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硕士”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73 浏览:21657

42岁的滕振国,曾以农民工的身份、以高中毕业的第一学历、以自学数载的坚忍、以38岁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荣光,轰动河南乃至全国.鲜为人知的是,硕士毕业之后,他的生活、工作又回到了原点.

说滕振国无法用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他无法用文凭去改变他的命运.而今拥有硕士文凭找不到好工作的又何止滕振国一个人.滕振国原来激励人心,轰动一时的“事迹”演变成如今的“悲剧”,既是中国高等应试教育之失败,也是国人对高等应试教育之盲目.

中国的应试教育往往都是与社会现实脱离的,乃至大多数高校相继初高中那种知识传承的教育方法,很少传授学生能立足于社会的技能.现在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不得不选择一些社会营利性培训机构再学习.他们只有经过半年到两年之久的技能培训,才能为企业所用.高等教育三到七年之久,为何没能在这段时间为社会输送既有学识又有技能的人才一些高校现在过于注重门面装饰,不惜花掉国家财政拨款的大头去做硬件建设,而投入师资建设和教育创新的钱仅是杯中残羹.中国高等应试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而不仅仅只是给学生一纸文凭.曾有这么一则报道:一名毕业返乡的大学生,因跟人交流能力差而沦落为街头乞丐.这些大学生荒诞和背弃现实社会的行为,让社会和企业一再质疑以致否定现在高等教育的结果,那一纸文凭被“歧视”也是必然.


可以说滕振国的悲剧,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剧.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当滕振国38岁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在当地那场面那影响就像古代文人中举一般.很多人都以为拿到高学历高文凭就能成为人上人,这是国人对当代教育的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