华最早的校门,后来因为新建校门而便被称为二校门.在北京清华,清华园是游客争相合影的热门景点,不过,最初的校门已在“”时期被摧毁,如今的清华园二校门是后来所重建.今年百岁校庆,两岸清华分别发行纪念邮票,不约而同都以“清华园”作为图案之一,“二校门”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除了校园景致,两岸清华一样的校歌、校训、校徽和相同的紫色调,也显现了血脉相承的特色.不过,细看两岸校徽,还是略有差异.北京清华的版本写着1911的建校年代,新竹清华则少了这个数字.除了校歌、校训这些细节,两岸共同的校长梅贻琦,更扮演重要角色.梅贻琦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31年至1948年任北京清华大学校长,国民党当局迁台后,梅贻琦又负责筹办清华在台复校事宜并担任校长.这位清华任期最长的校长,也成为两岸清华人心中“永远的校长”.

梅贻琦的墓园设在新竹清华校园里.这座梅花盛开的“梅园”是新竹清华的重要景点,而新竹清华与台湾交通大学每年举行的校际比赛“梅竹赛”,就是取梅贻琦的梅字.由于梅园、“梅竹赛”的印象深植人心,让不少人误以为梅花就是新竹清华的校花.而翻遍清大会议记录,新竹清华一直以来都和北京清华拥有共同的校花紫荆花.不过,由于紫荆花是北方植物,在台湾不见踪迹,当年新竹清华的确曾讨论是否要将校花改为梅花.


两岸校友崭露头角的领域也大大不同.北京清华在政界颇具影响力.而新竹清华就在科学园区旁,师生发展与园区密不可分,堪称科技人才的摇篮.走在新竹清华校园,除了有清斋、东院等老建筑,更有一栋栋崭新的台积馆、台达馆、旺宏馆等科技含量很高的建筑,感觉上犹如走进科学园区.

小小的校园缩影,看得出两岸清华的血脉渊源与后续不同发展.百年清华不仅见证中华民族历史苦难与海峡两岸三十多年的历史隔绝,也反映了两岸历史变迁、科技发展、产业升级与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