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至尊”明人才观落后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234 浏览:57438

“我做了20年掌门人,用人觉得学历方面最理想的是本科生,最差是学校里面一气呵成读到博士的.NBA的成功率不到5%.”――身为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的严介和语出惊人.

“唯学历是举”,是当前人才招聘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对求职者来说,如果没有一纸拿得出手的文凭,套句时髦的话,你可能被市场淘汰了.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渴求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单纯以学历作为衡量并引进人才的标尺,则可能犯下一个“慧眼不识人才”的错误.

针对现行人才标准的局限性与机械性,上海著名人才问题专家沈荣华前些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举了三个生动的例子.“上海的人才引进计划曾提出,只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按此标准,比尔盖茨来到上海也不算人才,因为他大学没有上完;著名桥梁专家林元培在上海设计了杨浦、南浦、徐浦、卢浦4座大桥,他在上海也不算人才,因为只是中专毕业;温州民营企业家中有学历和职称的不到三成,却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果按现有人才标准,这些企业家肯定不算人才.”高学历人员中确实有人才,但学历和能力并不存在必然关联.正如沈荣华所说,博士里面有庸才,工人里面有人才.对人才的选拔任用,理应不拘一格,不重能力重学历,折射出的是人才应用机制的肤浅和僵化.

与国内人才市场片面追求高学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确显现出宽松环境.比如,美国国务院招聘外交官,只要求高中以上学历.而在美国一家大报一年刊登的3544则科技类招聘广告中,2799则没有任何学历要求,要求学士学位的仅206则,要求硕士的仅77则.一贯重学历重资历的日本,在人事改革中也明确提出“能力主义”,并取消了学历统计.作为人才聚集之地,按理说发达国家人才准入资格应当十分苛刻和严格,而事实却出乎人们意料.他们之所以不将学历作为主要招聘条件,我想不能简单归结为源于人才过剩而无须再“多此一举”,相反,更能体现出其人才市场的成熟以及用人机制上的灵活.他们不设置学历门槛,为的是让每一个求职者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给予舞台自由发挥能量,更不至于错失“有用之材”.


再观察一下国内外重大发明的历史,大多数发明者的学历并不高,甚至有的无任何学位.美国历史上60%的重要发明专利来自于非职务发明人和大学.这里仅举飞机发明一例.2003年是飞机发明100周年.100年前,美国莱特兄弟冲破重重权威阻力,终于实现了人类的飞天梦想,他们实际上只是两位自行车修理匠.一部科学史,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学位是件好事,有高学位反而是一件坏事,只是说,无论学位高低,在自主创新事业中是没有贵贱之分的.由此,我们认为,应当不拘一格选人才,而不要再像前些年一样又走入另一种极端――只认学历不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