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外语考试为何“屹立不倒”?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21 浏览:144474

4月6日,一年一度的英语职称考试落下帷幕.这一关系自身晋职以及工资水平的考试,使得上百万考生以各种方式苦读备考等

近年来,要求取消职称外语考试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在质疑声中总是“屹立不倒”,谁最对它割舍不下?

就在几天之前,记者的同事小陈还埋头苦读,备战2008年全国英语职称考试:“毕业后就没碰过了,现在要重新看,太有难度了!”不过她同时也欣喜地告诉记者:“报了一个培训班,老师说只要上了他的课,很少有不通过的.”

4月6日,考试结束,小陈一边欢呼“解放了”,一边笑称,花了好几十块钱写的教材就算“退役”了等

其实,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职称英语考试中,像小陈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或几乎不用外语,通过报培训班,写教材、套题等,临时抱抱佛脚,唯一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一关系晋职与否的考试,拿到一个合格证书.

自1998年以来,每年都有上百万人参与到职称英语考试的大军中,这其中,考生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各种职称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许多单位评聘职称时,外语成绩成了一票否决,外语不过关,职称就没戏等一直以来,人们对这样以晋级为目的的考试质疑声不断,但在饱受争议10年以来,职称英语考试仍然年年开考,其中的阻力与尴尬何在?

考生:无奈?疑惑?

刘峰是芸芸考生中一员.4月7日,他无奈地告诉记者,估计这次考试很难通过,“我大学学的是小语种葡萄牙语,工作中也是用这个.可要晋级,就必须通过英语考试等投入很大精力去学习英语,考试通过后再无用处!”刘峰说,如果这次不能通过,说不定会考虑找个写作教程算了:“反正仅仅是为了晋级,周围有些人就是这样做的.”

“我今年44岁,已有20年工龄,我的同学都评上正高了,可我还在为中级职称拼命.成都一家电子公司的张先生对记者摇头叹气地说.张先生说,自己早就该评中级职称了,可偏偏让外语挡住了路,“我们读书的时候,对英语根本就不重视,现在感到太吃力了.”迫于无奈,张先生报了个辅导班,“不仅上课辛苦,还要负担一笔不小的辅导费用.我参加的这个培训班,每人交纳的培训费是450元,这还不包括书本和资料费.加上交通、午餐等费用,没有个千八百是下不来的”.

如果说刘峰、张先生为晋级而被迫学英语很是无奈,那被迫一年写一本书的赵丽则很是疑惑.去年职称考试时赵丽正逢出差,今年准备再考的她虽然花了报名费,但满心以为书本费可以免掉了.但最终赵丽没能省下这笔钱:“说是大体不变,但每年教材都会有一些小变化,想了想还是去写本新的算了.”拿到2008年《考试大纲》和《职称英语考试教材》后赵丽发现,前者几乎和2007年一样,而后者大概有80%的内容没有变化.“这几乎相当于翻印了一下,难道也需要这么高的成本?”赵丽很疑惑.

不久前,一家网站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九成的人认为应取消职称外语考试.不少考生认为职称外语考试实在是劳民伤财.每年一到考试前夕,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就不得不奔波于此,报名、交费、参加培训、加班加点突击复习,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同时,这种靠突击复习、圈定范围、有偿培训完成的考试,实际上是成人应试教育的一个社会示范,对提高人们的外语水平着实没有多大的帮助,只能助长应试教育的社会风气.

培训:赢利?猫腻?

有关取消或改革职称外语考试的呼声近年来一直不绝于耳.但是,为什么职称外语考试年年依然?利益的驱动恐怕不容否认.对绝大多数参加职称外语考试的人来说,有一些钱是不得不掏的:考试报名费,不同地方标准不一,每人从三四十元到五六十元不等.有关资料显示,这笔钱是由各级有关部门按一定标准和比例分配使用的;参加培训班费用从二百元到六七百元不等.许多这样的培训班,都自称是省级人事考试中心开办的,权威性让人不容置疑.

