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学科前沿推进图书馆学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47 浏览:20855

1937年7月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北京大学信息传播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社会学术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情报科学》等核心期刊的编委、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部等研究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包括《图书馆学基础教学大纲》、《蓬勃发展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概论》、《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学新探》、《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卷》等.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著作奖、中国图书馆学报优秀论文奖、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发表论文近300篇.


[摘 要]分析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进步和不足,阐述今后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及其走向,并对推进图书馆学研究提出建议.

1 图书馆学的发展变化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出现后,世界图书馆发展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的新阶段.在网络环境下,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都正在转型,图书馆学研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图书馆学研究的范畴和空间扩展了.传统图书馆学的研究空间是以馆藏建设、读者怎么写作与图书馆管理为基本范畴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学研究逐渐趋向信息怎么写作、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传播、知识管理等领域拓展.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组织原理与方法、知识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应用、知识单元的自动标引与自动检索、文献知识和信息深层揭示原理与方法、电子文献的采集、保管与利用、科技信息交流媒体/载体的整合、社会经济信息化测度与评估、知识创新与科技信息转化机制、基于知识怎么写作的图书情报事业改革与创新等等,都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这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更新与丰富图书馆学的内容,增强图书馆学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与影响力.

图书馆学的技术含量提升了.现代图书馆普遍采用新的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工作领域,使图书馆怎么写作向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推进,这样就必须展开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图书馆学显现出许多新的生长点.20世纪末年,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信息媒介的功能日益重要,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电子文献的采集、保管与利用,数字资源整合,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智能检索,数字参考咨询,数字图书馆开发、管理与技术,开放存取学术交流模式等领域成为图书馆学新的生长点.这些新的生长点是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说明图书馆学与这些学科的交融关系越来越密切.

2 我国图书馆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发生了上述三个新变化,但是与发达国家同类学科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重复研究问题依然存在.这种重复研究表现为,某些学者在研究上选题重复、思路重复、观点重复、方法重复.像知识管理、资源共享、信息怎么写作等热点问题,发表的成果数量相当可观,但在研究思路、理论观点、技术方法因别开生面而具有新颖性的著述并不多见.重复研究不过是对既有知识总量的重组,对知识总量的增长并没有实质性的贡献.

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在学科理论框架构建上下功夫不够.近几年,由于一些基本理论概念的重提和对图书馆学过去30年研究的反思,推动了学人对图书馆事业史论的基础性研究,但尚未见系统的基础性成果.研究热点过多,未能集中力量对一些关系到图书馆学基础性研究的重大问题以及当前图书馆事业和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同时也缺乏标志性成果.

实证研究有待加强.图书馆学所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因而实证研究应当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维度和思路.但是中国图书馆界相当一部分学者仍然习惯于从理论命题到理论命题的推演式研究;有些学者的研究甚至还停留在堆砌、罗列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结论,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推理、论证和分析.实证研究的缺乏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风格的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学科发展的问题.

应用研究尚需深入.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遵循关于数字资源加工、描述、怎么写作和互操作方面的标准规范,才能保证数字图书馆系统的长期可使用性、互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在开放和可互操作基础上的标准与规范建设,是各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技术保证.但是,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研究相当滞后,各数字图书馆系统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缺乏有效的开放建设机制,导致我国尚未建立起共同遵循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图书馆建设.近几年来,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已经完成了89个标准规范的制订,但这些标准规范还只是课题成果,尚未成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因此,还必须深入开展对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应用研究,除对国外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跟踪研究外,还要加强对中文信息处理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

3 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今后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走向:

更加重视理论创新.一项学术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可以从4个方面考察:①在开拓研究领域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②在使用研究方法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③在运用论证资料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④在阐述观点或理论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具备任何一种形式的创新,都可称得上是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应该注意学科发展中基本问题的阐释,如研究对象、学科结构、理论基础、学科性质、相关学科和研究方法等.其中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问题尤为重要,它是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为图书馆工作实践提供最基本的理论指导.应该注意学科新框架的建构,为新的知识生长点提供可发展的空间.应该瞄准学科前沿性课题,密切关注应用领域的发展变化与存在难点,力求更好的贴近实践,在理论和应用之间构建一种协调发展的格局.

对方法论的研究将得到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对理论创新常常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托马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曾指出,范式的转换就是科学的革命,科学革命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种范式经过革命向另一种范式逐步过渡的过程.在科学史上,每门学科获得重大进展往往都与方法论的突破紧紧联系在一起.具体说来,从研究方法与路向上看,今后几年图书馆学研究仍将表现出“反思”、“批判”与“深化”的意识,持续对图书馆学研究范式、图书情报事业改革、图书馆职业与核心价值、图书馆信息组织、公共图书馆怎么写作体系、数字图书馆等基本问题进行审视与新探.系统方法、数学方法、移植法与比较法将会在图书馆学的一些新领域得到应用.就图书馆领域而言,由于人的行为的目的性和因果性的对立统一,也由于许多图书馆现象不确定和确定性的对立统一,所以图书馆学研究应坚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要综合描述的方法.从趋势来看,关于图书馆改革的反思研究、关于图书馆转型的趋势研究、关于图书馆发展的比较研究、关于中国图书馆传统的历史研究,可能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里的重要研究主题.

知识管理研究将成为图书馆学人关注的热点话题.图书馆学领域对知识相关问题的研究早已有之.早期有英国波普尔(KarlPopper)的“世界3”理论.2003年,SWilson在美国情报科学与技术协会年会上提出把公共知识的科学(ScienceofPublicKnowledge)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认为应该整合图书馆学、文献计量学、情报学成为公共知识的科学.国内就知识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一批中青年学者如彭修义、刘洪波、蒋永福、王知津、王子舟、柯平、张晓林、邱均平、李后卿、盛小平等分别从知识组织、知识集合、知识管理、知识怎么写作的角度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看法.今后几年研究的主题主要有以下诸方面:①知识形式研究,如知识载体、知识类型、知识组分、知识的表达手段和方式;②知识集合研究,如知识的组织、知识资源的配置、知识的检索、知识的优控、知识集合的管理等;③知识受众研究,如知识受众需求与怎么写作、知识交流及其机制、知识建构、知识测度等.

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将呈现学术视野宽、研究开拓深、实用性强等特点.这主要表现在:①在宏观决策层面上,将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法律研究;②政府有关部门将在促进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③加大对CALLS等国家级信息资源共享项目的建设力度,并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鼓励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和非高校系统图书馆参与项目的建设;④鼓励并积极参与学术资源的开放存取.以上4个方面都必须经过充分的调研与论证,才能付诸实践.

4 结语

图书馆学发展至今,综合发展、整体化趋势已日渐明显.引进新方法,吸纳新思想,是促进本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图书馆学研究要坚持理论与技术相融合,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实践,回答实践所提出的问题;要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前者对后者起指导作用,后者反过来对前者起丰富和发展的作用.

科学研究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图书馆学研究中要摒弃“四个简单”:①简单移植,只是对他人方法的应用和重复;②简单揭示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关系;③简单延伸,只是进一步证实他人的工作;④简单推理,只是采用一定的实验证实已知的结论.

以上陈述了我对推进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些看法,不知是否妥当.我的本意是做引玉之砖,引发更多的人思考此问题,共同促进图书馆学研究的繁荣昌盛.