有人曾做了这样的估算:包括报名考试费、参考图书费、培训费在内,每人为考试的支出一般不低于200元,而每年上百万人报考,参与者支付总额可能高达数亿元之多!

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管理学博士曹子祥说,像职称外语考试这一类的考试,在某种意义上已受到部门利益的驱动,形成了相应的利益分配体系,如果是免费的,他们会这么卖力地推行吗?实际上,不仅一些省市区的教育中心年年开设职称考试培训班,就连诸如新东方这样的纯外语培训机构,也开始注意到职称外语教育这块丰美的蛋糕,开始开设职称英语培训班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仅仅“指定教材”的利润就相当可观:一般的书商必须事先支付全部或大部分费用,若是有政府单位作后台则不用预付一分钱,出版社先垫着,人事部出的职称考试用书就是这样操作的.据称,像这种类型的书,成本基本只占书价的1/3,印数越多,平均成本越低.因为参加考试的人数众多,职称外语考试用书已形成巨大市场.这从几年前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2001年考生突破700万,2002年也维持在400多万.尽管此后这个数据变得很“神秘”,但业内人士保守估计,每年200万人还是有的.按照2008年《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定用书》共计65元,以200万考生计,两本考试用书的总标价达到1.3亿元.

除了花钱写教材,赵丽还多次收到短信让她参加各种培训.这些短信声称,如果想“更有把握”地通过考试,她可以选择“某某培训中心”开办的职称外语考试辅导班,考前培训班660元,总复习串讲班150元.参加培训班还将意外收获“大礼”:培训学时可登记在个人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作为申报专业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据一位辅导班的培训人员说,一些培训班只要多交钱就可以保证考试过关.手段是找一个写作教程,把两个人的照片合成一个,报名时用.在职称外语考试的产业链上,甚至生出恶之花.一家培训机构曾把考题答案编入“职称外语考试词典”,再卖给考生――当然,这是一种行为.

部门:分羹?为难?

一年一度的职称英语考试使得个人投入大量精力,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有关机构或个人因为组织考试发了大财.考试成为某些部门敛财的工具,助长了不正之风的盛行.为什么职称英语考试仍然“屹立不倒”呢?

有关人士认为,这跟政府不放手密切相关,而政府不放手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利益关系.主管部门不仅列出指定用书,甚至规定,考生报名时必须同时写他们指定的书.由于国家没有规定参考书目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垄断编写,对一些部门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悄悄地让书中的考题命中率做到最高,这样就不愁没人写,哪怕是高价.

改革的目标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更不能利用自己的职权直接谋利.很显然,正常情况下,政府要做的是规范好此类书籍的市场秩序,使进入此市场的出版社和书商通过正常行为获得利润,政府只管收税就行了.就职称考试而言,人事部真要出书,也只能出一份大纲,大纲只能卖成本价,如需用书号的话,可以允许出版该大纲的出版社有一定赢利,但赢利幅度要严格控制,而且要竞标,不是随便指定.

那么,如何扼制政府部门在职称英语考试中利益冲动呢?有人提出,有效的办法是培植“第三部门”.据介绍,在国外发达国家,各种资格考试大都由政府制定一项相关行政立法,然后授权给第三部门(非政府的公共部门)进行命题和组织考试的权力,此种机构有点类似我国的事业单位,但它们是独立机构,政府只负责监督其运行是否规范、合法,对其行使指导与督监的权力,在经济上不排除其有适当赢利,但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其运行资金不足的部分由政府拨款支持.

从长远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本来就不应由政府进行.教师、医生、律师、建筑师,都是归属于各个行业与各个组织,政府只要建立起一项有效的“资格证书鉴写作度”,做好有关行业所需职业技术人员需求总量的评估和平衡控制工作就行了.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人事部门只负责管理政府内部的相关人事工作,决不干预社会上的人事管理.而中国人事部,按政府1998年提出的要求,主要职责是“管好三支队伍”: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国有企业单位领导干部.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刘俊生认为,从长远看,后两者都应交由“第三部门”去管,政府人事部门真正要管的就是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